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彤云:养血、调血、温(阳)血、活血-黄褐斑】

 昊晟堂 2023-05-17 发布于山东

徐佳 姜希 曲剑华 小白郎中 2023-05-17 08:42 发表于江苏

导读:陈彤云,第四届国医大师,提出从“血”论治黄褐斑,认为气血亏虚、气机逆乱、寒凝血涩、瘀阻脉络是黄褐斑的关键病机,通过“治血四法”,即运用养血、调血、温(阳)血、活血治疗黄褐斑。


黄褐斑属中医学“黧黑斑”“黧黑皯黯”“肝斑”“面尘”“黑皯”“面皯”等范畴。

本病是一种色素代谢障碍引起的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以淡褐色、褐色或褐黑色斑片为主要临床表现,多表现为颜面部对称分布的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黄褐色斑片。

陈彤云教授早期提出“肝脾肾三脏为根,瘀滞成斑”治疗黄褐斑的辨治体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人群的体质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经过长期临证经验总结,陈老师提出从“血”论治黄褐斑,通过“治血四法”,即运用养血、调血、温(阳)血、活血治疗黄褐斑。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养血


面部为十二经脉气血汇集之处,也是气血充盈的地方,《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记载:“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而面部出现黄褐斑,说明本质上气血已经亏虚,通过健脾益气以生血、安神补心以养血、滋补肝肾以生血来进行治疗。


一、健脾益气以生血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正如《灵枢·决气》中所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灵枢·邪客》曰:“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皮肤依赖于气的温煦和血的滋养,气血充沛则肌肤润泽。


若脾胃亏虚,气血生化无源,经脉之血无力滋养头面,脉中气血运行缓慢日久成瘀而导致面生黑斑。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记载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因此,应通过益气健脾恢复脾胃功能,使气血生化有源,肌肤有养则面部黑斑得去。


症见面部淡褐、黄褐色斑片,边界模糊。可伴有面色苍白或晄白,倦怠,乏力,气短,少言。纳呆,大便干或溏稀。月经后期,量少或量多,经血色淡。舌质淡红,体胖,边有齿痕,苔白,脉细弱。


治以健脾益气、养血祛斑。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


处方:

黄芪30g   太子参15g   白术15g   茯   苓10g,

陈皮10g   当   归10g   川芎6g     北柴胡10g,

僵蚕10g 


若月经量少则加熟地黄以滋肾生血。


二、安神补心以养血


心除了主血脉之外,又能生血,如清唐宗海《血证论》曰:“心之能事,又主生血,而心窍中数点血液,则又血中之最精微者,乃生血之源泉,亦出神之渊海。”同时,心主神明,心神清明有赖于心血的滋养和心火的温养,心脉畅通有赖于心阳的温煦推动和心阴的宁静制动。


若心血不足,则诸血不足,心脉不畅,涩滞不通而出现面部黑斑。心血不足而致的黄褐斑以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血虚,神无所养,而出现怔忡,甚者心慌、心悸。心血虚不能衡制心火,火扰心神,则见虚烦不眠,动悸惊惕。因此,应补心血安神志,养血以祛斑


症见面部淡褐色或黄褐色斑片,可伴有面色萎黄,心悸心慌,健忘,心烦失眠,倦怠乏力。月经提前,经血色淡。舌淡,脉细。


治以安神补心、养血祛斑。方用酸枣仁汤合归脾汤加减:


黄芪15g   龙眼肉12g     党   参10g   

白术15g   当   归10g     川   芎10g   

茯神10g   炒酸枣仁30g  远   志6g     

知母3g     炙甘草6g 


三、滋补肝肾以生血


陈老师认为部分黄褐斑患者是由于肝肾不足而致血虚生斑。肾主藏精,肝主藏血。肾精是血液化生的基础。


《诸病源候论·虚劳精血出候》曰:“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肾中精气充足,则血液化生有源,同时肾精充足,肾气充沛,也可以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有助于血液的化生。精血之间相互资生,相互转化。肝为血脏,主贮藏和调节全身的血量。


《张氏医通·诸血门》曰:“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肾精充足,则化为肝血以充实血液。若肾精不足,或肾不藏精,则血液生成亏少,肝肾亏虚,阴虚火旺,灼伤精血、肌肤失养而致面部生斑。


正如清·陈实功《外科正宗》中提到:“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斑黑,色枯不泽。”此类黄褐斑,斑色较黯,以黑褐色为主要表现,应通过滋补肝肾精血以祛斑。


症见面部黑褐色斑片,可伴有腰膝痠软,耳鸣耳聋,盗汗,五心烦热,舌燥咽干,足跟作痛。舌红少苔,脉细。


治以滋补肝肾、养血祛斑。方用六味地黄丸合左归丸加减,


处方:

熟地黄24g   山萸肉12g   山   药15g 

茯   苓10g   菟丝子12g   枸杞子12g  

鹿角胶12g   龟板胶12g   阿   胶10g

川牛膝10g   当   归10g   白   芍10g

川   芎10g


阴虚火旺较重者加知母、黄柏以滋阴清火;肝气不疏加当归、香附以疏肝理气,养血柔肝。


调血


陈老师在临床诊治中十分注重气机的调畅,《丹溪心法》言:“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血属阴主静,血液的运行需要气的推动和温煦作用,正如明·虞抟《医学正传·气血》说:“血非气不运。”


陈老师认为调气即是调血,而气机的通畅与肝、肺关系密切。因此,常通过疏肝理气以调血、宣肺降逆以调血来治疗黄褐斑


一、疏肝理气以调血 


肝主疏泄,主全身气机升降出入、横散开阖,是调节机体功能的枢纽。同时,食气入胃,全赖于肝木之气以疏泄,而水谷乃化。因此,肝木调畅是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的关键


陈老师认为,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血行不畅,气滞血瘀是黄褐斑发病的重要病机。如明代《普济方》曰:“面沉脱色,是主肝”;


清代《张氏医通》曰:“面尘脱色,为肝木失荣”。同时肝郁日久,气机失常,影响脾胃升降之气,受纳运化受阻,气血生化无源而致血虚生斑,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之处:“原于忧思抑郁,血弱不华,血燥结滞而生于面上,妇女多有之”。因此,应调肝理气,使气血流畅,经络疏浚而瘀斑得去。


症见面部青褐色或黄褐色斑片,可伴有性急易怒,胁肋胀满或胀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舌淡红或红,苔白,脉弦。


治以疏肝理气、调血祛斑。方以逍遥散加减,


处方:

北柴胡10g   当归10g   白芍15g   白术15g

茯   苓15g   薄荷6g     甘草6g     桃仁10g

红   花10g


肝郁气滞较重加香附、陈皮疏肝解郁;肝郁化火加丹皮、栀子以清热凉血;乳房胀痛明显加延胡索、川楝子;月经提前量多加白头翁、秦皮。


二、宣肺降逆以调血


肺在黄褐斑的发病起着重要的作用。肺主一身之气,主宣发肃降,主行水。肺气将脾气传输来的津液和水谷精微上输头面诸窍,外达于全身皮毛肌腠;同时宣发卫气于皮毛腠理,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如《灵枢·决气》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


《灵枢·痈疽》曰:“上焦出气,温分肉以养骨节,通腠理。”陈老师认为若因外感风寒而致肺失宣发,卫气郁遏,腠理闭塞,气血失调则可产生多种疾病。“肺主色白”,如肺失宣降,则面生黑斑。


同时,“肺通调水道”的作用也因肺失宣降而受到影响,水湿停运,聚而生痰,痰饮阻遏气血也可致面生黑斑。如《诸病源候论》曰:“面黑皯者,或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皆令血气不调,致生黑皯。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夫血之行,俱荣表里,人或痰饮渍脏,或腠理受风,致血气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变生黑皯”。


此类患者多素体阳虚,外感寒邪而致,故应通过宣肺降逆,祛痰通络,调血以祛斑。


症见面部褐色或黑褐色斑片,边界清晰。伴有怕冷,手足不温,或易外感,冬季易患咳喘等疾病。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以宣肺降逆,调血祛斑。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二陈汤加减,


处方:

麻黄6g     炮附片10g   细辛3g     清半夏9g

茯苓12g   橘   红10g   当归10g   川   芎10g

甘草6g     白僵蚕10g


伴有月经稀少可合用桃红四物汤。


温血(阳)


《素问·调经论》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患者先天阳虚、血虚,或后天失养而致血虚、脾肾阳虚,或外感寒邪使气血运行不畅,瘀而成斑。


一、温经散寒以温血祛斑


此类患者多为女性,或先天不足兼有血虚或因经带胎产而导致血虚,阴寒内生或外感寒邪而致血虚受寒,血寒凝滞,瘀而不通,而凝滞成斑。为寒在经脉,血脉不利,故通过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以祛斑。


症见面部褐色或黑褐色斑片,边界不清。畏寒怕冷,手足厥寒或冷痛,得温则解。月经后期或痛经,经色紫暗,兼有血块。舌淡,苔白或白滑,脉沉细或涩。


治以温经散寒、养血化瘀。宜当归四逆汤加减,


处方:

当归12g   桂   枝10g   白芍9g    细辛3g,

通草6g     炙甘草6g    大枣15g   川芎6g,

桃仁10g   红   花10g


二、温补脾肾以温血


陈老师十分注重脾肾在黄褐斑发病中的作用,指出黄褐斑不仅是“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斑”,脾肾阳气不足亦可生斑。肾为先天之本,藏先天之精,内寄命门之火,为水火之脏。肾中水火,共处一宅。水火相抱,阴平阳秘。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不能鼓动精血上承。同时,肾阳为诸阳之根,肾阳亏虚,日久必将影响脾阳,导致脾阳不足,气血生化无源,气血亏虚,则面部失于荣养,外显肾脏主色,故见黑斑。应温补脾肾之阳、散寒祛斑。


症见面部大片深褐色或黑褐色斑片,可泛发额、颊、颧、口周,边界清晰。面色晦暗,畏寒四肢冷,神疲乏力,腰膝痠软,大便稀溏,舌淡,脉沉迟。


治以温补脾肾之阳,散寒化瘀。用右归丸、附子理中丸加减,


处方:

炮附片6g     肉   桂6g    鹿角霜10g   

熟地黄20g   山萸肉10g   枸杞子15g   

山   药15g   菟丝子15g   杜   仲10g  

续   断12g   肉苁蓉12g   茯   苓15

炒白术15g   当   归10g   红   花10g   

僵   蚕10g


活血


陈老师认为“瘀”是黄褐斑的关键病机,贯穿在疾病全过程。陈老常说“有斑必有瘀,无瘀不成斑”。



《诸病源候论ž面黑皯候》曰:“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夫血之行,俱荣表里。……气血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发生黑皯。”可见,古人早就认识到血瘀是黄褐斑发生的重要病因。


陈老师认为黄褐斑的“瘀”是瘀在皮间肤里、络脉中。陈老师在临床诊疗黄褐斑时,必查舌象。患者舌质多暗,或淡暗,或紫暗。或舌有瘀点、瘀斑,或舌下经脉迂曲。在治疗中多加入活血化瘀通络的药物以祛瘀化斑。


常选用通窍活血汤加减,

处方:

川芎12g    当归10g   赤芍15g   桃仁10g,

红花10g   老葱6g     生姜9g     僵蚕10g,

黄酒半斤


若因气郁而致瘀,常加入香附、枳壳、川芎以开郁散瘀;若因湿致瘀,常加入泽兰、泽泻以利湿活血祛瘀;若因寒致瘀,常加入当归、红花、桂枝以散寒祛瘀;若因热致瘀,常加入生地黄、牡丹皮、赤芍、丹参以凉血活血、祛瘀化斑;若因虚致瘀,常加入四物汤或八珍汤以补血养血、益气补血、祛瘀化斑。


典型病例


患者,女,32岁,2018年1月4日初诊。


主诉:面部出现褐色斑片1年。1年前出现面部起斑,伴纳谷不馨,困倦乏力,少气懒言,夜寐欠安,面色萎黄,面颊、双颧可见地图状黄褐色斑片,大便时溏,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舌淡暗,边有齿痕,苔白,脉细。


中医诊断:黄褐斑(脾气不足, 气滞血瘀)

治则:健脾益气,活血化瘀。


处方:

炙黄芪30g   党参15g   茯苓15g   白   术15g

山   药30g   当归10g   川芎10g   熟地黄10g

泽   兰15g   红花10g   桃仁10g   莪   术10g

白僵蚕10g


28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口服。


2018年2月1日二诊:患者面色较前有光泽,困倦乏力明显减轻,大便调,纳谷不馨,入睡困难。面部斑片较前缩小,舌淡暗,边有齿痕,苔白,脉细。


上方加入生谷芽15g、生稻芽15g、酸枣仁30g以健运脾气、安神养血。28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口服。


2018年3月1日三诊:患者面部黄褐斑消退大半,仅双颧部散见小米大黄褐色斑点,乏力缓解,纳可、眠安、二便调。月经量较前增加,血块减少,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上方减生谷芽、生稻芽,加山萸肉12g、杜仲10g、菟丝子15g、枸杞子15g以补肾养血。28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口服。


2018年5月4日四诊:患者面部皮肤润泽,黄褐斑片消退,月经量正常,未见血块。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嘱患者继续服用三诊处方1个月以巩固疗效。


按:本例患者因劳累多思而致脾气受损,中焦脾土不运,气血生化失源,故见面色萎黄、纳谷不馨,困倦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时溏、月经量少。气血亏虚,头面肌肤失于濡养,脉中气血运行缓慢日久成瘀,故见面部大面积色斑,且月经色暗有血块,舌淡暗。


本例患者病机在于脾气亏虚,瘀滞成斑。故治疗以补益中气、养血活血祛斑为核心。


初诊,陈老以补中益气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使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健脾益气、运化中焦;当归、川芎、熟地黄、泽兰、红花、桃仁、莪术养血活血、滋肾生血。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善消癥瘕积聚,破血力量尤著。


陈老认为面部黄褐斑之瘀,不用破瘀之药无法速效,但应注意本药有耗气之弊,中病即止,不可长久服用。


白僵蚕属风药,善祛风通络、化痰散结,是陈老喜用的药物之一。陈老认为头面为诸阳之汇,唯有风药可引药入经,上达头面,使药物直达病所。因此加入僵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患者二诊,面部斑片较前缩小,困倦乏力减轻,但伴有纳谷不馨,入睡困难。考虑脾土不健,加入生谷芽、生稻芽健脾开胃,同时生谷芽、生稻芽蕴含生发之气,助脾气生发清阳。入睡困难考虑为心血不足、心神失养,加入酸枣仁以养心血安心神。


患者三诊,皮损消退大半,诸症明显减轻,说明辨证准确,用药得当。


陈老认为患者久病易伤肾气,肾主色黑,肾亏易见色斑。且患者初诊时月经稀少,也说明肾气已伤,但由于患者脾失健运,初期补肾易滋腻碍脾,故待脾气恢复后,再与滋补肝肾之品如山萸肉、杜仲、菟丝子、枸杞子等。肝肾均为血脏,滋补肝肾亦为养血。


患者四诊,皮损消退。陈老根据患者病情,精准辨证,将养血、活血灵活应用,经过4个月余的治疗,获满意疗效。

曲剑华.三脏为根,瘀滞成斑. 中国中医药报, 2014年3月3日,004版

陈勇,曲剑华.陈彤云治疗黄褐斑医案[J]. 北京中医, 2006,25(4):205-207.
陈勇,曲剑华,陈彤云.陈彤云对黄褐斑的辨证论证[J]. 中医美容医学, 2015,14(1):99-100.
本文来源于北京赵炳南中医皮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