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绵阳科技城涪江大桥顺利实现顶推落梁

 中国工程 2023-05-17 发布于广东

5月16日,随着重达一万四千吨、高度超过50米的巨型钢拱桥落梁就位,由中铁十八局承建的国内首座斜截面钢箱梁提篮拱桥——绵阳科技城涪江大桥宣告顶推成功,刷新了同类桥梁超大体积重量和超长距离顶推架设的世界纪录。

大桥航拍图

坐落于中国科技城——绵阳的涪江大桥全长603米,其中主桥跨度为255米,为下承式钢箱梁提篮拱桥,是四川省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大桥设计时速60公里,按照双向六车道标准建设,大桥拱肋由外向内扇形倾斜70度,拱顶到梁面的垂直高度达到了52米,形状犹如张开的风琴,一跨过涪江。“抚琴谱韵”的造型,为科技城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门户”。

规避汛期风险,“巨无霸”岸上组装

涪江大桥钢结构包含34节钢箱梁和50节拱肋,共有84个节段,长255米,高50多米,总重量达一万四千吨,堪称是个“巨无霸”。为了规避涪江汛期的安全风险确保工期,项目团队采用主桥钢结构全部在岸上拼装,再整体顶推就位的施工方法。

大桥航拍图

自2022年6月18日首节段钢箱梁开始吊装以来,项目部始终以吊装施工为主线,在施工过程中,为克服超大构件长途运输难题、施工现场狭小、钢结构吊装困难、工期紧张等系列难题,项目团队多次召开安全技术分析会、施工方案研讨会,通过优化施工工艺,创新工法,强化组织施工,做好工序衔接,加大吊装施工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并每天对吊装设备进行维护检查,确保了吊装施工高效安全推进。同时,项目团队加强对施工现场的进度和安全管控,在拼装现场周边安装了7组摄像头,全方位24小时对现场进行视频监控,对工程进行可视化管理。

施工中,项目部成立顶推作业指挥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由于主梁竖曲线跨中比梁端高2288毫米,为保证主梁线型,顶推过程抄垫难度大,通过监控测量采取勤量测,勤纠偏、勤抄垫措施,确保主梁监控到位。在进度管理上,增加作业工人人数,白夜班24小时连续作业,从开始每天顶推2~4米,逐步提升到每天10米,有效提高了顶推作业效率。

大桥航拍图

面对钢结构重量大、吊装高度高、吊装风险高等施工挑战,项目团队通过全程布设控制点,加强测量监控等措施,有效确保了钢结构安装的高精度和安全性,将钢结构合龙精度误差控制在技术要求范围内。

“组合体”整体顶推,一跨过江

涪江大桥钢结构采用步履式多点顶推技术,通过智能同步控制系统指挥28台三维步履千斤顶同步作业,将重达一万四千吨的钢箱梁拱桥往江对岸顶推290米后精准就位,工程难度和风险都极具挑战,其超大顶推体积重量和超长顶推距离都刷新了同类型桥梁顶推架设的世界纪录。

顶推落梁现场

“为解决顶推桥梁跨度大、组合高度高、重量大、连续顶推施工中因不均匀水平力出现的偏载问题,项目团队利用自动数据采集和可视化监控系统,通过液压装置和计算机精准控制,将梁体同步控制在2毫米之内,成功解决了超大型斜截面钢箱梁拱桥,在连续顶推过程中极易产生的位移和结构变形等复杂的技术难题。”该项目技术负责人彭勇军介绍道。

作业现场

另外,项目团队大胆创新,改变了传统的顶推施工工艺,创新发明的连续移梁设备、移动式拼装支架、正导梁与斜主梁连接技术填补了国内特殊结构桥梁在这一领域的多项技术空白。

大桥航拍图

据悉,绵阳涪江大桥建成后,将与国道108、省道416等国省干线公路串联,紧密衔接绵广、绵九、绵遂等国家高速公路,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对加快我国西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图:丁迪、彭勇军、王洪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