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聊金庸先生的《鹿鼎记》,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写?

 平头哥68 2023-05-16 发布于北京

原创 随风飞舞潇洒 随风飞舞潇洒人生 2023-05-14 21:06 发表于广东

我前面写过一篇纪念金庸先生的文章,提到其武侠小说中有某些情节,似乎跟《红楼梦》的那些隐藏得很深的秘密,有一些特别的关联。比如《书剑恩仇录》、《鹿鼎记》中的某些段落,套用的是红楼梦中的很有影射指向的描写(洛神赋与探春书房);又如《书剑》的附录中故意弄错徐灿的辈份、《鹿鼎记》中设计一个假太后等等。

图片

最近,我又再次重温了《鹿鼎记》。由于现在我对《红楼梦》的秘密已经非常清楚,所以这次一看之下,真是收获巨大——很多以前不曾留意的细节,这次立马都看懂了。真是没想到啊,原来远非“有一些关联”这么简单,简直可以说就是为了《红楼梦》而写的。

我这样说完全不夸张,因为有明显相关性的细节太多了。看得出来,金庸先生确特意设计了那些细节,就是要去影射《红楼梦》的那些事。不信的话,就请大家听我详细道来。

先来看小说的结构设计。《鹿鼎记》一开篇的结构设计,就与《红楼梦》几乎一样。

《红楼梦》第一回,不是一开始就写贾家以及宝玉、黛玉等主角,而是从贾雨村、甄士隐这些配角写起。写他们饮宴相聚,吟诗作对。接着,写甄家的衰败,写甄英莲被拐卖,后来成了薛蟠的丫鬟进了京。第二回,主角黛玉才出现。雨村来到扬州,成为黛玉家教。然后第三回,带黛玉进京来到贾府。

《鹿鼎记》的开篇,几乎一样:同样第一回不写韦小宝这个主角,而先写黄宗羲、顾炎武、吕留良等江浙文人,相聚饮宴并谈诗论文。接着就写“明史案”,写庄家的衰败,被抄家灭族。其中也隐含有庄家的双儿流落江湖,后来成了韦小宝的丫鬟,跟他进了京。也是第二回,主角韦小宝才出现。茅十八来到扬州,成了小宝的伙伴。也在第三回,茅十八带着韦小宝来到京城。

两书的第一回中,也都有一个非常相似的,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情节:

《红楼梦》中,贾雨村落魄,暂居葫芦庙。被甄士隐另眼相看,邀请他到甄府,设宴相待。后赠送他衣服和银两,上京赶考。雨村后来果然做了大官。

《鹿鼎记》中,同样有吴六奇落魄江湖,在查继佐府外避雪。恰被查继佐看见,也是对他另眼相看,邀他进府喝酒(注意这酒是女儿红,非常有暗示性)。其后同样是赠他衣服以及银两。后吴六奇也做了清朝的将军。

雨村获赠时的表现,是“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走的时候也是不辞而别;而吴六奇走的时候,是“也不道谢,扬长而去”,跟雨村的行为非常相似。

我们知道,作者起“贾雨村”这个名字,是为了谐音“假语村言”。通过“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风尘怀闺秀”的故事。这些闺秀奇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

对应地,“吴六奇”这个名字,含义其实完全相似。书中就有提示:(韦小宝知道吴六奇与双儿结拜成兄妹)想起吴六奇行事出人意表,不由得啧啧称奇,又想:“他名字都叫“六奇’,难怪,难怪!不知另外五奇是甚么?”

这实际就是说双儿是一奇嘛。那么另外五奇是谁?自然很容易猜到,应该就是除建宁公主外,韦小宝另外的那五位夫人。这六个女子,显然就是其行止见识,都出于韦小宝之上。堂堂韦爵爷,“诚不若彼一干裙钗”。所以“吴六奇”这个名字,含义跟贾雨村是一样的,就是表明全书要写的,是那一干奇女子。

再进一步将这韦小宝的七位夫人,与《红楼梦》中的女子相对照,就会发现有很清晰的对应关系。准确来说,是对应《红楼梦》中影射董小宛和静妃的那些女子。包括影射董小宛的黛玉、湘云、元春、秦可卿、香菱、袭人、晴雯等,以及影射静妃的是宝钗、夏金桂。下面一一来看:

《红楼梦》中,最早和宝玉在一起的是黛玉。黛玉初到贾府,就与宝玉同居一室。用碧纱橱隔开,一个在里间,一个在外间;《鹿鼎记》中,沐剑屏与韦小宝最早相识。而且也是一开始就两人共居于韦小宝宫里的住处。也是沐剑屏在里间,韦小宝在外间。沐剑屏也跟黛玉一样,年龄最小、最天真单纯。所以沐剑屏显然对应林黛玉。她名字的含义应该就是“间隔着屏风”的意思。姓“”,对应黛玉和宝玉是“木石前盟”。

第二个与韦小宝相识的,是方怡。她因受伤被困在韦小宝房中,与沐剑屏同床而睡。有一段情节是韦小宝调戏躺在床上的两人,方怡因检查伤口而春光外露。小宝把四颗大珍珠碾碎,加入所谓的药膏糊来抹方怡胸口上的伤口,并趁机揩油。重点描写了四颗明珠是从帽子上扯下来,柔和珠光,浑圆无瑕,沐剑屏也赞很是难得。

《红楼梦》中也有相似的情节:二十一回中,宝玉早起未梳洗就跑去潇湘馆看同床而睡、仍未起床的黛玉湘云二人。看见了湘云“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也是春光外露,宝玉也有动手(帮湘云盖被子)。接着湘云帮宝玉篦头,也描写了宝玉头上的大珍珠,也是四颗,并有一颗被扯掉了。所以方怡对应的是湘云。其名字含义,应是指湘云的性格——心直嘴快(性格“”正)、活泼开朗(使人“”悦)。

第三个是双儿。忠诚、乖巧、贤惠而且还会武功,简直是男人心目中的完美伴侣。她小时在庄家的受难以及被送给小宝,对应香菱;她的忠诚、贤惠,对应袭人;她的武功高强,对应晴雯(精于针线)。其名字含义,应是说贾宝玉身边有一“”贴心的大丫鬟。

第四个阿珂。“”字拆开来是“王”、“可”两个字。书中韦小宝护送建宁公主到云南成亲,阿珂混在公主的侍女中随行,其改的名字就叫“王可儿”。含义自然是皇帝身边的可人儿。那么她当然是对应小名“可儿”的秦可卿。书中韦小宝搞定阿珂的地方是在扬州丽春院,而其后整张大床就被抬回了官邸何园。显然何园的“”字也是暗示可人儿之意。大床连带6个美女被从丽春院抬回官邸,影射董小宛从江南被捉到皇宫。

第五个苏荃。她是教主夫人,身份最高,对应的就是身为王妃的元春。跟董小宛一样,苏荃也是被洪教主捉了来强迫做了夫人,但是同样洪教主对她很好。“”,也叫“桂荏”,有复苏重生的意思,对应董小宛被掳进宫居然活了下来并成了宠妃。《红楼梦》菊花诗中的一句“昨夜不期经雨活”,就是这个意思。“”,是一种香草,亦用以喻国君,也常用以比喻贤良的人。正好对应“贤德妃”元春。

第六个曾柔,对应宝钗。首先,曾柔是“王屋派”的,含义是皇帝家那一派的人。而宝钗就是影射满清皇家,其母薛姨妈也是出身“”家。其次,相貌上,曾柔是“脸蛋微圆,相貌甚甜, 一双大大的眼睛漆黑光亮”,宝钗是“脸若银盆,眼如水杏”。都是写圆脸、明眸。

跟宝钗主动勾引宝玉一样,曾柔也是主动勾引韦小宝的。她第一次见韦小宝就暗自倾心,还把赌命的骰子收藏了起来。后来再见时,故作羞态,勾引小宝:

曾柔脸上泪痕未干,一双眼哭得红红的,更显楚楚可怜,抬起头来,抽抽噎噎地道:……你是花差……花差将军?韦小宝大喜,道:你记得我名字?曾柔低头嗯了一声,脸上微微一红。她脸上这么一红,韦小宝心中登时一荡:她为什么见了我要脸红?'男人笑眯眯,不是好东西,女人面孔红,心里想老公。莫非她想我做她老公?不知我给她的骰子还在不在?

对比《红楼梦》中宝钗去探望被打的宝玉那一段:

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捱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

两段描写简直一模一样。都是女的说话吞吞吐吐,低头脸红,还同样是重复了两次脸红。一个“楚楚可怜”、一个“娇羞怯怯”。都勾得男主神魂飘荡。然后也都是接着描写两个男主的心理活动。还有,韦小宝此时想的是“不知我给她的骰子还在不在”,然后后面特意写“曾柔摊开手掌,一只又红又白的手掌中,赫然是六粒骰子”,照应了这句。这也是对应了宝钗手掌托着药丸这个场景。

那么宝钗、黛玉、袭人晴雯,在《红楼梦》中是宝玉的女人,最为亲近(元春等其她几个另有老公)。而《鹿鼎记》里,韦小宝最喜欢的,恰好也是对应的这三个:韦小宝大喜,拱手称谢,说道:兄弟家里的小妞儿,我最宠爱的共有三人,一个叫双儿,一个叫曾柔,还有一个叫……叫剑屏(心想若说出沐剑屏这个字来,只怕引起疑心),相貌都还可以。而韦小宝另外那三个老婆,也曾经是另有男人。

最后还有一个建宁公主。这个有没有对应关系呢?也是有的,就是夏金桂。同时,更是对应现实中的人物——静妃。都是满清皇家的刁蛮公主嘛,心狠手辣,嫉妒刻薄,性格完全相符。

《红楼梦》中,夏金桂虐待并害死香菱;《鹿鼎记》里,建宁公主出场那一回,也虐打冒充小桂子的韦小宝,并差点杀死他。并且,这回的回目是“金剪无声云委地 宝钗有梦燕依人”,赫然就有“宝钗”两字。显然,金庸非常清楚,《红楼梦》中的宝钗就是影射静妃。

建宁公主虐打韦小宝,一开始用了门闩、蜡烛、匕首等,打得小宝遍体鳞伤。而小宝装死后,

却改用了头上的“宝钗”来试探韦小宝,并变成了“柔声”说话,居然还说“这一次饶了你”。这应该就是“曾柔”这个名字的含义。“”的本意是出乎意料,相当于“乃、竟”。意指建宁公主本来刁蛮凶残,想不到竟忽然出现“柔”的一面,受虐人格觉醒,变成受虐狂。

”这个字,读“nìng”时,就有“乃、竟”的意思;读níng时,指宁静,对应于静妃;读“zhù”时,表示“贮藏”、“久立”,还表示“古代宫殿的门与屏之间,朝见帝王之处”。这个更妙,刚好对应宝钗的“珍重芳姿昼掩门”、“欲偿白帝凭清洁”以及“不语婷婷日又昏”。

接下来,再说说为什么韦小宝冒充的太监名字是小“”子?很显然,因为桂花在《红楼梦》中就是影射董小宛的重要象征。如袭人是“空云似桂如兰”。香菱的“两地生孤木”也是桂字,害死她也是夏金桂。

海棠社之后紧接着的菊花社,湘云请贾母赴螃蟹宴的由头就是“赏桂花”。桂花盛开影射董小宛成为宠妃。宴会中,宝钗有这么一个动作:“手里拿着一枝桂花玩了一回,俯在窗槛上掐了桂蕊掷向水面,引的游鱼浮上来唼喋”。暗示静妃在陷害董小宛。

《鹿鼎记》中,有几次重点描写韦小宝吃点心糖果,也与此相关:第一次是在宫中偷吃千层糕。这糕点就是散发着“桂花香气”;第二次,是太后的贴身宫女蕊初请他吃“桂花松子糖”;第三次,是在庄家,收获双儿小丫头。这次更加做了重点描写:

庄夫人点点头,说道:“桂相公请宽坐。”说着站起身来,又道:“双儿,咱们的桂花糖,怎么不去拿些来请桂相公尝尝?”……双儿走进内堂,捧了一只青花高脚瓷盘出来,盘中装了许多桂花糖,松子糖,微笑道:“桂相公,请吃糖。”韦小宝坐在花厅,吃了不少桂花糖,松子糖,只盼快些天亮。

在《红楼梦》里,宝玉来到袭人家里,袭人就是剥“松子穰”给他吃的。

第四次,是为了讨好阿珂,买了一包“玫瑰松子糖”给他吃。第五次,见到身为道姑的陈圆圆,奉上的是“松子糖、小胡桃糕、核桃片、玫瑰糕、糖杏仁、绿豆糕、百合酥、桂花蜜饯杨梅,都是苏式点心,细巧异常

第六次,康熙派韦小宝去扬州建忠烈祠,韦小宝“搔了搔头,说道:种栗子?皇上,你要吃栗子,我这就给你到街上去买,糖炒良乡桂花栗子,又香又糯,不用到扬州去种。

无论是桂花糖、松子糖,还是栗子以及其它各色小巧点心,用意跟《红楼梦》中的红菱鸡头、荔枝、松子穰、桂花糖蒸新栗粉糕等等的含义是一样的。我也专门解读过,其实就是影射董的小脚。双儿第一次出场时,给韦小宝吃湖州粽子,也是影射这个。湖州粽子特点是小巧优雅,而且是特有的长条形。加上粽子里面是软糯的米肉,外面包着硬硬的粽叶,恰好适合用于比喻裹小脚。

有一段韦小宝忽悠胖头陀,胡说什么“第二位武功高强之人,是江南一位娇滴滴的小脚少奶奶。”他说到这里,向双儿瞧去。双儿是练武之人,不可能是小脚,这里只能是影射的意思。

书中还有一段文字暗示了“小桂子”与“桂花糖”之间有关联。第九回里,天地会的徐天川与沐王府的白寒松、白寒枫兄弟因拥唐、拥桂起了争执,打了起来,徐天川失手把白寒松打死,自己也身受重伤。众人向韦小宝讲述这事,韦小宝听不懂什么叫“拥唐、拥桂”:

韦小宝道:“两个打一个,不是英雄好汉。什么糖啊桂的,莫非……莫非……”心想什么“拥桂”莫非为了拥护我小桂子,但觉得不大像,缩住了不说。这一句就点出了小桂子的“”字跟“桂花糖”的关联。金庸用这种笔法,不止一处。

韦小宝和贾宝玉名字里都有“”字。两人性格也极为相似:都不喜读书、都是混世魔王。尤其都是一见到女孩子,就都骨头都酥了,胆子也变大了。宝玉大家都熟悉,就不多说了。而韦小宝被曾柔用剑指着时,他本已吓得魂不附体,但一见到了美貌女子,自然而然勇气大增。张口就调戏美女,后面还在这俊美姑娘面前逞能,跟王屋派的刺客赌人头。

《鹿鼎记》后记中,就特意多写了两句话把韦小宝和贾宝玉作了对比。另外还提到了《红字》中的牧师与人通奸、安娜卡列尼娜背叛丈夫、宋江的情妇等,还提到了李逵这个宋江的爱将、还有贾宝玉是同性恋。显然这些全都跟我们已知的《红楼梦》的影射含义相关。也就是陈之遴与静妃通奸,以及陈之遴是顺治皇帝的佞臣,也是同性恋关系。

另外后记还提到了哈姆莱特以及罗亭。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子,父亲突然死亡。而他的叔父克劳狄斯,在其父葬礼后一个月,就匆忙与其母乔特鲁德结婚。这不就跟顺治、多尔衮以及孝庄的关系几乎一样嘛。还有罗亭,特点是才思敏捷,口才出众,但是却事业失败。追求一个女子又被其母亲拆散。最后贫困潦倒,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显然这又跟陈之遴很相似。所以金庸写这本书的用意是非常明显的。

可能这就是为何金庸把这本《鹿鼎记》作为最后的长篇的原因,也所以他接着还写了一本短篇《越女剑》,用以呼应《鹿鼎记》的影射。《越女剑》其实就是写西施的嘛。

韦小宝衣锦还乡回扬州那段中,扬州大小官员在禅智寺的芍药圃前,设宴接待韦小宝。其中有个官员叫慕天颜,就是跟陈之遴一样善于察言观色,阿谀奉承。他在席中讲了一个“四相簪花宴”的典故:

故事出于北宋年间。那时韩魏公韩琦镇守扬州,就在这禅智寺前的芍药圃中,忽有一株芍药开了四朵大花,花瓣深红,腰有金线,便是这金带围了。这种芍药从所未有,极是珍异。下属禀报上去,韩魏公驾临观赏,十分喜欢,见花有四朵,便想再请三位客人,一同赏花。

那时在扬州有两位出名人物,一是王珪,一是王安石,都是大有才学见识之人。韩魏公心想,花有四朵,人只三个,未免美中不足,另外请一个人罢,名望却又配不上。正在踌躇,忽有一人来拜,却是陈升之,那也是一位大名士。韩魏公大喜,次日在这芍药圃前大宴,将四朵金带围摘了下来,每人头上簪了一朵。这故事叫做'四相簪花宴’,这四人后来都做了宰相。

陈之遴字彦升,刚好跟这个陈升之名字相似。而且也是官至相国、“玉带围腰”。后面韦小宝就被奉承为“韦王簪花”。

书中韦小宝也做了一个类似“梦游太虚幻境”的梦。有一回他在通吃岛海边睡着,梦中他被一只大海龟接引,来到东海龙宫赴宴。宴会中饮酒看戏听曲,跟宝玉在太虚幻境中一样。而且,太虚幻境有十二仙女演唱《红楼梦十二曲》。龙宫里,除小宝外,也有主宾十二个人:

欢宴之间,又有客人络绎到来,猪八戒和牛魔王两个妖精,张飞、李逵、牛皋、程咬金四位大将,纣王、楚霸王、隋炀帝、明正德四位皇帝。这四帝、四将、一猪一牛二龙四位神魔,个个都是古往今来、天上地下兼海底最糊涂的大羊牯。

猪八戒好色抢亲、牛魔王找小三(原配铁扇公主也跟太上老君不清不楚)。纣王、楚霸王身边有著名的宠妃,而且都是亡国之君。隋炀帝、明正德都以荒淫著称,都广为搜罗民间美女。还有张飞、李逵、牛皋、程咬金这几个,也都是典型的皇帝身边的宠臣爱将。所以这些人都是影射顺治跟陈之遴。

陈之遴在1656年犯事,被皇帝罪责但却嘴硬,不认罪。被贬去了辽东。次年获赦回了北京一次,第二年又再次被贬。至1966年死在戍所,前后是10年的时间。

而韦小宝在康熙撤三藩这年(1673年),领兵征剿神龙派,驻扎在通吃岛。这是他第一次上这个岛。其后,被洪教主捉住离开,参与了罗萨国内乱。这年底,吴三桂正式造反。韦小宝被康熙揭破其天地会香主的身份,但拒绝帮康熙围剿天地会。逃离北京时,又被洪教主捉住出海。洪教主与手下在神龙岛同归于尽,韦小宝与苏荃等人就第二次来到了通吃岛。此后就一直呆在岛上。直到10年后,康熙平定台湾这年(1683年),才被召回北京。

大家看明白了吧?金庸完全就是按照陈之遴犯事被贬的历史,来设计书中这段情节的时间节点的——都是前后刚好10年时间、都是两次来到流放地、都是第一次时间短第二次时间长、都是犯了事被流放,也都是顶撞了皇帝。

还不止此。《鹿鼎记》的最后,韦小宝带兵征伐罗萨国并签下和约,这是对应历史上康熙签订《尼布楚条约1689年)。这件事结束后,韦小宝就奏请康熙,回扬州探母。然后全家隐居,全书就结束了。这年距韦小宝结束通吃岛流放,是5年时间。那么看回陈之遴,他死于东北是在1666年。也同样是在5年后的1671年,康熙东巡,徐灿道旁跪陈,获得恩准,得以回到江南家乡。两者时间线完全一致。

所以我们现在明白了,金庸在书中写进了这么多历史事件,深层次的目的,就是为了准确标明上述时间线。

好了,下面继续对比两书中的其它细节:

雨村带着黛玉、茅十八带着韦小宝,都是一个大人带着一个小孩;都是从扬州这个地方出发,北上来到京城(影射董小宛被掳上京);韦小宝出身妓院,董小宛也出身妓院。

茅十八这个名字很特别对不对?董鄂妃入宫时就谎称是十八岁。董是“千里草”,董白入宫是“斜阳寒草带重门”。对应茅草俗称就是“白茅”,就是“寒草”;

北上的路上,韦小宝跟茅十八讲《英烈传》沐英大破元兵,就老拿这个“十八”开玩笑,什么“沐王爷隔江射死毛十八”、什么“从江中拾起十八只给射死了的,身上有毛的老甲鱼,煮了来吃,便没事了”。“十八”跟“”、跟“渡江”联系起来,也对应董小宛从江南被掳,渡江北上。

”字也被拿来大做文章。先是茅十八跟朋友介绍韦小宝,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小白龙”。然后韦小宝去市集买辅助打斗的物件,就买了白色的石灰,后面多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路上,就遇到骑着“白马”、帽子上镶着“白玉”的沐家姓“”的家将(即白寒松)。韦小宝多次调侃这个“吃白食的”。

之所以会遇到白寒松,是因为韦小宝被茅十八捉弄,倒骑在马上被带着疯跑,直到被截停。被截停时,那马“鼻中大喷白气”。韦小宝脱口就是一句“老子倒骑千里马”。这其实就是暗示了给他起名姓“”的原因。韦,相背也,违行也。韦小宝倒骑马就是“违行”。“千里”也同时暗示了“董”字。连起来又是董小宛被强迫北行。

还有,满人从小学习骑射,骑马肯定都懂。但董小宛却应该是不懂骑马的,这成为她来历的一个疑点。吴梅村的《清凉寺礼赞》里有一句“果马殊群材”,就是暗示这一点。果马是特别矮小的马,适合不懂骑马的董小宛骑。所以就专门有了上面这段韦小宝不会骑马的情节。

韦小宝入宫后,冒充小桂子的身份,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董小宛入宫后,也是冒充鄂硕女儿身份,成为宠妃。

黛玉前身绛珠仙子喝灌愁海水长大,后世父亲叫做林海,字如海,是巡盐御史(注意海水多盐);韦小宝入宫后跟随的太监,叫海大富。都是富有海水。海大富还因吃多了象盐一样的不知名粉末而辖了。(这里面其实隐藏了一个灯谜。我在文章结尾再来揭开这个谜底)

黛玉是坐轿进入贾府的,韦小宝也是坐轿被抬入宫,细节也很相似。黛玉的轿子进府过程中七转八弯,还换了几茬轿夫,路程很长;韦小宝入宫也在多个关节被盘问,路程也很长得令他“迷迷糊糊几乎要睡着了”。

黛玉到达之后,有小丫头迎上来说:“刚才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韦小宝到了之后,有小孩声音道:“是了,海公公在休息,将人放在这里便是”。

韦小宝为了跟康熙比武,跟海大富学武功。在不知道康熙身份之前,学的是擒拿手。后来知道了小玄子是皇帝,就改学大慈大悲千叶手。这其实是影射董小宛先是被“擒拿”入宫,然后做了皇帝身边人后,就变成象“大慈大悲”的观音那样尽善的贤妃了。关于“善”和观音,我也专门分析过,不再赘述。

海大富教韦小宝大慈大悲千叶手时,有这么一段:

海老公道:“你见过千手观音没有?”韦小宝道:“千手观音?我见过的……”海老公道:“你是在扬州庙里见到的么?”韦小宝道:“扬州庙里?”这一惊当真非同小可,一个箭步窜到门边,便欲夺门而出。海老公道:“千手观音吗,天下就只扬州的庙里有,你没去过扬州庙里,怎能见到千手观音?”韦小宝轻吁一口长气,心道:“原来只扬州的庙里才有千手观音,险些给你吓得拉尿。”……海老公叹道:“要戳破你这小滑头的牛皮,可实在不容易得很。”韦小宝道:“容易,容易。我撒一句谎,不到半个时辰,就给你老人家戳穿了西洋镜。”

这段特意点明了观音和扬州的关系,还牵涉了韦小宝出身扬州的秘密被揭穿的问题。影射董小宛的出身秘密被揭穿的事情。

还有,韦小宝回扬州的禅智寺,就是竹西寺。韦小宝对禅智寺的芍药花怀恨在心,想要把这些花都挖了,送去京师喂马,说是什么“战马吃了芍药,那就特别雄壮”。

这段至少对应了《红楼梦》中的三个影射。一是黛玉住的潇湘馆影射的就是竹西寺。二是贾政众人游大观园途中,经过茶蘼架、木香棚、牡丹亭、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等。这几种花都是史载中被进贡或者掠夺,而移植到当时的京城的,同样是影射董小宛被掳上京。韦小宝说把花挖了送去京师,也对应这个意思。三是衡芜苑得名是因苑中有杜衡。杜衡俗称马蹄草,“食之可以走马”,影射清兵铁蹄的厉害。所以韦小宝也说马吃了芍药会特别雄壮。

再说说康熙不是顺治的儿子的问题。书中也有明显暗示。韦小宝上五台山找顺治皇帝,一开始先做了铺垫。韦小宝不认得顺治,认为只要找到面貌象康熙的人,就是顺治了。而最后终于见到顺治时,发现“相貌不太象”。

还有,进五台山时,韦小宝找了个向导。这是个无关紧要的人物,却专门写了一段这个人叫做“于八”,外号叫“少一划”,意思是“王八”少了一划。显然含义就是指“王”下面的一划没有了,也就是皇帝下面没有了,没了后代。跟《红楼梦》里王家是“县伯之后”的含义一样。在明朝,最初是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的。后来,把“子、男”两个爵位取消掉了。而伯爵这一级,县伯是最低的爵位,所以“县伯之后”的下面就没有了。王熙凤部分影射魏忠贤,也是用了太监的这个特征,也意指“下面没有了”。

书中后面,韦小宝捉住了进犯五台山的喇嘛巴颜。巴颜说了个错的成语“万失无一”。然后韦小宝后面反复多次地拿这四个字来开玩笑。这同样也指“万岁失去了王字下面那个一”。另外还有,上京路上,茅十八跟韦小宝说自己师门是五虎“断门”刀,应该也是这个意思。

好了,限于篇幅,还有很多地方就不说了,大家可以自己去看。最后就说说关于海水那个灯谜。这个灯谜是这样的:谜面是“运史做医”,打古妇人二。谜底是莫愁女、钟无艳。

什么意思呢?清代的运史,就是指盐运史。盐是可以入百药的。本草纲目说“盐为百病之主,百病无不用之”。医生需要很多盐入药。而现在盐运使来做这医生,当然不愁没有盐用。所以谜底就是“莫愁无盐”。谐音转义,就是莫愁女、钟无艳两人。钟无艳也叫钟无盐。

那么莫愁女的命运,是被楚顷襄王把她召进宫中做了歌舞侍姬。而钟无艳是有名的贤德皇后。两人的命运合并,不就等于董小宛了嘛。所以黛玉前身老喝海水,其父亲名字又有那么多海,还是巡盐御史,其实就是出自这个灯谜,也就是影射董小宛。

也所以,为什么黛玉会先天不足,老咳嗽出血?因为她前世喝太多海水,吃太多盐了。本草纲目说,“血病无多食咸,喘嗽水肿消渴者,盐为大忌。或引痰吐,或泣血脉”。绛珠仙子“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这怎么行呢?果然喝出个后世的咳血病症来。

金庸先生显然对上面这个谜语及其在《红楼梦》中的含义非常了解。他设计海大富就是有非常严重的咳喘症。并且明知道那种粉末吃多了有害,却又不得不吃。正如盐一样,不能不吃,吃多了又不行。

那么我是怎么知道这个灯谜的呢?是从一本书查到的。而且这本书不仅有上面这个灯谜,同时还有其它好多个灯谜,并都是提示《红楼梦》里很多的奥秘的。关于这些,以后有空再写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