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着觉知爱孩子,给他以穿越所有恐惧的勇气

 秋生书馆 2023-05-16 发布于湖北
编语

孩子在什么时候最能深切地感受到被接纳还是不被接纳?是在你帮助他解决问题的时候。

你的语言,你的神态,你的情绪,你的姿态……一整个当下的你无不在向孩子传递着接纳或者不接纳的信息。

这些信息最终决定着孩子到底有多爱自己,有没有能力爱自己。

文丨杨巧慧   

广州市越秀区恒福幼儿园

图片

一点一点靠近孩子

(文中孩子使用的是化名)

这天午餐前,我通过其他老师了解到,豆豆与别人发生了矛盾,此时正在保健室里调整情绪,张老师一直耐心地陪伴着他。由于接下来张老师有其它的工作安排,所以就由我来继续陪伴豆豆。

来到保健室门外,透过门上的玻璃我看到豆豆坐在张老师的怀里。这时豆豆回头发现了我,我微笑着向他挥了挥手,推门而入。

图片

我在豆豆身边蹲下,问:“豆豆,你现在感觉怎么样了?情绪好一些了吗?”他看着我,抽泣着。

我接着说:“豆豆,我们都很爱你,都很愿意陪伴你,由于现在张老师有其它的工作需要进到班里,接下来由杨老师来陪伴你,好不好?”他看着我,继续哭泣着。

“我理解你现在还很难过,无论如何杨老师都会陪着你,你会很安全的,我很爱你。”我看着他停顿了一会,向他伸出双手,说:“接下来,我来陪伴你,好吗?”他点了点头。

图片

在倾听中了解事情的经过

张老师温柔地向他表达爱后,让豆豆从自己的怀里下来。我邀请豆豆坐到旁边的椅子上,没有选择把他抱起,而是蹲在他面前,轻轻地牵着他的手。

我说:“豆豆,我爱你,你可以告诉老师发生了什么吗?我很想了解一下你怎么了?”

他语气有些急促,而且有些含糊地说:“我看到张老师要叫孩子……我想帮她……离开了秋千,回去时就被新孩子选了,我就打了那个孩子。”

“嗯,老师知道了,事情是:你看到张老师在呼唤小朋友吃午餐时,你就离开秋千去帮助了张老师,等你帮完想回去荡秋千时,发现秋千被新孩子选择了。是这样吗?”将他的语言整合起来,尽可能清晰地复述了一遍,同时向他核实。

图片

他“嗯”的一声回应了我,又再一次哭泣。

我说:“豆豆,对于你主动地帮助张老师,这个行为我特别的欣赏,我看到了你有一颗积极主动帮助他人的心。我能感受到那一刻,你并没有想要结束自己在秋千的游戏,你只是为了帮助张老师而离开了。”

“嗯。”他回应道。

“老师理解你,但事实是离开了秋千,对吗?”

“回来时秋千没有了,我很失望。”听到豆豆这样回答我有些吃惊,因为这一刻他是如此地清晰自己内心的感受。

“是的,回来时秋千被别人选了,你很失望。那然后你做了什么呢?”

“我打她了。她就哭了。”

“嗯。老师知道了,谢谢你告诉了我。”

图片

允许孩子选择回避

他皱着眉头摇晃着身体。我能感觉到他并没有想去解决问题,便说到:“豆豆,你不用担心,如果你没有准备好,老师不会要求你现在去解决问题的,我很爱你。”

听我这么说,他的身体有些放松下来。

图片

我问:“那么现在你想去吃午餐吗?”他摇摇头。

我思考了一下,问:“你还想去荡秋千,对吗?”他用力的点了点头。

我说:“那现在就去吧。”我刚站起身,豆豆就把我往下拉。

我好奇地问他:“怎么了?他皱着眉头说:“现在没有。

“我们都没有去看,你怎么就知道没有呢,我们出去看一看吧。”

他说:“不要,就是没有。”

我说:“豆豆,你是怕当你出去看到秋千依然有人选择时,你会再一次失望吗?”

“是的。”

我说:“那这样吧。我去外面看一看,如果没有人我们就出去,这样好吗?”

他点了点头。我走出去看了一下,确实如他所说,依然有孩子选择,而且正是和他发生问题的孩子,此刻在妈妈的陪伴下荡着秋千。

我回到保健室,告诉豆豆:“豆豆,现在有一个秋千被选择了,但是另一个没有被选择。你要去荡吗?”

图片
图片

放松下来,真正的原因才会浮现

他同意了。在我的陪伴下他来到了户外,就在那个小朋友荡秋千的区域前,他停了下来,说:“我不想荡高的秋千,我只想荡这个。”这个区域的两个秋千,一个离地面高一些,一个低一些,那个小朋友刚好选择了低的秋千。

我问:“为什么呢?”

“那个太高了。”

我说:“那我们先坐在这里,我陪你一起等待,可以吗?”

“好吧。”他回应到。

他坐在高的秋千上,轻轻地摇晃着,说:“老师,这个秋千为什么一直在响呀?”

我仔细听了一下,说:“这是秋千在摆动时发出的声音。”

“那为什么摆动的时候就会发出声音呢?”

“因为秋千在摆动时,它的轴轮会摩擦,所以发出声音。”

“什么是摩擦?”

我想了想,把双手伸到他面前,相互摩擦起来,说:“你看,我的双手在相互摩擦,你听到声音了吗?”

“嗯。”他回应到。

“所以物体在摩擦时是会发出声音的。”

“老师,这个秋千在我荡的时候会发出很大的声音,而且我荡得越高它的声音就越大。然后那个矮的秋千声音会小一点。”

我突然有些明白,他为什么那么执着要荡那个矮的秋千,便向他核实到:“豆豆,你不喜欢这种声音,而且对这个声音感到不安,是吗?”

“是的。”他肯定的点了点头。

我说:“好的,我明白了。摩擦发出的声音是正常的,它不会影响秋千在使用时的安全,只是它在提醒我们,可以加点油去保养它,那它的声音就会小了。”

我俩对视,微微一笑。

图片
图片

被看见后,孩子才能看见别人

豆豆放松下来后,他的眼神便没有离开过和他发生问题的小朋友。我问道:“豆豆,你觉得你可以去和那个小妹妹解决刚才的问题吗?”

他问:“她是来陪园的孩子对吗?那下星期她妈妈不陪她的时候她会哭吗?”

我思考了一下,答道:“我也不知道,但我观察到很多新来园的小朋友第一天都会哭。”

“我也哭了。”

我笑了笑说:“是呀,这很正常,和妈妈分开是会感到难过的。”

“我可以告诉她不用难过的,老师可以陪他的。”

“是的,对于新来的小朋友,她们很需要别人对她的关心和照顾。你也可以帮助她的,对吗?”

“嗯。”他轻声地回应我,眼睛一直看着小妹妹。

我说:“老师觉得你现在想和她解决问题,是吗?”

“嗯,但她不会说话。”

“没有关系,去向她表达你的歉意,她是能感觉到的。这也可能会让她发现,原来这个幼儿园的人是友善的,她就会觉得这里是安全的。”

他看着我。

我说:“我爱你,你觉得你可以去找她吗?”

他又看向了小妹妹的妈妈。

“你担心小妹妹的妈妈不友善,是吗?”我问。

“是的。”他回答。

“那老师先过去和她们沟通一下,了解一下她们的想法再回来告诉你,你觉得可以吗?”

他同意后,我过去和小妹妹的家长交流了一会儿,然后回到了豆豆身边。

“豆豆,那位妈妈很友善,她也很喜欢小朋友,对于你和她女儿发生的事情她也很理解。那你觉得你可以过去解决吗?我会陪着你。”

他迟疑了一会,点头同意了。

图片
图片

友善和鼓励,给了孩子勇气

我们来到小妹妹的身边时,豆豆有些紧张,往我的身后躲。

这时,小妹妹的妈妈也很有意识地蹲下来,微笑着看着豆豆。

“老师,我的脚很痒。”豆豆皱着眉头说。

“好的,豆豆,不用担心,我们都爱你。这样吧,我陪你去喷点防蚊水然后再来解决,这样好不好?”

“嗯。”他回应。

我和那位妈妈相视而笑,点了点头,对于豆豆的心理活动我们都表示理解。陪伴豆豆喷完防蚊水,我们来到大厅,发现妹妹已经不在户外。

我说:“也许她们到了楼上。”

“是不是到上面去了?”此刻的豆豆边说边小步跑到了楼梯口。

刚好,那位妈妈正牵着自己的女儿从楼上下来。她看见豆豆,微笑起来。豆豆又退到我身旁。我蹲下来告诉他:“你发现吗?这位妈妈真的很喜欢小朋友,她对你很友善。”

等对方下来后,我问豆豆:“豆豆,你准备好了吗?”

他轻声的“嗯”了一下,身体依偎在我怀里。

我说:“好的,那就把你想说的向小妹妹表达吧。”

他转过身,面对小妹妹所站的方向小声且快速地说:“对不起。”然后又赶紧把头扭回来。

我说:“豆豆,我爱你,你试一试慢慢地说'小妹妹,对不起’,可以吗?”

他点了点头,然后转过身看向妹妹,慢慢地说:“小妹妹,对不起!”

小妹妹的妈妈笑着说:“没关系。”

此时豆豆嘴角微微一笑,有些害羞的扭过头又偎在我怀里。

图片

“豆豆,我爱你,我欣赏你的勇气。”

他问:“小妹妹是不是下周就来幼儿园了?”

“是的。下周她就会正式入园了。”

“她到时后还会哭吗?”

“我也不知道。”

“她会想她妈妈的。”

“嗯,会的。”

他沉默了一会,看着往大厅外走去的小妹妹和那位妈妈的背影。

我说:“等小妹妹入园时,我们用爱的方式去迎接她,友善地对待她,我相信小妹妹就感觉到安全了。”

“嗯。”豆豆回应到。

这一刻,我并不知道在豆豆的内在正在发生什么,但我感觉这次事件的发生,让豆豆可以再一次的去感觉和整合:幼儿园对小朋友来说是安全的,老师是爱每一个小朋友的,而即使是陌生的家长也可以是很友善的。

随后他选择了荡秋千,和我约定好5分钟后再上楼。我在大厅等着,他时不时抬头看向我,脸上露出了天真的笑容。

这时,我知道他那警觉防备的心正在慢慢地敞开。

图片
图片

用爱和接纳,陪伴孩子穿越害怕

我所能做的是用爱和接纳的方式,协助豆豆经历他认为很害怕和担忧的事情。因为对外在的世界有很多的不理解,这些不理解让豆豆变得特别警觉,他的身体总是紧缩着的,情绪焦虑不安,害怕表达感受,习惯用回避的方式面对发生的问题。他如同一根紧绷的弦,需要一点一点用温柔和清晰的方式给予他安抚、给予他助力,用爱的方式指引他重新体验。

在陪伴他经历的过程中,我所说的话刚好都和豆豆的心理感受配对上了,也就是说,我感受到他的心理感受,并且一致性地说了出来。儿童需要这样内外一致的表达,这种合一的感觉会让儿童更加的清明。

在《父母的觉醒》一书中提到:

想要接纳孩子最本真的状态,我们就需要放弃那种“应该怎样”的想法。这种放弃类似一种精神世界的寂静,也就是我们要同孩子进入一种纯粹的交流状态。一旦他们需要,我们就得给出回应。

当我们所熟知的那个自我进入寂静状态,我们就有机会同孩子的精神一道获得重生。要想获得这个结果,我们就要放弃满腹狐疑的心态。孩子会为我们指引方向。因此养育孩子,是我们改变生命的机遇。如果我们为这份机遇敞开大门,孩子就会变成我们的精神导师。

要想接纳孩子,我们就得摆脱有害的陈规,在更深的层次上与他们交心。当我们让自己与孩子同步时,将会发现:每个孩子想从父母那里收到的东西都不一样,有的孩子需要我们温柔舒缓,另一些孩子则需要我们刚毅果断。

我很感恩,在爱和自由的教育中,是孩子引领着我不断地成长自己,一点一点地靠近爱的真谛。

跟TA看门道

老师陪伴着孩子经历面对问题的胆怯和顾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的那份恐惧。

孩子是幸运的,因为他遇见了懂他的老师。因为这份懂得,他敞开心扉,去面对自己的胆怯、去面对自己的害怕、去面对自己的恐惧。

我想最真挚的爱,就是陪伴着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在心底深处感受这份爱与被爱

——刘佳


图片

写在最后

文章里,老师的每一句话,都是一阵和煦的风,逐渐消融了孩子的防备。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注定很慢。

但是,慢下来我们才有机会感觉到孩子,才能带着觉知的爱去爱孩子。这样的爱才是孩子需要的。

当然,事件本身还值得我们有更多的思考。比如,孩子的防备是如何形成的?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时,我们自身是否也在防备?

认识爱,认识自己,真的需要学习和练习了。

扫描下图二维码,参与爱和自由线上初级教师系统课的学习,让自己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协助儿童成长的陪伴者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