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妻子萧珊去世后,巴金将她的骨灰放在枕边33年,伉俪情深令人感动

 鲁班石 2023-05-18 发布于天津

作家巴金和妻子萧珊,这一对年龄相差13岁的夫妻,相守生活28年,有着无比恩爱的深情。然而萧珊因病早逝,而活到了101岁的巴金,在萧珊死后的33年里,把她的骨灰放在床头,每夜与之相伴共眠,还在晚年时写下了《怀念萧珊》等名篇。
在1928年归国的邮轮上,24岁的巴金偶得了一个叫《春梦》的题目。于是他决心以此为题目,写一部小说,为自己,也为同时代的年轻人控诉、呐喊。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名叫《春梦》的小说直到1931年时,巴金才真正开始写,并在改名为《激流》后,于同年4月18日在上海《时报》连载。
因为巴金的创作介绍,《春梦》在连载时被改名为《激流》,可是当巴金创作完成时,由于发现他只写了生活素材的一少部分,就又在后记里宣告说,已经发表的《激流》只是它的第一部《家》,而《家》与后来与完成的《春》《秋》被称作《激流三部曲》。1933年5月,《家》的单行本发行。
正是因为《家》的出版发行,唤醒了年轻一代人对幸福爱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巴金也因此而声名鹊起,进而引来众多的女性追求者。其中有一个署名为“一个十几岁的女孩”的女子,还在给巴金的来信中寄来了一张照片,照片背面写着“给我敬爱的先生留个纪念”。照片中的女孩身穿白衣黑裙,留着短发,头戴一顶花边草帽,满脸俏皮的微笑,目光却凝视着远方。这个十几岁的女孩就是萧珊。
1936年,19岁的萧珊从宁波来到上海,进入上海爱国女子中学就读。萧珊因巴金的《家》而敬仰巴金,就给巴金写信交流。萧珊的笔迹娟秀,虽然言词不多,却给巴金留下了特别的感觉。可是此时的巴金已经32岁了,因为有着13岁的差距,他在给萧珊的每次回信中,总是称她为“我的小友”。萧珊在巴金的心目中,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只不过是众多给他写信的读者中的一员。
可是令巴金没有想到的是,萧珊的眼中却只有巴金,还把自己所有喜好烦恼的心事和好奇都写信告诉给巴金,并向巴金讨问各种问题。在萧珊毫不遮拦的热情感染下,一种微妙的情愫逐渐在巴金的心头滋长。
二人通信半年后,萧珊在信中大胆地提出了见面恳谈的请求,为了打动一直有所顾忌的巴金,萧珊还在信中说:“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希望李先生能答应我的请求。”
这回尽管仍然有些顾虑,但巴金还是答应了萧珊的请求。1936年8月的一天,巴金和萧珊在上海南京东路719号的新雅粤菜馆里见面了。这一次的会面畅谈,萧珊毫不遮拦地告诉巴金,她想“出逃”,去闯荡外面的世界。
一直把萧珊当作小友,却又胜于对好友关心的巴金听了,赶紧劝萧珊不可冲动行事,还语重心长地嘱咐她应该多读书,多思考,再行动。
这一次的见面,萧珊的坦率真诚打动了心存顾虑的巴金,而巴金的沉稳和关切,也让萧珊感到了温暖。此后,二人除了继续相互写信,萧珊就经常主动去拜访巴金,还关心起他的日常生活。对于萧珊的温情和细腻,让巴金这个十多年来几乎不与女性接触,又整天跋涉在白纸黑字间的“爬格人”,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和快乐。
接下来,一对情投意合的有情人本应该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然而发生的一件事,差点让巴金和萧珊就此分离。
萧家给女儿萧珊找了一个富贵人家,要她定下婚约。烦心的萧珊想着巴金能就此站出来守护她,和她一起反抗,可是巴金却把自己当成了局外人,让萧珊自己考虑好了再做决定。萧珊因此对巴金失望至极,哭着从巴金的住处跑走。
对此,巴金对萧珊做了中肯的解释,他的意思是萧珊还小,应该考虑成熟了再做决定,否则会悔恨终身。再说,自己比萧珊大那么多,如果她不考虑好了是否真的愿意和他这个“老头子”在一起,那两个人以后怎么相处,更别说要在一起生活了。
萧珊被巴金对爱情的尊重、慎重和真诚感动了,她不但原谅了巴金,还更加坚定了要与巴金在一起的信心和决心。而巴金也更加珍惜萧珊,并对萧珊表达了“坚守愿意等她的承诺”。
随着局势的动荡,萧珊积极投身到了救国的战火中,成为战地医院的一名医护人员。巴金不在身边,萧珊就拿起纸笔,向心上人倾吐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而巴金就像是萧珊的导师一样,鼓励她多写文章,并向报刊投稿。在巴金的鼓励和表扬下,萧珊写下了很多文章,并逐渐见诸报刊。而巴金也不甘落后,就以萧珊的爱国热情为素材,写成了宣传抗战的小说。
经受了战火的考验和洗礼,巴金与萧珊这对历时长达8年之久的恋爱和相互等待的有情人终于结下了爱情的硕果,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此时的巴金已经40岁了,而萧珊也从刚认识巴金时只是个19岁的中学成为一名27岁的进步女青年了。
1944年5月1日,巴金借住了朋友在桂林漓江东岸的一间房子做新房,迎娶了她的新娘萧珊。一对新人相商后确定一切从简,只是由巴金委托弟弟李济生以双方家长的名义,向亲友们印发了一张旅行结婚的“告知函”,随后才一起以到贵阳旅行结婚的方式度了蜜月。
婚后第二年,巴金和萧珊有了女儿李小林;五年后,他们的儿子李小棠出生。一家四口人的日子过得忙碌而又其乐融融。此时的巴金参加的社会活动多了起来,经常参加会议,出国访问,外出体验生活等,由于他经常不在家,家里的日常琐事都落在了萧珊一个人身上。
巴金热烈地爱着萧珊,不管去哪里,哪怕只是分开几天,他都会给萧珊写信。而萧珊也是时时牵挂着巴金,为因长期艰苦创作而损伤了健康的巴金担心,她视巴金为自己的生命一样珍惜,说:“能够作为你的妻子,在我永远是一件值得庆耀的事。”
巴金与萧珊结婚后的28年里,夫妻二人相知相爱,相亲相敬,他们没有红过脸也没有吵过架,即使是那几年的特殊日子,他们也是患难与共,从不相互抱怨,也从未后悔。尤其是萧珊,多次替巴金承受屈辱和毒打,还被罚扫街,她也从不把不好的消息告诉巴金。
1972年7月底,萧珊被确诊患了直肠癌。病床上,她握着巴金的手说,依依不舍地说:“看来,我们要分别了!”巴金心痛至极,轻轻地捂住萧珊的嘴巴,低头默默流泪。
1972年8月13日中午,名叫萧珊的女人在病房里闭上了她那双闪亮的眼睛,走完了自己55年的人生之路,临终前她一遍一遍地念着巴金的名字。她的丈夫巴金衣衫不整地站在她的旁边,请人为他和他最亲爱的妻子留下了最后一张合影。
妻子萧珊病逝后,才短短几天时间,巴金的白发就全白了。巴金把妻子的骨灰捧回家后,一直放在卧室里,而萧珊的翻译作品也被巴金放在床头上,这一放就是33年。这33年里,萧珊的骨灰每日与巴金相伴,巴金时常对着它出神,似乎仍然是身处昔日与她在一起的美好岁月。
没有了萧珊的日子里,巴金就像是变了一个人,变得没有了活力,变成了无趣之人,连笑容都没有了。对萧珊一往情深的巴金,后来还写下了《怀念萧珊》《再忆萧珊》《一双美丽的眼睛》等文章。巴金说:“在我丧失工作能力时,我希望病榻上有萧珊翻译的那几本小说。等我永远闭上眼睛,就让我的骨灰同她的掺和在一起。”
2005年10月17日,101岁的巴金也离开了人世,亲友们遵循巴金的遗嘱,将他的骨灰和萧珊的骨灰掺在一起,撒向大海。
萧珊先走了,巴金在她离世33年后,也走了,去陪伴他的妻子了。愿这一对相差了13岁,又暂别了33年的有情人,此后永远在一起,幸福到永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