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际化背景下的高校双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全文)

 sun918 2023-05-17 发布于北京

国际化背景下的高校双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摘要]高等教育国际化对双语人才需求激增,而双语人才的培养有赖于高质量的双语教师队伍,相应的,双语人才培养目标对双语教师的素质与知识提出较高要求,可在实践中却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制约了双语教师队伍建设。近些年,随着高校国际合作领域的深入与拓展,为双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创设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文章着重探讨了如何依托国际合作与交流,引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全方位促进高校双语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校 双语教师 国际合作

[作者简介]黄秋萍(1975- ),女,湖南湘潭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英语教学;赵明(1957- ),男,广西百色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教育、英语教学。(广西 桂林 541004)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0-0084-02

高校推进双语教学是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具备适应国际竞争能力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双语教师作为双语教学的主要资源与最直接的实施者,是推进双语教学目标最终实现的主要力量,高素质的双语教师是保证高质量双语教学之关键。当前,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入发展,可资借鉴和利用的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增多,为高校双语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一、高校双语教学目标与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一)高校双语教学目标解析

我国高校目前推行的双语教学的内涵已逐步明晰,概括说来就是指运用外语(主要是英语)讲授学科和专业课程内容。教学的整个框架依托于学科与专业内容,而外语的使用则围绕学科内容而进行。有专家对双语教学的目标做出了一个较全面的概括:(1)知识目标,即通过外语的学习增加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广度与深度;(2)语言目标,即学生通过对学科专用术语与语句、独特语言结构和表达的掌握,能够读懂该学科的英文教学资料,进而用英语进行口头与书面的交流,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3)思维目标,即通过对语言的学习,最终使学生形成英语思维能力,养成用英语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能够在英语环境中学习和生活。①

(二)高校双语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较高要求

根据教育部对“双语教学”的定义,双语教学的重点,首先是学科内容,其次是外语。“在专业双语教学中外语是教学媒介语,是先进专业知识和另种文化(异于母文化者)的载体,外语和专业都应该成为专业双语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只不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最主要的最直接目标。”②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目标在于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用外语进行专业思维和研究的能力,培养具有国际交流合作及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人才。双语教学要求教师把双语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中,通过目的语向学生讲授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等。如此看来,作为双语教师,应具备特殊的知识结构,首要的是精通学科内容,其次能够使用英语进行专业课的讲授,是专家型的教师,这是许多发达国家对双语教师提出的要求,同样也适用于我国高校双语教师。

1.精深的专业知识。由于双语教学是针对专业的教学,因而双语教师首先需具备全面的专业素养,能系统地掌握所教课程的专业知识,对学科体系及课程体系有明晰的思路,且掌握大量的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能充分把握国内外本专业领域理论与实践前沿知识,具有较好的科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熟练地、深入浅出地将学科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

2.熟练的语言运用能力。双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运用外语来表达与解析本专业知识,在贯穿双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使用外文教材、用外文备课、写教案、课内外辅导学生及进行考试等,这些都要求双语教师具备较全面的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能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进行思维,并能在课堂中自如地把学科知识点讲解透彻。除此之外,还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课程教学资源,多途径与国外同行进行专业交流与探讨。

3.宽厚的双语文化知识。由于双语涉及不同的文化、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东西方教育理念及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文化冲突。如何加以融合,这就要求双语教师应拥有丰富而宽厚的双语文化知识,不能停留在熟知一些外文词汇、理解一流外文教材的层次上,而应在此基础上加深和拓宽自身的文化理解能力,深入了解本专业相关文化,熟悉“目的语”文化,并努力成为双语教学中文化冲突的平衡者。

4.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技能。由于我国双语教学起步较晚,外文教材大多从国外直接引进,自编、摘选的教材等也存在,但不一定考虑到国内高校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实际水平,这就需要双语教师具备较强的双语教学设计能力,能对课程内容加以整合和优化,切合学生现有的水平,达到国际交际型的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师本身也不能只会一些语言技能和学科专业知识,而应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在教学中协调好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传授,不至于顾此失彼。此外,双语教师还应具备系统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

二、制约高校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纵观国际双语教学队伍的发展形势,我们应当看到,我国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发展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双语教师的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的现象,而且队伍不够稳定难以优化,这些都是高校双语人才培养的一个制约瓶颈。相比较于高校双语教学的迅速发展,双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明显滞后。

(一)内在因素:双语教师知识结构不平衡

根据双语教师的素质要求,双语教师既是双语双元文化者也是专家型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还需有较强的英语读写与交流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能熟悉运用英语对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进行表述和对专业词汇进行解析。另外,双语教师也应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本学科最前沿的专业知识,以更新和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因此,高校选择双语教师,最理想的群体莫过于有专业背景的外籍教师或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专家学者,他们在外语能力和专业水平上具有双重优势,但目前这样的人才缺口较大,分布不均,且主要集中在重点高校,一般院校很难与其竞争。就目前我国各高校的双语教师普遍现状来看,双语教师的知识结构普遍比较单一,复合型人才还十分短缺。受我国传统教育理念及模式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教师的教学语言知识与学科知识相对独立。专业知识精深又接受过系统的外语培训的复合型双语教师较少,大部分双语教师虽具备宽厚的专业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外语读写能力,但应用能力不够,难以灵活自由地运用外语组织专业课教学;或对本学科的发展动态缺乏了解,知识更新慢,掌握不到国际最新研究成果,因此也无法向学生提供与时代同步的外语材料供以参阅和拓展,这与双语教学的培养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双语教师的这种知识结构的失衡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自身的专业发展空间。

(二)外在因素:专业化的培训和认证体系的缺乏

双语教师培训的有效性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双语教学的培养质量。由于我国双语教育起步较晚,目前高校双语师资培训和认证体系还处于探索阶段,如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出国研修项目,近些年教育部和国家留学基金委以及许多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针对高校教师的留学资助项目。当然,出国培训并不是唯一有效途径,教师也可在国内接受专门的双语教学培训,但目前专业化的培训还是比较少,“没有自己原创的双语教师培训和认证体系,仅有一些对国外的双语认证体系的引进和修改。”③规范性的双语教师培训体系也尚未建立,高校没有专业的双语教师职前培养机构,也缺乏正规的职后培训机构和配套的制度、规划及设施等,双语教师得不到长期而系统的培训与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专业发展。实践中大部分双语教师是经过短期外语培训后上岗的专业教师,未接受过正规的双语教学培训。虽然也有一些高校开设了专门的双语教师短训班,集中一段时间对即将承担双语教学任务的教师进行语言强化训练,但这样的培训仍停留在语言能力训练层面,很少能够将专业知识融合进来,而且培训内容和方式都较为单一,对双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作用甚微。

三、依托国际合作与交流,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加快高校双语师资队伍建设

为提高双语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多层次多渠道的双语师资培养计划应运而生,我们需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方法,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做好双语师资培训工作。依托国际合作与交流,引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对双语教学开展专业教师培训,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双语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高的现状。

(一)重点引进国外智力,提升双语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

随着国际交流合作的进一步开展,越来越多的境外人士将参与到以教育为载体的文化交流之中。借助这个良好的发展机遇,高校要加大对国际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度,树立开放的观念,更多地融入国际化环境中,借鉴和学习国外高校先进的办学模式和管理方法,才能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理解力和竞争力的专业人才。同时高校要结合自身实际,拓展高层次人才引进渠道,采用直接引进、名誉聘用、短期合作或项目依托等多种途径,建立畅通的人才流动机制和共享平台,积极利用各种资源和渠道建立科学的引智信息系统,及时了解和掌握引智信息。有选择性地邀请外国专家、学者到国内高校来讲学、参加学术讨论,合作研究、合作举行国际学术会议或专题研讨会,将国外最新的研究动态和成果等引入到国内高校,这有助于双语教师获得学科发展的最新信息,吸收到前沿性专业知识,并将最新的科学知识引入到双语课程教学中来,更新和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以适应双语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

(二)组建含外籍教师参与的双语教学团队,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现代科技的发展加速了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组建团队开展合作教学是实现教师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出现,校际间既有长期合作的战略规划,又有具体的合作实施细则,从学分互认、教师互访,到资源的共享等,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合作。目前,我国高校和国外许多大学签署了协议,建立教师国际合作伙伴关系,使更多的外籍教师走入我国高校课堂,通过他们的教学示范,使师生耳濡目染外国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外籍教师不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老师,而且也是文化交流中的交际对象,是异国文化的代表。”④因此,在组建双语教学团队时,可吸收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外籍教师参与进来,代表不同文化的外籍教师的加入促进了师资结构的优化,增加了教师间的专业知识交融、文化交流的机会。通过业务学习与交流,开展国际课程合作研究等形式,吸收国外大学在教育理念、教学的形式与方法、教学管理上的宝贵经验,切实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开展双语教学的教研观摩活动,举办双语教学授课竞赛,或以双语教学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不断探索双语教学的规律,逐步提高双语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增加教师境外学习交流的机会,强化双语教师培训效果

教师赴境外学习是一个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创新和完善公派出国留学机制,在全国公开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学习。加强对自费出国留学的政策引导,加大对优秀自费留学生资助和奖励力度。”这一点从政策上保证了高校教师国际交流学习活动的机会在增多,鼓励更多的教师走出国门,深入国外高水平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学习,与国外专业教师就教学和科研进行直接而全方位的交流。这种培训不仅能直接有效地提高双语教师的外语水平与教学技能,而且能使他们习得国外教师先进的双语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开阔视野,了解多元文化。通过境外学习,双语教师的国际交往能力明显得到提高,并引进了大批新教材及新的教学方法,对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产生了重大影响。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依托一些基金项目分批派出了不少专业教师到国外高校访问、进修、讲学,学习和吸取了大量最新的知识,提高了外语水平,了解和接触了当代最新的教学实验设施,增强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带回许多新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方法并运用于课堂,适应了高校双语教学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四)借鉴国际经验,完善双语教师培训与认证机制

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和师资培养亟待规范,需规范双语师资培养模式,并制定符合自身实际需要的双语教学评估体系。这方面可借鉴国际的双语师资培训模式,如加拿大的许多大学都开设了“浸入式双语教师进修班”,专门承担在职双语教师的培训提高工作,设置合理的双语教研课程,主要目标在于进一步提高双语教师的双语水平、双语教学能力、技巧与策略等。国内高校在引进国际先进师资培养模式的同时,需建立一套科学而合理的双语师资培训体系,设定培养目标,选择有弹性的培养方式,做好培训效果的跟踪调查。也可设立上述类似的研修班,在培训内容及课程设置方面需要涵盖双语教学对教师的知识要求,并尽量做到与当前高校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相接轨。结合高校实情,在培训模式上主要采用“校本培训”,利用高校已有的外籍教师资源,专门面向双语教师开设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课程。并结合双语教师的教学实际和专业背景,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培训和指导,将培训、教学与教研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形式灵活多样,并坚持培训的经常化与制度化,通过有效组织将各种教育资源充分结合起来并加以利用,以保证培训的系统性和可持续性。

[注释]

①陶小青.强化英语、实验双语、探索多语――新世纪上海外语教育改革探索[J].上海教育,2001(17):37.

②何云辉,肖爱.我国高校专业双语教学师资的素质要求、构成现状及优化[J].高等教育研究,2008(3):70.

③赵兆平,张胜,何虎.我国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思考[J].高教探索,2007(6):193.

④侯涛,宣苓艳.试论高校双语教师的语用能力及其培养[J].教育探索,2009(8):1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