分享

【河南丨汝州】李景侠丨念 春

 智泉流韵原创 2023-05-16 发布于河南

  

作者/李景侠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的确,春风就像贵客一般,所到之地立马万物复苏,热闹繁华。花草树木竞相吐翠绽葩,“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蜂蝶翩舞、鸟鹊欢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大地一派熙熙攘攘、欣欣向荣的景象,令人目不暇接、赏心悦目。

但我对春天的眷恋、惦念绝不仅仅缘于此,而是因为我的脉搏里流淌着春的血液,胸腔里跳动着春的旋律,身体里依附着春的精魂。

童年时期,家中生活比较艰难,虽不是吃上顿没下顿,但一到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上一年的粮食便所剩无几,如何熬过饥荒,便成了家中的头等大事。偶尔,母亲会去邻家借瓢面,做两顿饭。有时会让我拿一个鸡蛋到村子北边的菜园里换一把青菜,长两顿锅。但这只能解燃眉之急,终究不是常法。车到山前必有路,只要有春天,生活就有希望。

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依依。此时也是村人最欢欣之时,因那细嫩的柳叶杨叶可以聊以果腹,暂解饥饿之苦,村人亲切地称之为柳心菜、杨叶菜。母亲下工时会去河堤上,加入到熙攘的采摘野菜的队伍中,捋一些嫩黄的杨柳新芽,回家洗净放锅里煮一会儿,捞出浸冷水里泡一晚,挤出水分,剁碎,洒上五香粉、油、盐,搅拌均匀,便是包子馅。如果兑进几个炒鸡蛋味道更好。然后把发好的白面、红薯面两掺,或者白面、玉米面两掺,擀成火烧馍大小的面饼,抓把菜馅儿放上面,再捏成包子,上笼一蒸,清香可口,诱人极了。也可凉拌,做下饭菜。

“明儿中午压红薯粉条吃吧,下地回来时顺便掐一把荠荠菜。”晚上,父母又在虑吃饭的事了。那时,白面紧缺,吃一顿白面条比吃天鹅肉还难。但红薯、玉米这些粗粮还是有的,便成了春季的主粮。第二天中午,母亲挖一瓢红薯粉,倒进滚水锅里搅拌成均匀,倒在面板上揉成团,然后端到错对门那家,放人家的压面机桶里,安上塞子,使劲往下压杠杆。一根根粗细均匀的粉条便从压面机桶下部的圆孔里钻出来。母亲端回家,给全家做一顿可口的荠荠菜炖粉条,有时,洒进去一把猪油渣,香气缭绕,大门外就能闻到,馋涎欲滴。

四月中旬,当槐花盛开的时候,田间地头、庭院里的洋槐树便热闹起来了,上面挂满了洋槐花,一嘟噜一串的,如同覆了一层厚厚的雪花,洁净雅致。那花瓣黄白中泛着嫩嫩的粉,似绽非绽,含而不露。似娇羞可人的小姑娘,笑不露齿,颔首低眉。每朵花蕊里都溢出馥郁的芳香,清香扑鼻,沁人心脾。洋槐花不仅好看好闻,更好吃。母亲在一根棍子上绑一把镰刀,够下几串,把槐花捋进竹篮子里。看着诱人的槐花,抓一把塞嘴里,满口生香。放热水里焯一下,放上调料,便成了一道美味佳肴。或者拌上玉米面放笼上蒸几分钟,加点儿大蒜汁搅拌均匀,味道更鲜美。

其实,春天里可食的野菜非常多,灰灰菜、白蒿、马齿苋、水芹菜、枸杞叶、蒲公英、榆钱、桐花、杨叶菜……只要人勤,就饿不着肚子。我最喜欢吃的要数面条菜了。在绿油油的麦田里,与麦子同生共长,麦子有多肥实,面条菜就有多肥实。除草时把别的杂草除碎,唯独把面条菜小心翼翼地捡起放篮子里。煮红薯面面条时,放进一把面条菜,浇上酱汁,鲜美可口。做糊涂面时,把面条菜切碎放进去,别有一番风味。焯水凉拌,味道也不错。

儿时的生活是拮据的,但我们却茁壮成长。那是因为春天是富有的,是慈悲的,它像一个巨大的粮囤儿,源源不断地赐我们以食物,让我们的生活得以维继,生命得以延续。每逢春回,我便觉得格外亲切;春去,便格外留恋惦念。

转瞬之间,几十个春已去了,几十年的岁月也溜走了。但我眷恋惦念之心更甚,如此刻空中飘扬的飞絮般纷繁绵密。念那春风、春雨、春花、春柳,更念那暖暖的春情。



(插图摄影:王海水)

作者介绍

李景侠,网名明月心,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汝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协会会员,洛阳毛泽东诗词研究学会会员,汝州市晚晴诗词协会副会长兼微刊主编。喜欢在唯美的文字中徜徉。诗文作品散见于《汝州作家》《河南诗人》《老人春秋》《今日汝州》等刊物。


特此声明





凡是作者投稿《智泉流韵》的各类文章都属原创首发,本刊严打剽窃,拒绝抄袭,文责自负。



主  办:  

   智泉流韵文化传媒

协  办       

平顶山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工作委员会;
平顶山市诗词楹联学会;

主创人员

总编辑:  郭进拴 

             王海水

顾    问:叶建华

主    编:李建设 

执行主编:郭方向

副 主 编: 郭向敏

责任编辑:张   瑞

               张婉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