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中医分享:疝气的艾灸调理方法

 艾灸笔记 2023-05-18 发布于四川

疝气泛指少腹、睾丸、阴囊等部位的肿胀或痛症。

疝气多由坐卧湿地或冒雨涉水,风寒侵袭,寒湿循任脉及厥阴肝经,凝滞于少腹、睾丸、阴囊等部,血气痹或寒湿之邪蕴结化热;或肝脾二经湿热下注以致睾丸肿大积水、阴囊红肿热痛而成。
疝气辨证分为寒疝、湿热疝、狐疝三型,临床治疗上需辨证取穴才有效,今天分享仅供参考~

临床资料

某院收治74例疝气患者,其中男53例,女21例,年龄最小者5个月,最大者96岁,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13年。
寒疝:少腹冷痛,痛引阴器,形寒肢冷,甚则冷痛欲厥,或睾丸、阴囊肿胀冷痛等。
湿热疝:证见睾丸或阴囊肿大,囊中积液胀硬,红肿热痛等。
狐疝:证见阴囊时大时小,立时胀大,卧时变小,大时胀痛 (肠管脱坠入阴囊) 。

治疗方法

主穴
大敦、三角灸(以患者两口角之间的长度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 , 将顶角置于患者脐心,底边呈水平线,两底角处是穴)。

配穴

寒疝:温灸关元、神阙,以培元阳,解寒凝。

湿热疝:泻法灸膈俞以活血、三焦俞以行气,疾去其火。

狐疝:温灸足三里、提托,温补中阳,升下陷之气

灸量

每穴每次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

治疗结果

2个疗程后观察结果如下:
寒疝:35例,痊愈31例,好转4例,无效0例。
湿热疝24例,痊愈17例,好转7例,无效0例。
狐疝15例,痊愈8例,好转5例,无效2例。
74例病气患者,总有效率达97.7%。
计1-2次痊愈者2例,10次以上痊愈或好转者17例,以10次以内痊愈或好转者为多。 

取穴原理

肝经“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少腹”,任脉“一源三歧”,此二经与疝气关系最为密切。依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取穴主要从肝经和任脉入手。
大敦是肝经的井穴,三角灸是治疗疝气的特效穴,此二穴是主穴。
【提醒】疝气患者最好就医诊治。
——《中国针灸》解小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