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土地里长出来的文化
文章导读要明白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得到乡下去看看那些大地的儿女们是怎样生活的。文化本来就是人群的生活方式,在什么环境里得到的生活,就会形成什么方式,决定了这人群文化的性质。中国人的生活是靠土地,传统的中国文化是土地里长出来的。作者简介费孝通,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1936年夏,赴伦敦大学研究院攻读哲学博士学位,在导师马林诺夫斯基的指导下完成题为《江村经济》的博士论文,成为欧洲一些学院人类学学生的必读参考书,也因此在1981年获得英国皇家人类学辉会授予的人类学界的最高奖——赫胥黎奖。另有代表作《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中国绅士》等。费孝通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要明白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得到乡下去看看那些大地的儿女们是怎样生活的。文化本来就是人群的生活方式,在什么环境里得到的生活,就会形成什么方式,决定了这人群文化的性质。中国人的生活是靠土地,传统的中国文化是土地里长出来的。知足常乐与贪得无厌“知足常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和现代资本主义文化里的精神——“贪得无厌”刚刚相反。知足常乐是在克制一己的欲望来迁就外在的有限资源;贪得无厌是在不断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满足。这两种精神,两种人与物的关系,发生在两个不同的环境里。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是知足常乐。种田的人明白土地能供给人的出产是有限度的。一块土地上,尽管你加多少肥料,用多少人工,到了一个程度,出产是不会继续增加的(即经济学上的土地报酬递减率)。向土地求生活的人,假若他要不断地提高收入,增加享受,他只有一个法子,那就是不断地增加耕地面积。有荒地时,固然可以开垦,但是荒地是要开尽的,而且有很多的地太贫瘠,不值得开垦。人口一代一代的增加,土地还是这一点。如果大家还是打算增加享受,贪得无厌,他们还是想扩充耕地,那只有兼并了。把旁人赶走,夺取他们的土地;但争夺之上建筑不起安定的社会秩序。如人们还得和平地活下去,在这土地生产力的封锁线下,只有在欲望方面下克己功夫了。知足常乐不但成了个道德标准,也是个处世要诀。因为在人口拥挤的土地上谋生活,若不知足,立刻会侵犯别人的生存,引起反抗,受到打击,不但烦恼多事,甚而会连生命都保不住。科学冲破了土地的经济封锁西洋在农业的中古时代何尝不如此?《圣经》上的教训是要人“积财宝在天上”,“富人进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困难”。勤俭是这时代普遍的美德,是生存的保障。但是科学冲破了土地的经济封锁,情形完全改变了。蒸汽力、电力、内燃力,一直到原子力,一一地发明了利用的方法,使人实在看不到了在经济上人类还会有不可发展的限界。这是人类的大解放。机会,机会,到处有机会,只要人肯去开发。在这机会丰富的世界里,妒忌成为不必需了。种田的怕别人发迹,因为别人发了迹会来兼并他的土地。在现代工业里,各门各业是互相提携,互相促成的。铁矿开得好,铁器制造业跟着有办法;铁制的机器发达,其他制造业也得到繁荣。这时代,自然已不像土地一般吝啬,它把人的欲望解放了。享受、舒适,甚至浪费、挥霍,都不成为贬责的对象;相反的,生产力的提高必须和消费量的提高相配合。二者之间有一点龃龉,整个经济机构会脱节麻痹。于是以前所看不见的“广告”也成了经济活动的重要部门。广告是在刺激欲望,联结生产和消费,甚至是提倡挥霍,赞美享受。回想起在乡下被人贱视的“卖膏药”的走江湖,真不免为他们抱屈了。同是广告,而在人们眼中的价值竟相差得这样远。时代的距离!中世纪:从权力去得到财富知足安分是传统的美德,但是即在农业社会里也并不能完全应付人类的经济问题。知足有个生理上的限度。饥饿袭来时,很少人能用克己功夫来解决的。有限的土地上,人口不断地增加,每个人分得到的土地面积,一代小一代,总有一天他们会碰着这被生理决定的饥饿线。土地既已尽了它的力,挤也挤不出更多的粮食来。喂不饱的人,不能不自私一点,为自己的胃打算要紧。贫乏的物资下,为了生存,掠夺和抢劫,成了唯一的出路。掠夺和抢劫要力量,这力量却因为无法用来向土地去争物资,只有用来去剥削别人了。这是人类的悲剧,在这悲剧里不事生产的力量发生了生存和享受的决定作用。有了匪徒,保镖也来了,这样把剥削的特性注入了权力。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合法非法,原是一套。暴力也好,权力也好,都成了非生产力量获取别人生产结果的凭借。“从权力到财富”——那是桑巴特给中世纪经济的公式。现代:从财富去争取权力贪污是这时代的经常官务。被剥削的人民恨官吏,但是他们并不恨贪污,恨的是为什么别人有此机会而自己没有。他们所企求的是有一天可以“取而代之”。在这种文化里谁诅咒过贪污本身?草台戏开场是“跳加官”,接着是“抬元宝”,连城隍爷都喜欢这种连结。权力和财富是不能分的,这是土地封锁线内的逻辑。官吏变成公仆,衙门变成政府,是中古变成现代,农业变成工业的契机。西洋的历史写得很明白,工业开了一条从生产事业积累财富的大道,形成了一个拥有财力的资产阶级。这个阶级是现代化的前锋,他们拿钱出来逐步赎回握在权力阶级手里的特权。他们的口号:“没有投票,不付租税。”这样财富控制了权力,产生了现代政治。自土中拔出 建立新的文化中国一身还是埋在土地里,只透出了一双眼睛和一张嘴。你看国家的收入还不是靠田赋?民间的收入还不是靠农产?即使有人不直接拖泥带水的下田劳作,但有多少人不直接或间接靠土地生活?我们还在土地的封锁线内徘徊。眼睛是透出了地面,看见了人生是可以享受的;眼红了。他觉得知足常乐是多可笑和土气?他露在地面上的嘴学会了现代社会的口味和名词。口味是摩登的,名词是时髦的。可是从肩到脚却还埋在土里!若是我说:“把头也埋下去罢”,这是不可能的。可是生活和文化是一套一套的,生活在土里,文化就该土气。土气的文化确是令人不顺眼,但是你得全身从土里拔出来啊。现在这种半身入土的情形是会拖死人的。享受、浪费、挥霍视为应当了,而自己并不能生产给自己享受、浪费、挥霍的物资。于是“从权力去得到财富”的需要更加重了。传统文化中对贪污既没有道德的制裁,于是在享受的引诱下,升官发财怎会不变本加厉?从这官僚机构集中得来的财富,无底地向物资的来源运送。这个贫血的国家哪里还有资本去打破土地的封锁线,建立现代工业呢?齐肩的躯体深深地陷在土里,拔出来的希望也愈来愈少。自拔,新文化的建立,似乎是件困难的事;但是除了自拔,只有死亡。我们现在正在向死亡的路上跑,那是事实。
费孝通,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1936年夏,赴伦敦大学研究院攻读哲学博士学位,在导师马林诺夫斯基的指导下完成题为《江村经济》的博士论文,成为欧洲一些学院人类学学生的必读参考书,也因此在1981年获得英国皇家人类学辉会授予的人类学界的最高奖——赫胥黎奖。另有代表作《乡土中国》、《生育制度》、《中国绅士》等。费孝通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来自: 平头哥68 > 《待分类》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方李莉 | 中国艺术人类学发展之路
在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的章程中写道:“学会的宗旨是,广泛团结和联络全国艺术人类学领域的学者,开展艺术人类学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研究,...
赵旭东 | 费孝通思想研究:作为一种纪念的理由【“一个人的40年”专栏之二十】
赵旭东 | 费孝通思想研究:作为一种纪念的理由【“一个人的40年”专栏之二十】在2016年的秋天,也就是费孝通冥诞日的那一天,我们首开“...
方李莉 | 在超越中寻求“美美与共”的全球视野——费孝通晚年学术思想解析
方李莉 | 在超越中寻求“美美与共”的全球视野——费孝通晚年学术思想解析方李莉,东南大学特聘首席教授,艺术人类学与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范可丨老骥伏枥:费孝通晚年思想的价值
范可丨老骥伏枥:费孝通晚年思想的价值。[13]马林诺夫斯基对《江村经济》和费孝通本人的褒奖说明,费孝通的中国农村研究是世界人类学研...
赵旭东|一个重读费孝通时代的开启
除此之外,费孝通的文字风格也是多向度的,从一种扎实细致的学术探究,到自由随性的游记、杂写以及满怀深情的纪念怀故的文字,还有一首...
【单向历】11 月 2 日,忌墨守成规
费孝通( 1910.11.2-2005.4.24),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费孝通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写下了...
升官发财是连在一起的#国学智慧 #传统文化 #人性 #文化
升官发财是连在一起的#国学智慧 #传统文化 #人性 #文化。
道德经视频 第四讲《知足常乐》
道德经视频 第四讲《知足常乐》传统文化爱天下。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平台。学习圣贤、践行孝道、弘扬中国文化。
中国基层社会的一切结构、秩序和权力,人类学大师用六万字写透了
费孝通先生在本书的序言里说,这本书“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而是从具体社会里提炼出的一些概念。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