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行大义(白话全解) 卷二 论生死所

 土佬之学习 2023-05-18 发布于广东

帮忙点一点【底部厂告+在看】

保持最基本的互动

这样一来

系统就会第一时间向大家推送文章

01. 十神定位法

02.0. 比肩篇

02.1.劫財篇

03. 偏印格

04. 正印格

05. 偏財格

06.0. 正财格

06.1. 正官格

07. 七殺格,七杀格

08. 食神格,傷官格

09. 論壽夭,论夭寿

10. 神煞概念(一)

11. 神煞概念(二)

神煞概念(举例)

12. 取格局

日主强弱

13. 八格喜忌(一)

正官格喜忌

格局与六亲

财格喜忌

财格用神

正印格喜忌,食神格喜忌

逆用格局,七杀格喜忌

偏印格、伤官格、羊刃格喜忌

调候用神

三奇加会,魁罡格

五行日主生克

女命夫星

女命子女、中年、晚年

女命官杀混杂

女命天月德

女命官杀争强、通根

女命婆家,公婆

女命日主强弱

女命驿马,贵人带合

女命桃花

女命四生四旺四库

女命孤鸾

女命夫星入库,不婚

女命克冲

女命寡妇,多夫

女命五行生克

开一篇赞赏

女命实例(一)

女命实例(二)

女命实例(三)

女命实例(四)官杀混杂

女命实例(五)调候用神

 女命实例(六)伤官制官,夫星带合

女命实例(七)天干争合,地支拱合

 十天干喜忌

喜忌命例(一)

喜忌命例(二)

日主喜忌总论

甲日主喜忌

乙日主喜忌

丙日主喜忌

丁日主喜忌

戊日主喜忌

己日主喜忌

庚日主喜忌

辛日主喜忌

壬日主喜忌

癸日主喜忌

日主喜忌逆讲,先忌后喜

五行相克

五行与颜色

五行与吉凶祸福

运气与大运

子平命理的历史、理论转变

研究命理的几种态度

纳音五行的历史文化,断命的立场

子平命理的定性与弹性,行善积德

子平法历史,用神的三个混乱期

日主强弱的重要性与非必要性

大运案例(1-1)

大运案例(1-2)

大运案例(1-3)

大运案例(2-1)官杀混杂

大运案例(2-2)流年三刑

大运案例(2-3)空亡,三合三会

大运案例(3)

流年刑冲会合

流月入门

流月与大运

流月拱夹暗带

 二者 论生死所

  五行体别,生死之处不同。遍有十二月、十二辰而出没。

  木,受气于申,胎于酉,养于戌,生于亥,沐浴于子,冠带于丑,临官于寅,王于卯,衰于辰,病于巳,死于午,葬于未。

  火,受气于亥,胎于子,养于丑,生于寅,沐浴于卯,冠带于辰,临官于巳,王于午,衰于未,病于申,死于酉,葬于戌。

  金,受气于寅,胎于卯,养于辰,生于巳,沐浴于午,冠带于未,临官于申,王于酉,衰于戌,病于亥,死于子,葬于丑。

  水,受气于巳,胎于午,养于未,生于申,沐浴于酉,冠带于戌,临官于亥,王于子,衰于丑,病于寅,死于卯,葬于辰。

  土,受气于亥,胎于子,养于丑,寄行于寅,生于卯,沐浴于辰,冠带于巳,临官于午,王于未,衰病于申,死于酉,葬于戌,戌是火墓,火是其母,母子不同葬,进行于丑,丑是金墓,金是其子,义又不合,欲还于未,未是木墓,木为土鬼,畏不敢入,进休就辰,辰是水墓,水为其妻,于义为合,遂葬于辰。

  昔舜葬苍梧,二妃不从,故知合葬非古。然季武子云:自周公已来,未之有改。《诗》云:“谷则异室,死则同穴。”盖以敦其义合,骨肉同皈。水土共墓,正取此也。又以四季释所,理皈于斯。高唐隆以土生于未,盛于戌,壮于丑,终于辰,辰为水土墓,故辰日不哭,以辰日重丧故也。祖踊之哀,岂待移日,高唐所说,盖为浮浅,其生王意别,又是一家。

  《五行书》云:“土虽有寄王于火乡,生于巳,葬于辰,然土分王四季,各有生死之所。辰土,受气于申、酉,胎于戌,养于亥,生于子,沐浴于丑,冠带于寅,临官于卯,王于辰,衰病于巳,死于午,葬于未。未土,受气于亥、子,胎于丑,养于寅,生于卯,沐浴于辰,冠带于巳,临官于午,王于未,衰病于申,死于酉,葬于戌。戌土,受气于寅、卯,胎于辰,养于巳,生于午,沐浴于未,冠带于申,临官于酉,王于戌,衰病于亥,死于子,葬于丑。丑土,受气于巳、午,胎于未,养于申,生于酉,沐浴于戌,冠带于亥,临官于子,王于丑,衰病于寅,死于卯,葬于辰。”

  《孝经援神契》云:“五行土出利,以给天下。”《龟经》云:“土,木动为辰土,火动为未土,金动为戌土,水动为丑土。”又云:“甲乙寅卯为辰土,丙丁巳午为未土,庚辛申酉为戌土,壬癸亥子为丑土。凡五行之王,各七十二日。土居四季,季十八日,并七十二日,以明土有四方,生死不同。”此盖卜筮所用。

  若论定位王相及生死之处,皆以季夏六月为土王之时。《礼记》云“中央土”在季夏之后。此则岁之半,处四时之中央。天社、地神、人鬼,又并在未,坤亦在未,卦主于土。故云:土德于未,终于丑。《易》曰:“西南得朋,东北丧朋。”此则明土王定在于未,墓定在辰也。

  五行皆以父母临官中生者,取其盛壮能生养义,唯金在火中生者,巳中有方壮之土,能生金也。金非火不革其形,故金在火位中生。又云:金生鬼中者,金父土戊己,寄治丙丁,父不能独养,要须母也。金在南方值巳火,金得火方化,金化而水生,戊己土有化生之水,则金不畏火,巳含水气,则金之继母也。

  五行皆以葬后之月而受气者,以其死还复生,神气不绝故也。

白话解读

        木、火、土、金、水五行形体各别,但都有生有死,且生与死的处所不同。五行生与死遍及十二月、十二辰,出没隐显,因而可以分成十二个阶段:受气、胎、养、生、沐浴、冠带、临官、王、衰、病、死、葬,如同人的一生。十二个阶段的意义解释如下:

        受气:稟受自然之气。五行之所以可以接受外来之气,是因为本体已空,所谓虛能容物就是此意。所以,受气又称为“绝”,指前气已尽,新气将生。

        胎:母体内的幼体。

        养:母体内的胎通过母体供给营养,发育成长的过程。

        生:又称长生, 新生命从母体中生出。

        沐浴:新生命诞生之后的第一次沐浴。

        冠带:新生命经过一个时期的成长之后已经长成、成熟。

        临官:新生命长成之后,发挥自己的能量,建立功业。

        王:又称帝旺,新生命功成业就,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是生命的巅峰期。

        衰:生命进入衰弱状态。

        病:生命进入疾病状态。

        死:生命进入死亡状态。

        葬:又称墓,生命死亡之后被封闭收藏。入墓收藏只是一个生命周期的结束,并不是整个生命的结束,生命还会进入下一个周期。

        五行木、火、金、水、土生死所的规律如下:

        木,从申开始受气,依次顺行十二个阶段,胎于酉,养于戌,生于亥,沐浴于子,冠带于丑,临官于寅,王于卯,衰于辰,病于巳,死于午,葬于未。

        火,从亥开始受气,依次顺行十二个阶段,胎于子,养于丑,生于寅,沐浴于卯,冠带于辰,临官于巳,王于午,衰于未,病于申,死于酉,葬于戌。

        金,从寅开始受气,依次顺行十二个阶段,胎于卯,养于辰,生于巳,沐浴于午,冠带于未,临官于申,王于酉,衰于戌,病于亥,死于子,葬于丑。

        水,从巳开始受气,依次顺行十二个阶段,胎于午,养于未,生于申,沐浴于酉,冠带于戌,临官于亥,王于子,衰于丑,病于寅,死于卯,葬于辰。

        土,因为在十二支中位置特殊,它从亥开始受气,顺行则当胎于子,养于丑,寄行于寅,生于卯,沐浴于辰,冠带于巳,临官于午,王于未,衰、病于申,死于酉,葬于戌。但是,因为戌本来是火的墓,火是土的母亲,母子按照礼仪是不能同葬的,这就需要变通。进行于丑,想葬于其中,但丑本来是金的墓,金是土的儿子,按照礼仪也不能合葬;退行于未,想葬于其中,但未本来是木的墓,木是克制土的官鬼,土畏惧不敢葬人;再进行于辰,因为辰本来是水的墓,水是土所制的妻子,按照礼仪,夫妻可以合葬,于是土就葬于辰。

        上古舜帝到南方巡符,死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山。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听到舜死的歌耗,悲痛万分,投洞庭湖而亡,死后葬在洞庭湖畔的君山。因此可知夫妻合葬之礼并非古已有之。但春秋时鲁国正卿季武子又说,夫妻合葬制度始自周公。《诗经》说:“谷则异室,死则同穴。”意思是说:活着虽然不能住在一个屋子里,死后但愿埋在同一个墓穴里。这大概是为了推崇夫妻之义,让他们骨肉同归一处。水土共墓,正是取这样的意蕴。并且五行都是以四季辰、戌、丑、未为所葬之所,按理,土也应该葬于这四辰之一。《五行大义》所引“高唐隆'(当为三国时魏国天文学家高堂隆)认为,土生未,盛于戌,壮于丑,终于辰,辰是水与土共同的墓,所以辰日这天不可选为举殡下葬之日,因为辰日既是水墓又是土墓,犯重丧,不吉。但是《五行大义》认为,丧葬之期哪里能随便更改呢,高堂隆的观点十分肤浅。但他所讲的土生、王之意同《五行大义》所说不同,又是一家之言。

        《五行大义》引《五行书》的观点认为,土有寄王与分王之说。土的寄王说认为,土寄王于火乡,生于巳,葬于辰。此说与《五行大义》前述“土生于卯,王于未,葬于辰”的说法不同。这说明《五行大义》《五行书》加上前面提到的高堂隆,已经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土生王说。

        土的分王说认为,土可以分成辰土、未土、戌土、丑土,其生死之所各有不同的规律。

        辰土,从申、酉开始受气,之后顺行,胎于戌,养于亥,生于子,沐浴于丑,冠带于寅,临官于卯,至辰达到王,之后,衰、病于巳,死于午,葬于未。未土,从亥、子开始受气,之后顺行,胎于丑,养于寅,生于卯,沐浴于辰,冠带于巳,临官于午,至未达到王,之后,衰、病于申,死于酉,葬于戌。戌土,从寅、卯开始受气,之后顺行,胎于辰,养于巳,生于午,沐浴于未,冠带于申,临官于酉,至戌达到王,之后,衰、病于亥,死于子,葬于丑。丑土,从巳、午开始受气,之后顺行,胎于未,养于申,生于酉,沐浴于戌,冠带于亥,临官于子,至丑达到王,之后,衰、病于寅,死于卯,葬于辰。

        土本来位于中央,但土的功能是吐生万物,土只有从中央固定的位置走出来,才能生成其他四行和四方万物。所以,《五行大义》引《孝经援神契》说:“五岳藏神,四渎含灵,五土出利,以给天下。”就是指土从其定位的中央出而散布四方,其吐生万物之利可以供给天下。又据《龟经》,春天木王,王者即是动气,土居春之季,所以木动即是辰土;夏天火王,土居夏之季,火动即是未土;秋天金王,土居秋之季,金动即是戌土;冬天水王,土居冬之季,水动即是丑土。又说甲乙寅卯为辰土,丙丁巳午为未土,庚辛申酉为戌土,壬癸亥子为丑土。一年约合360天,木、火、金、水各王72天。土散布四方,居四季之末,每一季最后18日为土王之日,也为72日。由此可知,土分王四方,其从生到死十二个阶段各有其位,各不相同。

        《五行大义》认为,如果探讨土的定位王相及生死之处,都是以季夏六月为土王之时。《礼记●月令》说“中央土”在季夏之后。这个时间在年运行周期上正处于一岁之半,四时之中央。社(土地之神,即后土)、地神(大地之神)、人鬼(人死后为鬼,亦归于土)三者位置都在未。坤是八卦之一,为土,其后天卦象方位也在未。因此说,土体现其德行于未,而终结于丑。《易经》说,土的德体现在未(西南方),而终结在丑(东北方)。事物终结之后就需要归藏入墓,这就顺行到了辰。所以土王在未,而墓在辰。

        《五行大义》在阐述五行生死所的规律之后,进一步探讨了形成其生死所的原因。比如生。五行都是以其父母临官状态为自身生的状态,因为只有其父母处于盛壮之时才能交合生养后代。只有金不同,它是火中生出,不是从父母(土)中直接生出的,原因何在呢?原来巳是金之生位,也是土之冠带位。处于这个阶段的土刚入壮年,已有能力生金。而且金的各种各样的形状都是在火的熔化中产生的,这就是金在火位中生的道理之所在。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火本来是金之鬼,金之所以生于鬼中,是因为金的父亲是戊己土,戊己土本居于中央不动,寄行于丙丁火。父亲无法独自生育后代,必须有母亲的配合,而金在南方正值巳火,火能化金,金化生水,戊己土得到金变化生成的水,则金不再畏惧火之克,而巳中已经含有金化生成的水气,成为金的继母。这里需要再解释一下,水是金父土的妻子,亦是金之正母;巳中本无水,土在此遇到的是火熔化金而生成水,此水不是土的正妻,故只能是金的继母。这是用人事现象来解释金的生出之位。

        再比如受气。五行都是以葬后之月为受气之位,其中的取义就是“死还复生,神气不绝”,用来表示系统的周期性运动是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的。

图片

刘炳琳 刘鸿玉 译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