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的有人有某种天赋,却被埋没一生吗?

 紫薇院 2023-05-16 发布于甘肃

一个从没学过雕刻的人,能信手拈来把萝卜、番茄之类的家常食材,随机雕成各种生动的小玩意儿,旁人爱不释手,本人却习以为常,不觉多稀罕……

一个从没学过弹琴、唱歌的工科男,看别人弹完一遍琴,也能用「一指禅」笨拙地复弹出完整旋律,一音不差,听完别人第一次唱的歌,就完整地哼出了整个曲子……

一个从没画画经验的人,看一会儿别人素描,自己也很快画出了一幅人像素描,光影、结构、透视都接近专业要求……

一个从小爱做各种精巧手工的人,却不被父母理解,认为没出息,于是被逼着「务正业」读书学习,放弃手工……

这些人,大多没有进入自己天赋所在的行业,而是为谋生做了其他工作,甚至淡忘了自己的天赋。

在你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人?

也许你身边的故事,比这些更让人惋惜。

其实,人的天赋,不只是在这些方面,方方面面都有天赋存在。

深挖下去,人的天赋是多种多样、五花八门的。

由于现代人对「人类本身」的认识十分有限,所以很多天赋,在过去的岁月里,的确被错配,或被埋没了。

但是,将来的人则会不同,我们现在所做的努力,可以让将来每一个人的天赋,都不被埋没。

而在此方向上努力的人,也会在边学、边练、边分享、边创新的过程中,让自己的天赋得以最大化。

当一个人能生活、工作在自己的天赋中,享受老天爷喂饭吃」的待遇,那么,不但幸福感爆棚,而且在天赋基础上创造的价值,也会是无穷无尽、不可想象的。

「人脑」是巨大的宝藏,现代人对「人脑」的认识,远不及中国古代的圣人、先贤。

我们中国人可以在深入了解圣贤智慧基础上,结合当前最新科技,抓住一个罕见的时代机遇:

创造出更加适合现代人的、比现行方式更加实效的「发现天赋、训练天赋、拓展天赋」的系统解决方案。

心智玩家在解读中国上古典籍的过程中,认识到:

发现天赋、训练天赋,仅仅是一个起点——这是一个人体验和学习「心智系统转换」的开始,也就是开发出无穷的生命智慧,包括「创造力」的开始。

天赋可以看作是进入「心智系统转换」之门的一把钥匙,但这把钥匙却是受到很多局限的。

人的天赋,常常只限于某一方面,而且是不自主、不自觉地,不能随时随地进入最佳状态,还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弱。

但是,在天赋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可以让人很容易就体验到「心智系统转换」的不同状态。

如果没有天赋的指引,人要亲身体验到「心智系统转换」的不同状态,就会困难许多。

在此基础上,再用中国圣贤智慧中的「心智系统转换」方法,来进行日常训练,就可以突破天赋局限,先是让人学会能自主地、随时随地进入理想状态,然后逐渐将这种心智状态,拓展应用至更广大领域。

由于何时何地进入理想心智状态,已变得自主、可控,那么,随着年龄增长而减弱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只要保持正确的练习,练习时间越长、心智状态越佳。

文章图片4

历史上,轩辕黄帝、老子、孔子等圣贤,都是「心智系统转换」的高手,他们的才能发挥作用,是自主和自觉的,不受时间、地点、年龄、领域的限制。

黄帝、老子、孔子所用的「大脑」,与现代人所认识的大脑,并不是同一个「大脑」。

他们在进行高质量思考的过程中,运用的是存在于隐性人体中的「隐性大脑」。

现代人所认识的肉体大脑,在中华圣贤的眼中,只是一种动物性大脑,没有智慧,只有一些适用于人生存的智能。

所以,他们在进行高质量思考时,根本就不会去运用这种动物性大脑。

而「隐性大脑」的运作机制,与肉体大脑是完全不同的。

王阳明说的「随感而应无物不照、此心不动随机而动」,讲的就是「隐性大脑」在没有任何思维活动下的「感应」。

「隐性大脑」是人类的智慧源泉,到了现代,像爱因斯坦这样的伟大科学家,都是在偶然开启「隐性大脑」的际遇下,才成就了我们所知的爱因斯坦。

但若把爱因斯坦的大脑留下来进行解剖,那是不可能找到答案的,因为那只是「显性人体」上存在的肉体大脑,人类通过解剖技术根本接触不到人的「隐性人体」上的「隐性大脑」。

文章图片5

黄帝时期创造了「源头甲骨文」,把黄帝等人参悟到的天地人的奥秘,融入造字中。

随着其中蕴藏的「重叠结构世界」、「重叠结构人体」、「心智系统转换」的奥秘被一步步破解,现代人对「人类本身」的认识,将会有实质性地加深。

「人类文明进程」向前发展的标志,就是「人类本身」将被人类更深刻地认识。

了解了中华古圣先贤,如何通过「心智系统转换」运用「隐性大脑」,中国人再按此方法练习,学会使用自己的「隐性大脑」,那么,中国人就将有能力推动整个人类进入全新的文明阶段。

当人类都普遍能认识到「隐性大脑」,并在生活、工作中运用「隐性大脑」,人类的文明将会发生什么不可思议的变化呢?

文章图片6

发现天赋、训练天赋、学习「心智系统转换」,最好的教科书,就是老子用「源头甲骨文」字义写成的《老子》古本。

老子很好地传承了轩辕黄帝「源头甲骨文」中承载的智慧。

在《帛书·老子》中,所用的「德」字,就是他对「隐性大脑」的全面揭示。

而在《帛书·老子》中的《德经》,也都是对如何运用「隐性大脑」的阐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