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恩来

 若水70 2021-07-07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字翔宇,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原藉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1920年去欧洲勤工俭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定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回国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27年8月1日领导了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为创建人民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起义中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同月在中共“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后在上海坚持地下工作,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委书记。1931年12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后,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兼第一方面军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参与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战争,并指挥长征。西安事变中,他代表中共中央与中国国民党签订合约,共同对日作战。抗日战争期间,他担任国军政治部副主任兼第八路军驻渝办事处主任,负责国共双方军事与政治调停,战争结束后,陪同毛泽东主席前往重庆与国民党进行重庆谈判。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并代表中共进行北平和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49年至1954年间称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直至1976年逝世。1949年至1958年间,他还兼任外交部部长。此外,他历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政协主席等党、政、军重要职务。周恩来总理逝世后,联合国所有联合国会员国降半旗。周恩来总理的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

《无题》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王若水点评:

  这首诗是周恩来总理19岁时赴日留学前夕所写,当时是1917年。

  “大江歌罢掉头东”。大江:宋代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形容气势豪迈清末民初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引伸了这一意当时很多进步青年(其中也包括毛泽东主席),都受过梁启超思想的影响周恩来总理在青年时代也非常喜欢读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梁启超在自己的诗中往往喜用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话,但是在含意上却有所发展,如1903年去美国旅行时在太平洋上所作《太平洋遇雨》: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一诗中,他把戊戌变法前后自己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比作风浪对自己的淘洗磨炼。用语虽出苏轼,但命意却大不相同。周恩来总理1917年东渡日本求学时,他把自己出国求学看作是对自己的淘洗磨炼,所以引用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典,并赋予了积极的含义。掉头:有力地掉转身躯,表示决心很大。杜甫诗:“巢父掉头不肯往,终将入海随烟雾。梁启超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时,曾写过一首长诗《去国行》,这诗结尾的两句是:前路蓬山一万重,掉头不顾吾其东!”诗的首句写出周恩来总理1917年东渡时的立志救国的抱负和寻求真理的心情

  “邃密群科济世穷”。邃密:精深群科:辛亥革命前后曾称社会科学为群科一说是各种科学。济世穷:是“济世之所穷”之意,即扶助救济世上所缺少的东西挽救国家的危亡。这句说的是他到日本求学的目标,即细密地研究多门科学以拯救濒临绝境的中国。周恩来总理从中学时代就具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他所处的时代也正是国内掀起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的呼声高涨时期,留学潮中的中国青年大多抱有到国外寻求先进思想、先进技术以报效国家、拯救中国的愿望。周恩来总理1916年写的《中国现实之危机》一文中认为当时中国精神方面的危机是“吾国国民之道德,可谓已达沦丧之极。江河日下,挽救乏人。”“一般无智愚民,昏昏噩噩,不知国家为何事,”缺乏“国性、国魂”他在《吾校新剧观》中认为:“夫中国今日所急者,人民之贫极矣、智陋矣!……昏聩愚顽,群众禹域。”在《试论奢靡二说》中认为:我国“文化黑暗,生活低微,举国痴顽,如入昏梦”。认为当时中国所缺少的是国魂、国性,亦即群众的觉悟。他东渡扶桑,要学习各科知识先进思想,并用来改造中国社会的“举国痴顽”状态,用科学文明启蒙群众。

  “面壁十年图破壁”。面壁:面对墙壁坐着借达摩面壁修禅的故事反映出诗人刻苦钻研欲达到的境界和追求《五灯会元》记载:西来的达摩禅师从长江之南一苇渡江到达嵩山少林寺,在山洞里面壁十年默默修禅,终于将佛教成功传入中国,成为禅宗初祖。 破壁:学成之后要象破壁而飞的巨龙一样,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业历代名画记》记载:南北朝著名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画了四条没有眼睛的龙他说,如果点了眼睛,龙就要飞走别人以为这话说得荒唐,他于是点了龙的眼睛,不一会雷电大作,轰毁了墙壁,巨龙乘云飞去。这句诗是句的发展,讲的是“济世穷”(即对群众做启蒙工作)时所遇到的困难和周恩来总理所表现出来的不怕困难的毅力。当时东渡日本,准备求学济世,启发社会群众的觉悟但当时群众尚未觉悟,周恩来总理下决心,要以坚韧的毅力,坚持工作,经过长期的教育,感化群众,提高他们的觉悟,群众一旦觉悟了,也就等于石壁溶化了。诗中将面壁破壁巧妙地结合起来,不仅在修辞手法上是一种艺术创造,更重要的是表达出一种不同凡响的人生追求。

  “难酬蹈海亦英雄”。蹈海:有两种解释,一为投海;一为出洋解释为“出洋”是说诗人借用了日本人吉田松阴的“难酬蹈海之志”故事1903年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日本明治维新百杰传》的记载:吉田松阴(1830年-1859年),本名吉田寅次郎在明治维新前曾接触过一些“洋学”,并准备“游海外,知彼情”,了解外国情况,学习西方文当时正有一艘美国舰只停泊在下田,吉田打算附乘此舰游历外洋,但被美国人交还给日本当局,监禁起来然而“其志不少挠,忧国之心益切”这件事就是日本历史上吉田松阴“下田蹈海”事件。这样解释这句意思是:同学们都有“面壁十年图破壁”的宏伟志愿,只要大家都有这种精神,即使不能出洋留学也是“英雄”。但是这种解释太过牵强,与全诗前三句毫不协调,前面写了诗人自己东渡求学,立志报国,不可能在收尾的一句突兀的转成给同学的寄语。还是解释成投海更贴切。近代革命家陈天华留学日本时,为了抗议反动当局无理驱逐中国留学生和唤起民众的觉醒,日本东京大森海湾愤而投海殉国周恩来总理当时是一位19岁的青年,内心有着即使理想无法实现,投海殉国也是英雄的想法是再自然地不过的了。伟人是天生的,更是磨练出来的。


《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李都蔚点评:

  1937年10月,国民政府与中共中央达成协议,将福建、江西、浙江、安徽一带残余工农红军与游击队万余人,编入国民革命军序列,整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负责江苏北部、安徽南部的游击作战。实际上,新四军仍是由中共中央指挥,国军与共军缺乏互信基础。1940年10月,新四军为扩张根据地发动黄桥战役,重创国军第八十九军;12月,两军又爆发曹甸战役。1941年1月,国军认为新四军有意向东扩张,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以违抗中央移防命令为由,调集7个师约8万人发动突然袭击。新四军英勇抗击,激战7昼夜,终因众寡悬殊, 弹尽粮绝,除傅秋涛率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少数被俘,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俘,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遇难,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此事件为国共在抗战期间的大规模武装冲突,称为“新四军事件”或“皖南事变”,是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高峰。皖南事变成了抗战期间国共关系逆转的一道分水岭。

  这首诗作于1941年1月,曾载1941年1月18日重庆《新华日报》。当时,周恩来同志正在特务横行、恐怖气氛笼罩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重庆。为了揭穿蒋介石的背信弃义和“皖南事变”的真相实质,声讨控诉国民党反动派卖国投降、屠杀我新四军数千人的罪行,周恩来同志以无比悲愤的心情写下了“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的题词和诗。

  江南一叶:这里指在江南地区坚持抗日卓著勋劳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

  同室操戈:同室,一家人;操戈,动武。这里指在日寇侵略面前,国民党反动统不抗日,专反共,蓄谋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残酷屠杀我新四军数千人。

  相煎何急:相传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想害死胞弟曹植,限期七步成诗,否则诛杀。曹植口占一诗,其中云:“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来就以萁豆相煎比作兄弟间自相残杀。这里用来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卖国反共的反动面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