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姆《人性的枷锁》读后感(五)

 半瓣花上阅乾坤 2023-05-18 发布于北京

理想的枷锁
菲利普一直有一个环游世界的目标,他渴望去西班牙漫游,然后乘船到东方去,通过旅行了解很多新鲜事,从而破解生活的奥秘。当他终于取得行医资格的时候,他拒绝了索思大夫提出的合伙开诊所的提议,尽管那个提议听起来非常诱惑。但于他而言,任何事物都不足以阻止他去追求心目中的诗与远方。
然而,当他误以为自己让莎莉怀孕了的时候,他心目中的目标动摇了。莎莉是阿特尔涅的大女儿,她生着一双坦诚的蓝眼睛,额头宽阔,有着一头闪闪发亮的浓密的头发。她体态健美,稳重能干,又充满仁爱,是她母亲的好帮手。在阿特尔涅一家邀请菲利普一起去乡下采摘啤酒花的时候,两个人在一种暧昧气氛中走到了一起。但菲利普也明白,他并不爱莎莉,他只是喜欢和莎莉在一起作伴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异常强烈,似乎只要和她在一起就能得到安心。
他对她那异常健全的体魄赞叹不已。她是一个毫无缺陷、妙不可言的尤物。她那完美的体格使他心里总是充满仰慕敬畏的情感。在她面前,菲利普总是觉得自己配不上她。
莎莉怀疑自己怀孕后并没有哭着要求他负责,也并没有打算用自己阻拦他环游世界的计划。可是他在思索再三后觉得自己不能一走了之,最终竟然决定将自己的远大理想当作结婚礼物奉献给自己的妻子。想到这里,他的内心充满了欣喜,幻想起未来的幸福生活。为此,他原谅了自己所遭受的一切。
然而,当莎莉告诉他一切都是虚惊一场,他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执行的时候,他却并没有感到兴奋,只觉得满腹惆怅。这时他才意识到,“其实驱使自己考虑结婚的并不是什么自我牺牲,而是他对妻子、家庭和爱情的渴望。眼看着妻子、家庭和爱情似乎都从自己的指缝里溜掉了,他一下子感到大失所望。”最后,他终于遵从了内心的选择,向莎莉求婚了。
他似乎觉得,他一辈子都遵循着别人在口头或书面上向他灌输的理想行事,从来都没依照自己的心愿行事。他的一生总是受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的影响,而从不为他真心想做的事情所左右。如今,他不耐烦地把那一切都丢到一边。以前他老是生活在对未来的憧憬中,却接二连三地坐失眼前的机遇。他的理想是什么呢?他想起了他的那个愿望,也就是要从纷繁复杂、毫无意义的生活事实中编织出一种精巧、美丽的图案。一个男人来到世上,工作,结婚,生儿育女,最后去世。这是一种最简单同样也是最完美的人生图案。他有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呢?屈从于幸福,也许就是承认失败,但是,这种失败却要胜过无数次的胜利。
什么是理想?其实理想总是在不断地构想中。当初,与莎莉的婚姻并不在菲利普的构想之中,因此他会觉得莎莉的怀孕可能会阻碍他实施计划,当他意识到和莎莉在一起才能完成自己的幸福时,他终于放弃了对既定的执着,转而决定抓住当下。是的,人生本就是由无数个当下组成的,如果连最近的当下都无法把握,那么遥远的未来又有什么可以期待的呢?
他最好的朋友海沃德就是在不停地期待未来的过程中蹉跎着岁月,终于任由残酷的现实将他的雄心壮志碾碎。而菲利普不同,这一次,他没有逃避,主动把握了自己的幸福。是屈从于幸福,也是遵从于内心。当理性战胜了感性时,他终于挣脱了人性的枷锁,做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
坦白说,菲利普对莎莉的喜欢,也许是一种恋母情结在作怪,更是一种主动的自我救赎。终其半生,他磕磕绊绊,最大的阻碍不是腿脚的残疾,而是内心的缺乏安全感在作怪。当残疾的他遇到一个健全、完美的伴侣时,他不再觉得残疾对自己是一种残忍,而是愉快地接受了他。
他意识到正常的事物才是世间最罕见的事物。每个人都有缺陷,不是身体上的就是精神上的。他想到了所有他所认识的人(整个世界好像一所病房,里面的一切既杂乱又无意义),只见眼前排着一列长长的队伍,里面的人都有肉体上的残疾,精神不够健全:其中有的身体有病,不是心脏衰弱,就是肺部不适;有的精神失常,不是意志消沉,就是好酒贪杯。这时候,菲利普不禁对他们起了圣洁的恻隐之心。他们不由自主,都是盲目的命运手中的工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