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商隐:天涯海角都是归宿

 暮云深 2023-05-17 发布于广东

人们都想用生命来织就一匹锦绣绫罗,却总是在还未完成时,就看到它在余下的岁月中,被人渐渐拆解,甚至自己也会不自觉地充当破坏的帮凶,看它重新变成一堆乱麻,被搁置在角落,布满灰尘。李商隐与梦想的距离,便隔着这匹锦缎,唯有踩着它走过,方能到达彼岸,但这日渐消解成细丝的布匹,又怎能撑得起他的重量。

唐宣宗即位后,李德裕遭贬,其最为得力的助手郑亚也在劫难逃,被贬为桂州刺史,兼任桂管防御观察使。郑亚聪悟绝伦,文章秀发,为李商隐的同乡,与李商隐甚为交好。既然所谓的追求已站立成绝望的姿势,李商隐又何必在这方始终开不出花朵的土壤上耗费精力,故而当郑亚向李商隐送来橄榄枝,请他同赴桂林,入聘桂林幕府时,他便答应了。

明眼之人早已看出,李党早已没有绝地反击的机会,郑亚此番远行必是有去无回,李商隐尾随其后,绝非明智之举。况且这般公然站在李党的行列里,难免不引起牛党众人的愤恨。他这一去,犹如依山而走的行者,忽然失足掉下悬崖,尚且来不及呼救,便已粉身碎骨。

每一次做出的决定,其实就是手中落下的棋子,落下去后便没有回头的余地。大中元年(公元847年),长安依旧柳绿花红,月明风清,但总有些腥风血雨,暗流涌动。三月,李商隐辞别家里,随郑亚离京而去。

犹记得第一次南行,是为仕途寻找突破口,而这一次却是一点点将出口堵住。离长安有多远,自少年时编织的梦想也就有多渺茫。纵然南国风景独好,到处是亭台楼榭,小桥流水,莺啼蝶舞,还有吴侬软语沁人心扉,但茫然没有着落的思绪为这景致添了三分暗淡。

一路上,他们骑马换舟,由陆路转为水路,行至江陵时,便作下了这首《荆门西下》,让后人有机会看到他眼中此地的风光,窥探他此时的心情。

一夕南风一叶危,荆云回望夏云时。

人生岂得轻离别,天意何曾忌险巇?

骨肉书题安绝徼,蕙兰蹊径失佳期。

洞庭湖阔蛟龙恶,却羡杨朱泣路岐。

——李商隐《荆门西下》

世间万物皆是风景,只因心境不同,景致也就变得或明或暗。当年李白被贬,乘舟渡过江陵时,忽然闻晓大赦圣令,不禁欣喜若狂,写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重获新生,即便听到令人泪下沾裳的猿啼,也觉得是为他欢呼相送,顺风顺水更是让李白心情荡漾,仿若一日便可行上千里抵达长安。

而李商隐行在当年李白经过的江上,却没有他那份欣喜。只觉这叶摇摇晃晃的小舟,不知何时便会在风浪中掀翻,再加上南风相阻,更觉行路之难。回望荆州来路,早已是云雾缭绕,漫漶不清。

李白代表的是盛唐气象,李商隐则是晚唐情韵,无论个人或是时代,后者的气质都显得有点纤弱、哀伤。就连分别之时,盛唐都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意气风发,而到了气数将尽的晚唐,李商隐则一遍遍惆怅地诘问,人生为何总是轻言离别。

不知是命运的垂青,还是戏弄,他穿越树影如牢狱般的山谷,又跋涉深而远的险滩,曾以为如若始终遵循天道,坚持政治理想,这磕磕绊绊的经历终会给他一个交代,让他迎来另一片澄明的境界,却不期然信奉天意的结果,是又一次踏上了更为崎岖的路径。

妻子在书信中千叮咛万嘱咐,劝慰他安于绝域,江湖险恶,不必牵挂家中。李商隐处在荆门之地,欲要转身返回,却早已寻不见蕙兰蹊径。若要狠下心来划动舟楫,前方即是水深浪阔、蛟龙覆舟的洞庭湖。

人生中所有的选择都有风险,所有的放下都要付出代价。况且主动选择难免痛苦纠结,被动选择又觉悲哀无奈,生怕一步走错满盘皆输。战国时杨朱在十字路口走错半步,到觉悟后便觉已经差之千里,不禁为此哭泣。而李商隐站在归乡与前进的岔路口,无论左拐还是右行,都将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原来,选择于他,不过是一次痛楚的挣扎。挣扎过后,仍是宿命为他做出继续漂泊的决定。

鲁迅说过,梦醒了,便无路可走。

其实,并非没有道路可走,而是无法走顺合心意、实现梦想的路。于是,当无数年轻士子和白发书生仍然越千山蹚万水,只为闯入象征权力与富贵的长安时,早已看透官场规则的李商隐只得逆向而行,将自己放逐到帝京以外。

乘舟走过南风阻截的江陵,他又来到浩荡迂回、山峦突兀的洞庭湖。风起处,白茅萧萧;云水间,满眼凄恻。李商隐看到这般萧索之景,难免生出无限惆怅。

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

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

——李商隐《梦泽》

楚地有云、梦二泽,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即今洞庭湖一带。秋日本就易让人感伤,况且这茫茫湖泽荒野,极目所见,唯有蔓延连绵的白茅,这悲凉肃杀的气氛,更让李商隐觉出人生的不如意。

《左传》杜注:“茅,菁茅也。束茅而灌之以酒,为缩酒。”这一带原是楚国旧地,楚国曾每年向周天子进贡包茅,以供祭祀时滤酒用。有白茅作为凄凉布景,又有贡奉之事作为点缀,楚国的往事就如砚中之墨一般,被研磨后,渐渐氤氲开来。

楚灵王酷爱细腰的故事,典籍中多有记载,《墨子》有云:“楚灵王好细腰,其臣皆三饭为节。”《后汉书·马廖传》亦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想必李商隐眼前这一座座坟冢,埋葬的正是为细腰而断送青春与生命的女子吧。帝王固然是千古悲剧的缔造者,但如若她们不去歌舞献媚,又何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宫女拼命节食减膳、束紧腰围,以便在天子面前轻歌曼舞,以自己绰约纤柔的风姿,去博得君王一顾之时,想到自己不久将成白骨之人,又有几何?词人在为这些争宠的宫女感到悲哀时,又何曾不是在讽刺当今的时局。然而喟叹一番又能如何,身处长安时,尚不能有丝毫改变,如今身在千里之外,更是有心无力。

既然回首之路已被烟尘阻隔,那就继续走吧,从此天涯海角都是归宿。

心里积存了太多的苦,路途就会变得更加泥泞,每走一步都要沉陷,直至深陷而不能自拔。人的意志诚然刚强而柔韧,在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后还有潜力可挖,但是聪明的人会为自己解脱。冬天的松林里,大多数松树都不会被雪压弯,它自知承受不了太多,于是会适时抖动枝丫,雪自然就落了,那些或因愚钝或因固执而一动不动的,常常未至成材就已弯折。

李商隐不是不想做聪明人,把郁积在胸中的愁苦释放,可他从来就不是洒脱之人,仕途蹭蹬自不必说,妻离子散的苦更是让他难以承担。每走一步,身上的担子就添一分重量,故而历经艰难险阻,险恶风波,最终抵达桂林后,险些连腰都直不起。

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

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

神护青枫岸,龙移白石湫。

殊乡竟何祷?箫鼓不曾休。

——李商隐《桂林》

桂林风光旖旎秀丽,素来有“山水甲天下”之称,但景致美则美矣,终究是未曾开化的南蛮之地。见惯了长安的繁华,初来乍到的诗人看到这里险象环生,难免提心吊胆,抑郁难当。

桂林也处古严关之南,是中原与岭南相通的咽喉要地,城地狭小窄隘,山势险峻嶙峋,漓江汹涌澎湃。其西北又有逍遥楼,诗人常常登于其上,北望中原,以抒怀乡之情。这森然景致,固然教人生悲,但那些骇人听闻的传言,更让人战栗惊惧。相传,青枫桥附近有蛟精塘,内藏妖蜃害人。南齐永明年间,始安内史裴昭明梦见神女授意于他,让他在白石湫禁锢妖蜃。于是他便在白石湫旁边建立祠秩祀,自此以后水患遂平,百姓康乐,舟旅平安。

于是,此地到处都有祠堂,那汹涌的波涛,喧天的乐鼓,不绝于耳的祷告声,常常让人心情阴郁不明。

在这座环堵萧然的城市中,诗人在心底默然上演着悲伤。有人说,那曾使我们的心刚硬和受苦的,也必然会在某时,使我们的心再度温润澄澈如同春水。而对李商隐来说,他始终未能找到一种恰当的方式,偿还此生所有的疲惫、劳苦和悲伤,他只能徒然怅恨着,哀叹着自己的奔波,连心情也一直在流浪,却不曾找到一个真正可以立足和安心的地方。

这场自出生起便开始的下坠,在南疆的漂泊中开始加速,那自欺欺人的飞翔姿态,再也骗不了他。

#教育听我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