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才是明朝的长城?皇太极告诉你,战胜强大的明朝只需袁崇焕消失

 激扬文字 2023-05-16 发布于四川

历史上有不少以弱胜强的经典例子,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还有前秦和东晋的淝水之战,前秦百万之众被东晋八万北府兵击败,成为历史上最经典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那么有没有一个王朝以弱胜强战胜另一个王朝的例子呢?有,清朝(后金)战胜明朝,四两拨千斤。公元1628年,大明末代皇帝崇祯时年十八岁,而清朝(后金)这边的皇太极三十六岁,皇太极的年龄是崇祯的两倍。但崇祯所拥有的江山却是皇太极的数十倍。同时,两者的兵力对比也十分悬殊,这似乎是一场没有悬念的对抗。

有人说1628年崇祯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站在客观的立场上看,公元1628年的皇太极不仅弱小,而且危机重重。他的屁股没坐稳,他的王位很可疑。在他的身旁,坐着三个心怀叵测的兄弟,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他们蠢蠢欲动,他们以逸待劳,他们甚至时刻想取而代之。而在朝堂之外,皇太极也是危机四伏,东有朝鲜和明朝的毛文龙。朝鲜这时是大明的属国,要真打起仗来,它当然会效忠明朝。毛文龙就更不用说了,擅长骚扰,虽然力量不是很强,却让皇太极非常忌惮。西面的蒙古的喀尔喀部,经常袭击皇太极的使者,抢夺财物,令皇太极头疼不已。

而皇太极的西南面则是明朝的关宁锦防线,不久之前,父亲努尔哈赤就在宁远城下遭到袁崇焕的重创,最后含恨而逝。要命的是皇太极重蹈覆辙了,他继位后干的第一件事便是为父报仇,很快结果出来,他败了。皇太极被袁崇焕击败,这是他的一个重大挫折。另外,皇太极面临形势也变得越来越坏——人心出问题了,出了大问题。很多人选择离开,八旗子弟纷纷逃走,只因为在这个王朝看不到希望。这里百姓只能干两件事:种田、打仗,也就是说老百姓的宿命无非是个“死”字,不是累死就是被打死,所以只能出逃。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更是将皇太极逼到了死角,他的面临的危机到了最严重的时刻:在这一年辽东大旱。

在金国内部,每斗米的价格需要用八两银子才能买到(见《清太宗实录》卷三),到后来每斗米的价格用八两银子也买不到了。摆在皇太极面前现实如此残酷,公元1628年的皇太极终于明白,他接手的是什么样的是一个烂摊子。内外交困,前途黯淡,人人对这个王朝,也对皇太极这个人失望。但就在在这样的背景下,皇太极确信自己还有可能赢,赢在历史态势上,赢在历史潮流上。因为一个王朝的态势无非两种,向上,向下。大明王朝历时两百多年,大大小小的皇帝换过十六位,一路风景看遍。到了崇祯这儿,再没有什么新鲜玩意儿了,是一个向下的过程。但皇太极的大清(后金)不一样,它初生,虽然不圆满,却有无限可能。

皇太极本人也斗志昂扬,与人斗,其乐无穷,与天地斗,其乐无穷,与时局斗,更是其乐无穷。皇太极要走出困境,手段与谋略显得尤为重要。所谓曲径通幽,皇太极需要非常思维,他向明朝求和了。在一封给崇祯皇帝的信中,皇太极的态度是谦卑的,心机却很深。因为与此同时,皇太极发起了两项行动:攻击朝鲜,剪除毛文龙部。行动迅雷不及掩耳,结果也是干脆利落,朝鲜败了,转而投靠皇太极。毛文龙部则逃入海岛,不敢在陆上与皇太极争锋。皇太极的两项军事行动的意图明确,那就是去除来自东面的威胁,为其后续军事行动打下基础。应该说,皇太极的用心是明显的。但令人费解的是,袁崇焕任由皇太极在东边杀伐决断,取得丰硕成果,自己却默默修城。

袁崇焕下令在锦州、松山、杏山、大凌河、小凌河一带抢筑城堡。新修复的工事发挥了作用,因为皇太极接下来的几次攻城都以失败告终。对皇太极来说,他必须釆取非常手段拿下袁崇焕,才能进一步有所作为。那么,皇太极接下来是如何做的呢?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他决定攻心。但他攻的不是袁崇焕的心,还是崇祯皇帝的心,从袁崇焕的顶头上司入手,这又叫曲径通幽。天聪三年(1629年)十月,皇太极进攻了,他率领大军,避开山海关,绕道内蒙古,直攻大明京师。其实皇太极攻的其实不是京师,他是要调动袁崇焕“勤王”,以便其进一步有所作为。袁崇焕果然“勤王”了,当时他正在山海关驻防,明知皇太极打的不是京城而是自己,却也只能选择自投罗网。

因为这是一次忠心行动,此时的袁崇焕太需要一次忠心行动来洗刷自己身上的嫌疑了。其实细说起来这是崇祯和袁崇焕之间的恩恕,他们的恩怨令人唏嘘。曾经,崇祯皇帝对袁崇焕是寄予厚望的,即位后不久,就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督师蓟辽。但是袁崇焕很快就辜负了崇祯的良苦用心,他和皇太极议和了。后来的历史证明,袁崇焕的议和只是一次战术行动,但问题的关键是在崇祯不知道的情况下发生的。由此袁崇焕的悲剧人生开始埋下一处伏笔。据《清实录》记载,天命十一年十月十七日,袁崇焕派出一行三十四人的使团抵达盛京。袁崇焕吊唁努尔哈赤,并祝贺皇太极即位,有遗使议和的意思,并且还是主动的。

联系到当时的背景,努尔哈赤是被袁崇焕的大炮击中身负重伤而亡,袁崇焕的私自遣使议和就很耐人寻味了。接着,袁崇焕用崇祯皇帝赐予的尚方宝剑,未经请示就杀了皮岛统帅毛文龙。这样的内讧毫无疑问是亲者痛、仇者快的行为。但崇祯的理解是:这个袁崇焕“擅主和议,专戮毛帅”,是不是要反叛了?至此,袁崇焕在崇祯心目中的信任度或者说忠诚度已经所剩无几了,就差最后一根稻草来压垮它。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皇太极绕道山海关,攻打京城便成了最后一根稻草。它的最终目的便是要压垮崇祯那颗多疑的心,使他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来。历史的剧情演绎至此,一切都已是箭在弦上袁崇焕的悲剧命运进入了倒计时。

皇太极收获在望,从一个阴谋家变身谋略家,皇太极需要的只是时间或者说等待而己。崇祯三年(1630年),皇太极大功告成,崇祯终于将袁崇焕凌迟处死。袁崇焕被处死之后,皇太极在这个大明再也没有了真正的对手。他的对手在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的那一刻已经消失了。事实证明,袁崇焕确实是明朝的最后一道长城。此后皇太极一路势如破竹,一气呵成,再无半点阻滞。祖大寿降了,洪承畴降了,崇祯没有投降。公元1644年的时候,崇祯皇帝在煤山上以一根吊带承认了他和皇太极的天壤之别。在十七年的时间里,崇祯皇帝败了,皇太极胜了。历史确认了皇太极的大气磅礴和收放自如,他的确是个大人物,开疆拓土,志存高远,化权谋为谋略,化厚黑为铁血,令人刮日相看。虽然在转过身去的另一面,皇太极的皇袍之下也实实在在地着他的“小”,他的精明与狐疑,狠毒与阴险。但皇太极以弱小战胜强大,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