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让我回想起“幼儿园时,发生的噩耗”

 永熙随笔 2023-05-17 发布于广东

   (本期是:永熙随笔第897期原创文章)

2023年1月18日,在兼职期间(中途)去上厕所的我,在厕所看到了这么一幕(令我感到毛骨悚然):一位年轻的父亲,因为自己的孩子排泄不出大便(蹲厕所的时间应该是挺久的)从而,跟他的孩子歇斯底里说:“你今天是不是要被我挨打?你信不信我今天揍你?真是个没用的东西!怎么这么不听话呢?”

其实早在那位父亲对他的孩子歇斯底里之前,当我初次听到那位年轻的父亲的语气后,我已感受到令人压抑的焦虑、充满着令人感到窒息的控制欲、充满着高强度的压迫感,我就已经感到浑身不对劲,来自内心本能的防御机制立刻提醒我“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并照顾好自己的感受;对于那些控制欲强的人,一定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由于这篇文章,是我很久以前写的,于是,这难免会与我现在的观点,存在冲突与矛盾)

记得(当时我还听到):当那位年轻的父亲和自己的孩子离开厕所后,那位父亲语气暴躁地跟那个孩子说“别跟着我!走开!我根本不认识你!我不欢迎那些不听话的小朋友”,唤起“在我读幼儿园时,那些不好的回忆”:

幼儿园老师经常因为“有些事情我没有合乎她的意愿/未达到她的期待”,对我说“走开!我不认识你!”还记得当时每次,我都边哭边缠着她,每次都令我感到绝望的是:她不仅不领我情,反而还用一种充满蔑视的态度对待“我的需求/情绪”。在当时我感到很伤心,我觉得:千万别让她抛弃我/不喜欢我!她要是抛弃我了,从此我就会变得一无是处了!有关她不喜欢我的原因都是因为我不够好/不够懂事听话,都是我的问题,我怎么如此的糟糕,我真的很讨厌自己。

结合“读幼儿园时噩耗般的回忆”(上一段已经详细地提过)与“兼职期间在厕所看到的那一幕”(第一段已经详细地抒写),这令我再次感到“社会上部分家长、学校老师,有关他们的人性、内心、性格,怎么会如此令自己感到毛骨悚然?!说句实在话:在我面对恐怖分子的时候,比起面对部分家长/老师,真的会感到轻松些。因为:

在社会上,一部分家长/老师,从来都没有把“自己的孩子/学生”当作“内在/性格有缺陷的人、能力有限的普通人、很渴望被爱与被理解的人”看待、尊重。或许,我还是太过高估“他们的良知与自知之明”,因为在他们的一生中,也许连最基本的界限感“你、我、他”都分不清,或许他们根本没把“他们自己本身”当作为“人”看待、尊重。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是不可能会爱他人的;那些不懂得把自己当人对待的人,他们更不会懂得:把他人当人看、把他人当作人来对待。毕竟人都是自私的。

虽然恐怖分子持枪,但比起部分家长/老师的语言攻击(具有强烈、伤人的攻击性),即使不幸挨了恐怖分子一枪,也总比天天被充满着极端的语言暴力/人格攻击伤害内心,要好受许多。即使被恐怖分子打中了之后,会感到很疼痛(在意识麻痹的情况下感到疼痛),或者会直接死去,但是,这也远远好过:

活生生地被语言暴力/人格攻击给气死(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感到疼痛)忍着剧痛、深感痛苦地经历无数次来自部分老师/家长的语言暴力、人格攻击。内心的伤痛,远比肉体的伤痛,要难以治愈/恢复;内心的伤痛,远远比肉体外伤,有着更为深远负面影响(内心持续性地疼痛,恶性循环的“习得性无助”)。”

“中枪后,身体暂时麻痹,肉体可感知疼痛”(具有“可恢复性”),与“长期遭受语言暴力/人格攻击的毒害后,内心永远变得冷血麻木,内心不仅感觉不到伤心疼痛,反而,还会越活越糊涂(与前者相比,“恢复难度/速度”要困难无数倍)”相比,(请拿二者仔细相比较,试着与自己内心创伤/过去的遭遇,产生共情/具有人性化的连接),并仔细地想想:是前者恐怖些,还是后者比前者恐怖无数倍?(由于这篇文章,是我很久以前写的,于是,这难免会与我现在的观点,存在冲突与矛盾)

看到这,或许很多人会嘲笑/批判我“你没当过家长/老师,永远不知道当家长/老师的痛苦”,但我只想说的是:这跟“我是否当过老师/家长”,没有任何直接/间接的关系。要是未来我当家长/老师,即使我擅长自省/直面错误,我也难免(无意识)犯下与她们一模一样(性质)的错误。

只不过在犯了错误之后,不仅我会反复尝试鼓起勇气去承认自己的错误/直面自己内在、性格、人格的缺陷,我的内心还会产生:剧烈的疼痛感/羞耻感。不仅如此,我还会:(与绝大部分中国家长/老师最重要的本质区别是:在犯错误之后,我会反复地尝试:不再厌恶自己、不再继续分裂自己,尝试去抱持“一视同仁的欢迎、好奇、接纳”这么一种态度,对待“充满罪恶感的自己”)

(持有“观察性自我”,即:尝试着放下对自己的偏见/敌意,不含任何批判地觉察“自己内心的变化”、并直面“过去、现在、未来”)试着怀有“一视同仁的欢迎、好奇、接纳”这么一种态度,去抱持“内心强烈的(如烈火一般的)攻击性”(即:怀有“一视同仁的欢迎、好奇、接纳”这么一种态度,去对待、抱持“曾经那些不被他人欢迎、接纳/曾经不被允许存在/曾经多次遭受过忽略、蔑视、轻视”与自己相关的内在部分/人格部分/性格部分)。

并与“内心强烈的(如烈火一般)攻击性”产生人性化的连接(洞察隐藏在背后的一切需求、弄清楚导火索:因为自己曾经遭受过什么类型的创伤/伤痛,从而导致自己产生哪些人格缺陷/性格缺陷/内在缺陷)。

在文章的末尾,我还想说的是:那些“缺乏最为基本的共情能力、自省能力”的人却比“世界恐怖分子”还要恐怖无数倍!连“世界恐怖分子”有时候都敢于“承认自己的罪行并且还为自己的行动负责任”,反而这些“剥夺学生的自我与压抑学生的个性,甚至,还时常活在令人感到疯狂与恐怖的妄想之中”的家长与老师,却不敢为自己的行为负任何相关责任,连“自己的所作所为”都不敢承认与担当(或者不敢起任何带头作用)。

其实很多时候,我多么渴望:家长/老师能多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与设身处地地着想(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每天写作业写到凌晨12点,每天都6点早起,每天放学还要去辅导班”的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为一个“被人强制要求戒色戒欲,一个学期都不能看一眼手机,每天埋头学习并无时无刻遭受来自别人对自己无厘头般的指责与各种期望”)。

如果家长/老师能多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与设身处地的着想(并且在孩子受苦的过程中,家长/老师选择陪伴孩子,跟孩子一样受着同样的苦,并还做着相同的事情),那么,孩子也会特别理解“作为父母/老师的不易”,并且,还会特别感激与善待自己的父母/老师。况且每个孩子本身就很爱自己的父母(孩子对父母的爱,远远超乎父母与常人的想象范围与能力),每个学生本身就很愿意设身处地理解自己的老师(“学生接纳老师的程度”远大于“老师接纳学生的程度”)

好啦,本期内容到此结束,我们下期再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