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广陵王墓博物馆:两千年前的黄肠题凑

 zsw77792 2023-05-16 发布于陕西

钦若

汉广陵王墓博物馆位于扬州市蜀冈风景区一带,馆前是连接着扬州数个景点的平山堂东路。从平山堂东路向北转上友谊路,就能看到一对巍峨的汉式阙楼,踏上数十级的台阶一路走上阙门,似有一种“九天阊阖开宫殿”的仪式感。步入阙门后有一条笔直的石板路,路尽头就是广陵王地宫。地宫上建有一座地面建筑,实际上就是供参观游览的正厅,但被设计成汉式宫殿的模样。华丽的飞檐、稳固的斗拱、厚重的石柱、宽敞的门廊,灰白色的建筑基调既遥应汉代宫室的古朴,又彰显着王陵的肃穆。在广陵王地宫东北方50米处是另一座汉式宫殿建筑,即广陵王后地宫。两座地宫的位置照应天山一号墓与二号墓的位置,复原了广陵王与王后同茔异穴的墓葬样式。

天山汉墓

公元前117年,汉武帝刘彻封其四子刘胥为广陵王,领广陵、江都、高邮、平安四县,定都广陵,刘胥也是历史上第一位广陵王。之后,广陵国与广陵王几经废立,终在时代的更迭中湮于历史。

1979年,高邮县天山乡境内的神居山上,车辆往复,爆破轰隆,这里的采石工作已经持续了十多年。一次爆破后,山上出现了一个黑洞,洞下竟是一座古墓。同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大学历史系、南京博物院、扬州博物馆、高邮县文管会等派代表组成考古队,进入天山乡神居山发掘古墓。在历时两年的考古发掘中,考古队先后发现两座汉代岩坑木椁墓,相距50米,分别被命名为“天山一号汉墓”和“天山二号汉墓”。根据出土文物考证,这两座汉墓就是第一代广陵王刘胥和其王后的陵墓。“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两千载的寒来暑往后,古老的广陵遗迹终于与世间再度相逢。

天山汉墓规模之庞大、工程之繁浩实属罕见。一号墓墓坑深18米,东西宽23米,南北长28米,墓道长60米;二号墓坑深达25米,四壁留有三级台基,逐级内收,坑底长19.8米,宽14.8米。筑建这两座汉墓,仅开凿山石就需近6万立方米,在两千年前的西汉,这近乎是一场愚公移山的壮举。

蜀冈地宫

两座汉墓出土了近千件文物,其中木雕漆器尤为精美,漆塌、木履和成套的浴具更为汉代考古少见。但這些都比不过出土之初就轰动海内外的两座木椁——“黄肠题凑”。“黄肠题凑”是汉代木椁形制,为帝王专享,天山汉墓里的“黄肠题凑”以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形制之复杂、用料之考究震惊世界,并且它们也是同类文物中保存最完好的。但因天山乡神居山常年开采山石,两座古墓不再适合就地保护。

1982年,国家发文决定在扬州市内的蜀冈地区建馆复原墓室,将天山汉墓整体搬迁至新馆,于是蜀冈的汉广陵王地宫落地而成。十年后,在完成建筑、装潢、布展等工作后,扬州汉广陵王墓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中国古代贵族墓葬讲究“事死如事生”,天山汉墓里出土的各种生活器具即是印证,而汉广陵王墓博物馆的整体设计理念也包含了这一传统习俗。整个博物馆犹如一座小型的汉代宫苑,从巍巍宫门到庄严宫室,从园中曲径到砖画装饰,春可赏桃花烂漫,秋可观松柏苍劲,仿佛这里真有一代王侯深居其中。因此,这个园林式的博物馆还有一个雅致的别称:汉陵苑。

汉广陵王博物馆的主体即是两座地宫。步入广陵王地宫的前厅,可见厅室右侧展放着一件晶莹剔透的金缕玉衣。玉衣是汉代贵族的丧葬殓服,玉片穿孔以金、银或铜丝线连缀制成,其中以金缕玉衣为最高规格,原则上是天子专享,不过汉代天子也会将这种最高规格的丧葬仪礼赐给王侯功勋。广陵王地宫里的这件金缕玉衣依据天山汉墓里的金缕玉衣残片复原而成,流光溢彩间可以窥见两千年前的精艺与超出时代的奢华。地宫入口处放着如此高规格的丧葬殓服,让人不禁期待这地宫里又是何等壮观。

帝王墓葬与盗墓工具共存

由台阶向下步入地宫,豁然可见地宫中央一个巨大的方坑,坑中是一个巨型木椁。木椁长16.65米、宽14.2米、高4.5米,总面积达237平方米,分为外藏椁、中椁、内椁三层。内椁分前后两室,后室放梓宫,前室为便房,而以内椁为中心分前后二庭、东西两厢,东西两厢房又被分为数个小室,内置木俑、木兽、陶器、漆器、铜钱等随葬品,小室门扉、壁板上有食官内户、中府内府等字样,体现出汉代宫廷建筑的典型风格。它实际就是保存在地下的一座汉代宫廷建筑的缩影。

整个木椁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内椁的前后二庭、东西两厢与外藏椁之间的结构,似是木椁的一圈承重墙。而“墙砖”则是一块一块长宽约40厘米、纵深约1米的方形木桩。木桩均由整木锯成,共856根,木桩与木桩之间通过榫卯结构连接,密实而牢固,稳重又气派。这一结构就是“黄肠题凑”。“黄肠”指柏木的木心,呈淡黄色,“题”指木头朝向根部的一端,“凑”指聚合拼凑而成的结构,“黄肠题凑”就是以木代砖筑在木椁的外侧,稳如城墙,它也是汉代帝王级别的墓葬规格。而广陵王地宫里的“黄肠题凑”不仅保存完好,在用料上更以金丝楠木代替柏木,如此粗壮的金丝楠木,每一棵都要上千年的树龄,而整个木椁共耗费楠木540立方米。在广陵王后地宫里也有一座金丝楠木制的“黄肠题凑”式木椁,除面积略小以外,结构上与广陵王地宫里的近乎一致。

木椁中出土的其他文物则放置在地宫的四周,环地宫一圈可仔细观览。不过参观者在观览过程中或许会产生疑惑:这些陪葬品大多古拙简朴,似乎与“金缕玉衣”“黄肠题凑”这种帝王规格的葬仪不相称。不过地宫墙角处的三个木梯解释了一切。木梯十分简陋,似乎是用刀在木头上临时砍成,参观说明上解释:这就是盗梯——盗墓者用来出入墓室的梯子。展区中的一把洛阳铲更是与盗梯两相呼应。原来,这两座汉墓不知何年何月就已遭了盗墓者光顾,难怪出土的陪葬品少有精美贵重之物。

简陋粗糙的盗梯和锈迹斑斑的洛阳铲,似乎在千百年的时光濯洗中也成了整个墓葬的一部分,这些盗墓痕迹默默地标记着与墓葬有关的另一种文化、另一段故事。当最寻常的盗墓工具与最奢华的墓葬规格同时出现,强烈的对比足可激起人们的好奇与想象,让人不禁遥想这座广陵王墓在漫长的两千年里承载的命运与传奇。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