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恩来为何一生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答案在这首诗中

 HZAAAAAAA 2023-05-16 发布于广东

敬爱的周总理离开我们已经40多年了,每当我们看到那千古奔流的江河,看到那万古长青的松柏,就会看到周总理那光彩照人的形象,引起无限的怀念。

《光明日报》曾经发表周总理1919年9月东渡日本时,所写的一首七绝手迹: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看着周总理那挺拔俊逸的手迹,读着气壮山河的诗句,我们心潮澎湃,浮想联翩。

这首诗通过对一副高歌猛进的生动形象的概括描写,抒发了诗人要邃密群科的凌云壮志,表达了作者救国济民的坚强决心,形象而真切地说明要实现宏伟的志愿,必须要有面壁十年的学习态度。要达到胜利的目的,必须要有以身殉业的革命精神。从而形象地体现了作者一往无前,彻底革命的英雄气概。

这首七言绝句只有28个字,却包含了十分丰富的思想内容。首句大江歌罢掉头东以磅礴的气势起兴,把我们带入到一个波澜壮阔的意境当中。大江东去,浩浩荡荡,远征的航船乘风破浪,年轻的周恩来同志屹立船头,放声高歌,激情像浪花四方飞溅,理想像歌声排空而上,真可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一个胸怀救国救民宏大抱负的革命青年的形象,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周总理青年时期是在风云变幻的岁月中度过的,阶级斗争的风风雨雨激发了他的政治思想觉悟,生活道路的坎坎坷坷造就了他无比坚强的品格,社会现实的昏昏暗暗铸就了他决心献身于祖国、献身于人类的宽广襟怀。

1917年前后的中国群魔乱舞,妖雾弥漫,军阀混战,列强瓜分,内忧外患交加,民族灾难日益深重,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正如周总理当时在敬业创刊词当中所说的那样,吾辈生于二十世纪竞争之时代,生于积弱不振之中国。怎么办?16岁的周恩来慷慨陈词:吾人既生于是时矣,生于是国矣,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再说到了二十世纪初,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中,出现了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热潮,由此周恩来同志放歌大江东去,那是理所当然的了。

句中的大江一词,来自于宋代文学家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首词以气势豪放而著称,深得古今人们的喜爱。当然,周总理诗中的大江,不仅指苏东坡这一首词,而是泛指气势豪迈的歌词曲意。唱完了大江歌,毅然转身东向,使得形象更加生动感人。

接下来诗人直陈其事,表达东渡日本的目的,那就是邃密群科济世穷,邃密群科就是要精深细致地研究各门科学,而邃密群科又是为了济世穷,拯救长夜难明的祖国,拯救普天下饥寒交迫的劳动人民,这一句是全诗的中心所在,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和革命理想。

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同志读书的目的极为明确,他在回答老师为什么读书的问题时,庄重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小在私塾中读书的周恩来就对孔夫子的经书不感兴趣,而爱好并博览了许多小说和笔记,从中学到了不少社会历史知识。不过在当时的条件下,年轻的周恩来同志还没有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不可能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去观察社会,研究社会,但是他在一般读书人竞于功利,而竟不知人间有羞恶事的当时,出淤泥而不染,确实是难能可贵。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周恩来同志毅然决定返国图他兴。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的激流之中,从而成为当时初具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成为中国第一代坚定的共产党人,这绝不是偶然的。

诗的第三句,面壁十年图破壁,照应了上一句,并将其思想内容形象化具体化。面壁十年典出《神僧传》,梁武帝元年,天竺菩提达摩泛海至金陵,遂去梁渡口,止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壁而坐。据《清一统志》记载,少林寺寺右有面壁石,西北有面壁庵,即达摩面壁九年处。这里说面壁十年是形容长时间的刻苦钻研,面壁十年与邃密群科是一致的,前者是从时间概念而言,后者是从深度和广度而言,两者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来不得半点虚伪,只有专心致志坚韧不拔才能够造诣纯熟,艺高功深。面壁十年目的究竟是什么呢?是为了破壁,破壁的典故出自《宣和画谱》,该书记载了南北朝时著名画家张僧瑶画龙点睛的故事,成语破壁而飞即由此而来。在这里的破壁也应与济世穷联系起来理解,要拯救中国不能单靠改良的方法去修修补补,而要来一个大的变革,来一次大的飞跃,才能够变满目疮痍的旧中国为繁荣昌盛的新中国。

青年时代的周恩来同志这一雄心壮志从他的另一句话里,也得到同样的反映。就在这次去日本留学之前,他曾经回沈阳看望母校,并奋笔疾书,写下了气冲霄汉的誓言:志在四方,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腾飞世界和破壁而飞是一致的,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献身中华民族的宏达理想和坚定信念。当然要实现这一飞跃,就必须对中国社会做长期的深入的调查研究,然后痛下针砭,所以说要破壁也离不开面壁十年的钻研。

一百多年过去了,如今中国已建成为社会主义强国,中国这条巨龙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擦亮了眼睛,开始腾飞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为了这一理想的实现,在漫长曲折、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紧跟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做了大量的浩繁的工作,几十年呕心沥血,何止面壁十年!

诗的最后一句难酬蹈海亦英雄,这句借用了《史记》所载鲁仲连义不帝秦的故事。诗人这里的蹈海,与鲁仲连不帝秦而蹈东海的思想境界完全不同,而是借用这个典故赋予了它全新的内容。青年时代的周恩来同志誓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他的意思是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为了这一伟大理想的实现,即使自己看不到这一天也在所不惜。我们从这一句诗中可以看出年轻的周恩来同志不仅具有澎湃的革命热情,而且也具有冷静的科学分析态度,预见到革命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艰难险阻。然而他却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早就具备了无私无畏、视死如归、失志革命、百折不挠的崇高革命气节。

周总理的这首诗脉络分明,浑然一体,在革命潮流势不可挡的典型环境中,不仅揭示了邃密群科是为了济世穷,而且也揭示了济世穷必须要邃密群科,把红与专这两者在革命的前提下有机地统一起来。这首诗思想丰富,意境开阔,气魄宏大,使人读之惊叹,回味无穷。周总理这首诗语言铿锵,节奏鲜明,字句凝炼,给人以酣畅淋漓、豪迈奔放之感。诗人还运用了我国传统的赋比兴等艺术表现手法和历史典故,使诗的色彩更加鲜明,气氛更加浓郁,收到了更为强烈的艺术效果。

总之,这是一首令人鼓舞,使人振奋的瑰丽诗篇,也是敬爱的周总理伟大人格、伟大思想的艺术再现。诗言志,敬爱的周总理以自己光辉的一生,实践了当年发出的豪迈誓言。为了邃密群科,他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主席思想,活到老、学到老,他永远是那样谦虚谨慎、勤勤恳恳,为了拯救世穷,他忠实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任劳任怨,含辛茹苦,永远是那样全心全意,孜孜不倦。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周总理真正做到了生一日尽一日之赤心。真正是:紧跟领袖毛泽东,邃密马列济世穷。呕心沥血图破壁,身酬四海真英雄!

最后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周总理的这首七绝: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