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展览体给当代书法带来的影响有多少?有些问题很长时间也难以消除

 书法古今 2023-05-17 发布于陕西

自80年代开始,书法就以展览的形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有的每年一次,有的四年一届,并且展览的形式也在发生着改变,内容也不断地进行扩大化,如国展(全国展,四年一届),年展(年度展,每年一次),还有兰亭奖、双年展、林散之展、地方展等等,总之,书法的展览可谓五花八门,形式多样,可以说,不论是哪种展览,它们都为书法选拔了一批批优秀人才,让书法在我们这个时代出现了繁荣化的发展。

展览体是指通过书法展览的形式,而呈现出来的书写或创作方式,这种书体大都是重技法,轻原创,虽然中书协在章程或征稿启事中明确规定,凡投稿作品的原则是“根植传统,鼓励创新”,而从书法展览中所入选的作品来看,这些作品大都具备了这一要求,然而,随着书法展览形式、内容的不断深化,除了在选拔人才外,也在书法发展方面逐渐给当代书法的走向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一、千篇一律的作品形式

不论是哪种书法展,凡入选或获奖的作品,大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为了迎合书法展览,所创作的作品,必须是要符合展览体的形式,章法、形式、甚至是内容,都是千篇一律的模式,在书体上,无论是楷书或隶书,无论是行书或草书,大都是同样的章法与形式,很难看到不同的创作方式,难怪有人说,凡是展览的作品,只要把各个书体看上一幅作品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全部看完。这就说明展览体在上述方面并无创新之处,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展览体扼杀了人的创新思维和实践。

二、原创性差

所谓原创新,就是指个性化的创新方法。中书协名誉主席沈鹏特别提倡书法的原创性。他所说的原创性目前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在书法上要写出有自己个性的东西来,人们一看这个字就是某某写的,这是他的符号。另一种解释是指字内的对比关系,并不是按照整体来看原创性。但从这两种解释来看,第一种较为符合沈鹏的书法思想。他曾说,书法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就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写,这时就要忘掉古人是怎么写字的。其意义直指个性化创作。而当代书法展览中的作品,大多都是模仿古人,却很少有自己个性的作品,表明了展览作品的原创性差。

三、重技轻道,重写轻文

重技,就是重视技法、技术,轻道,就是轻视文学和个性修养,这是当代书法,尤其是书法展览中最严重的现象。古人讲,“技道并进”,是指技法和道法同时兼修,“腹有诗书气自华”,而一些展览体的作品中,多以模仿古人为主,更不论作品所散发出来的“气”的支撑。大多数人都可以明显地从展览体的作品中得到这样的结论:无法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是展览体书法作品在境界思想上很少能打动人、鼓舞人,主要原因就是缺少道的修养体现与文的修炼,更无法将这些境界在作品体现出来。

综合上面的现象,书法展览体既有对传统书法的冲击,也创新的书法的创作。然而,这些创新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实践,虽然有可圈可点之处,但也对书法创新发展起到了阻滞作品,其主要表现在书法展览体的形式并不新的途径可走,似乎只此一个模式,并无发展的新路径,由此可知,书法的展览体或许就此可以停止了。难怪以前那些获过奖的现已成为书法名家的人都搞起了丑书创作或巨幅作品创作。有人说过,以前老老实实写小楷的人,自从加入到曾翔的学习班后,也开始写上了丑书、吼书。

既然展览体有它自身的诸多缺陷,或者说,展览体至此或许已经完成了它的基本使命,那么,如何对展览体进行改革创新,这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得不予以思考的问题了,尤其是作为各级书法家协会,改革创新,促进当代书法朝着一个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基于此,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是要深挖传统,让书法爱好者在古人书法作品中找到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各种营养。对于学习书法来说,人们往往都是从古人那里学到有用的东西,以此来为书法创作提供基础。而当代一些人为了适应或迎合展览体的需要,以“速成”的方式,只要符合展览体的形式构成,采用短期培训的方式,建立起与展览体相适应的渠道,忽视了古法,相反,如此一来,书法则缺少了深厚的古法基础,想要创新或走得更加长远,这么做则成了影响创新能力的绊脚石。

二是要改革展览方式,减少次数,鼓励百花齐放。虽然提倡鼓励创新,但评价创新的方式通道过于狭窄,把真正的有创新水平的作品没有选拔进来,这个评价通道应当扩大容量,凡是只要符合人文要求的作品,都可以进行有效地选拔,真正做到百花齐放。同时,也要压缩展览次数和展览名称,把不必要的一些以书法名义的展览从征稿启事进行一些清理,以正书法的名义。

三是取缔丑书。古代的经典作品很多,但丑书是当代书法的一大祸害,不能登上大雅之堂。当然,书法在某些程度上还是要表现出它的趣味性,而这时书家们为了表现书法的意趣,时有用丑书来表达,丑书与趣味仅一步之遥,但它们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没有根据的乱写,后者则是以古法为基础的意趣表现。当代书坛上,可谓是鱼龙混杂,只要有胆量的,哪怕不去学古,有的人也敢拿起毛笔乱写乱画,对于这样的作品,人们是很排斥和讨厌的,因此,一些展览上尽可能地也要取缔这类作品入展,以净化书坛环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