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谈口腔癌

 长庆wcqjs 2023-05-16 发布于浙江

人们常用口生莲花、口吐芬芳等词语来形容一个人能言善道、妙语生花,不过,若口腔中出现别样“莲花”——口腔癌,会使人说话不利索、口腔产生异味,疼痛、出血等症状亦会接踵而至。

与肺癌、胃癌、肝癌等人们较熟悉的常见恶性肿瘤相比,了解口腔癌的人较少,然而它的危害却比人们想象中严重得多。

411

口腔溃疡超2周,要做检查

口腔癌是发生在口腔区域的恶性肿瘤,以鳞状上皮细胞癌多见,常被称为口腔鳞癌。

根据肿瘤生长方式,口腔癌可分为三类:

浸润型,肿瘤向组织深部侵袭,形成不易移动的硬块;外生型,肿瘤向表面增生,形似菜花;溃疡型,肿瘤表面坏死脱落,形成火山口样溃疡。

根据发病部位,口腔癌又可分为舌癌、牙龈癌、唇癌、口底癌等,它们的表现有相似之处,亦有不同之处。

1.舌癌  口腔癌中发病率最高,早期常表现为长时间不愈合的舌部溃疡,可有疼痛、糜烂、肿块,影响患者说话、吃饭。

2.牙龈癌  以溃疡型多见,好发于五六十岁的男性,早期局限于牙龈缘、牙乳头部位时,易被误诊为牙龈炎、牙周炎。随着病情进展,肿瘤侵犯、破坏骨质,可导致疼痛、出血、牙齿松动等。

3.唇癌  好发于老年男性,多见于下唇、唇中外1/3处。唇癌生长缓慢,早期可表现为疱疹、结痂、肿块、黏膜增厚、出血等;中期可出现菜花样突出的肿块、火山口状溃疡等;晚期可转移到颌下淋巴结,侵犯颌骨等周围组织。

411

病情进展,损伤功能

口腔癌早期对功能影响不大,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一些口腔功能受损的表现。

1.感觉功能  口腔癌侵犯神经时,常造成舌、下唇、下颌等区域麻木、刺痛、烧灼感等,有时可放射至头面部。

2.咀嚼功能  口腔癌侵犯咬肌、颊肌、颞下颌关节等部位,可导致张口、咀嚼受限。

3.吞咽功能  口腔癌侵犯舌、喉等部位,可导致吞咽障碍,主要表现为流涎、饮水呛咳、进食障碍等。

4.语言功能  肿瘤体积增大可影响舌部活动,导致发音不清、共鸣障碍(声音变得微弱、单薄、压抑、单调)等。

411

要治肿瘤,也要保护功能

目前,口腔癌的治疗是以手术为主,放疗、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

口腔癌早期,可以采用非手术疗法或创伤较小的手术治疗,对功能影响较小,甚至可以避免功能损伤。

一旦发展到晚期,首先要挽救患者生命,手术时不得不舍弃部分功能,例如:舌癌手术通常为半舌甚至全舌切除,全舌切除患者会失去味觉、语言、吞咽等功能,不能喝水、吃饭;有些牙龈癌患者需要切除部分肌肉、颌骨,会造成牙列缺损、咬合错乱,影响咀嚼功能,甚至面部塌陷、完全丧失咀嚼功能;等等。因此,越早治疗,功能损伤越小。

由于口腔癌位置特殊,因疾病或手术造成的面部损伤往往难以遮掩,加上功能损伤,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引起自卑、自闭、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社交,导致精神心理疾病。因此,患者发现异常应尽快就医,早期发现,及时治疗,以提高长期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

部分组织结构缺损和功能损伤患者,可通过修复重建手术、术后康复训练等逐渐恢复,回归正常生活和工作。

411

杜绝误区,护“全口”健康

很多人在日常清洁口腔时,只关注牙齿问题,很少观察舌、颊、腭等部位;有些人发现口腔溃疡后不当回事,或者用“以毒攻毒”的偏方来止痛;还有些人认为洗牙会导致牙齿松动、口腔癌;等等。

这些错误认识不利于口腔癌的早期防治。

日常生活中,远离以下这些风险因素,有助于维护“全口”健康。

1.饮食刺激  槟榔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长期咀嚼槟榔可导致口腔癌;过烫、过辣的食物会损伤口腔黏膜,长期食用也易诱发口腔癌;等等。

2.吸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致癌物质会增加口腔癌发病风险,且多发生于嘴唇部位。

3.口腔疾病  龋坏的牙齿、锐利的牙尖、不合适的假牙(不良修复体)等,会损伤口腔黏膜,导致口腔慢性溃疡甚至癌变。

4.病毒感染  人乳头瘤病毒(HPV)不仅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其中几个亚型(如HPV16、18)也是口腔癌的高危因素。口腔感染HPV,可出现疱疹、丘疹、疣状斑块、菜花状新生物等,患者应及时就医检查。

此外,口腔卫生状况差也是口腔癌的相关危险因素。养成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定期洗牙和进行口腔检查,有助于预防口腔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