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备课手记17:重复与对比:九下第二单元阅读切口

 词语寄居者 2023-05-18 发布于浙江

重复与对比:九下第二单元阅读切口

小说应该怎么读?历来不同的教师都会找寻不同的切入口,有从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入手的,有从小说叙述视角或人称变化入手的,还有从探究小说主旨和背景关系入手的……各有其妙,各展其巧。
教无定法,只要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都是好方法。
教学九下第二单元,我打算从小说写作手法的角度切入,找到一个全新的切口:重复与对比,在这个角度下纵观四篇小说。
重复和对比,这两个词很好理解,我们耳熟能详。重复,就是指文中的词句不断反复,但这种反复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有所变化,既然有所变化,那么里面就隐含着对比和映衬。所以从这个角度看,重复和对比其实是不可分割的,是对比蕴含在重复中,是用重复的方式展现细处的对比。
《孔乙己》中的重复有很多,我们只要读一遍就能够发现。首先是酒客的重复,同是进店喝酒,有短衣帮和长衫客的不同存在方式,一坐一站,一快一慢,一穷一阔。长衫,一开始就意味着身份。其次,四次写到笑声,前两次是店里众人的“哄笑”,这笑声穿透屋顶,直击灵魂;第三次是孩子的笑声,天真中有无限辛酸;最后一次旁人的说笑,声音似乎低下去了一些,可却是最致命的声音。再次有拿钱方式的重复,一个“排”一个“摸”,人物的心态和处境就凸显出来了。还有诸如孔乙己的“争辩”,掌柜的“还欠十几个钱”等等。就在这样的重复和对比中,社会的凉薄就跃上纸面了。在小说中,鲁迅好像只说了一个孔乙己,却说了很多。
写作学家马正平教授说:“所有文学和艺术作品的结构原理就是'重复’与'对比’或者说'渲染’”与'反衬’的深层思维操作模型。”明白了这个,就能发现文学写作的秘密,所谓重复中有变化,变化中有映衬,童话如此,散文、小说亦是如此。这种深处思维模型才是真正支配和生发写作行为的创作推力。
如果说《孔乙己》中的重复是言行的重复,那么《变色龙》中的重复是物象的重复。我们很容易就可以从文中找到诸如“军大衣”“手指头”“木材厂”“广场”等物象,有实物有场景。这些重复的物象有象征意味,也相互映衬和呼应,军大衣是表演的道具,手指头是要挟的本钱或者敲诈的罪证,木材厂和广场看起来没有变化,却有着特别的意蕴。其实文章里还有一个重复的对象,就是“人群里有人”的那些面目模糊的旁观者,细细品味,原来俄国也有“看客”啊,看客不分国界!
而《溜索》中的重复则是同一件事情的反复,作者阿城多次设计牛马、马帮汉子、隐在众人中的“我”、首领等一次次过江,这是《水浒传》里的“正犯法”的翻版,在相同或相似的故事类型中翻来覆去变化,展示其艺术能量,征服更广大的读者。阿城在这样看似重复的情节中加入映衬的物象,马帮汉子的英勇、敏捷、沉稳,用大鹰来正面衬托,用牛马来反面衬托。这样一篇小说尽管只是一个简单的过江情节,却有了丰富的内涵和多层的结构。阿城的高超技巧让人折服。
《蒲柳人家》中的重复更多的是在结构上的重复,充当的是纽扣和拉链的效果,将文本绾合为一个整体。这个重复是用“葡萄架”和“拴贼扣”来达成的,分别出现在文本开头和第一第二部分的结尾,这样就将文本放开去又成功拉回来,回环结构就圆满了。
小说中的重复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可以是物象,可以是人物,可以是情节,可以是话语,可以是结构。如果能找到这样的点,带领学生读起来是不是更有味道一些?如果学生能自己在阅读中有发现,是不是更有兴趣一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