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恨水戏弄大特务头子,换赠书写题签,来者惊愕:你不怕妻儿安全

 鲁班石 2023-05-18 发布于天津

1935年6月里的一天,日本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派人带着《春明外史》和《金粉世家》两部小说去见张恨水,并恳求张恨水为这两本书签名题字,以作纪念。

张恨水会见了来人,知道了他的来意后,傲然一笑,随即改送了自己的新作《啼笑因缘续集》给土肥原贤二,并在这本书的扉页上题写了“土肥原先生嘱赠,作者时旅燕京”。

来人看了张恨水的赠书和签名题字,顿时大惊失色,赶紧装作很关心的样子劝张恨水:“你为什么要触怒土肥原贤二呢?今天得罪了他,你就不担心妻子儿女的安全吗?”

谁知,张恨水对此只是凛然一笑,并没有任何惊慌之色。而随后收到张恨水赠书和题字未签名书的土肥原贤二却有些尴尬地称赞说:“《啼笑因缘续集》一书描写生动如画,真神笔也!”

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的张恨水原名叫张心远,祖籍安徽潜山,于1895年5月18日出生在江西南昌。

10岁的张心远在江西黎川读书时就开始读小说,先后阅读了《残唐演义》《三国演义》等小说,从此而“跌进了小说圈”,并于13岁那年创作了第一部小说。1917年,22岁的张心远就开始公开发表作品了。

“恨水”是张心远发表作品用的笔名。早年时期,张恨水在小报工作的闲暇之时,就写诗投寄报纸。因为在署名时想到了父亲的教导,父亲说过诗文小说之道是雕虫之技,茶余饭后的消遣品,所以他不想签署“心远”这个真名。

关于“恨水”这个笔名,曾经引起过人们的多种猜测,有人以《红楼梦》中贾宝玉曾说过的“女人是水做的”话,得出“恨水”即是恨女人的结论;也有人甚至借“恨水不成冰”之语,而毫无根据地捏造了张恨水与某著名女士有过什么恋爱的曲折经历……

然而后来广为人知的是,张恨水之所以用“恨水”二字,实质是取自南唐后主李煜的《相见欢一词中的名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恨水”。他之所以愿意取用“恨水”二字,只是为了勉励自己要珍惜光阴,不要让时光像水一样白白流逝。于是,张心远后来写小说都用了“恨水”这个笔名。

1924年,张恨水在北京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春明外史》。《春明外史》是张恨水用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方法创作的,在北京的《世界日报》刚刚连载了几天,就引发了北京市民每天下午到报馆门口排队抢购当天报纸的热闹景象。

更让张恨水和报社始料不及的是,当张恨水将《春明外史》中的女主角写到即将死去时,竟然有不少读者给报社写信,请作者张恨水不要让这位可爱的姑娘死去。于是,张恨水就此因《春明外史》而一举成名。

成名之后,“恨水”二字在出版商眼中就变成了利润。所以,张恨水再想换其他笔名也不行了,而他的原名张心远也就此而湮没无闻了。

1926年,张恨水又发表了《金粉世家》这部更为重要的作品,从而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影响。于是,张恨水的名气很快就传遍了大江南北,而上海《新闻报》的副主编严独鹤先生也专程来到北京,为《新闻报》的副刊“快活林”向张恨水约稿。

于是,此后一段时间,张恨水几乎每天都要跑到中山公园的小山上,在那里费心思地构思他的新作品。

不久之后,《啼笑因缘》在上海《新闻报》的“快活林”副刊上连载,随之就轰动了整个上海滩,而赶到上海的张恨水也有幸亲眼目睹了“上至名流权贵,下至风尘少女,一见面就谈论《啼笑因缘》”的火热情景。张恨水就此在上海一炮走红。

不过,张恨水并没有因自己获得了名利而昏了头脑。1928年的“济南惨案”发生后,他立即在自己主编的《世界日报》副刊上发表了一系列短评,来痛斥日军的暴行,并在后来将这一惨案写进了小说《满城风雨》中,来有力地抨击日军的侵华暴行。

1931年,张恨水的长篇小说《啼笑因缘》单行本出版发行,再次引起了轰动,而他的创作也进入了巅峰时期,由此也成为了当时文坛星空中最闪亮的一颗星。

然而就在当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了。饱含爱国情怀的张恨水就以小说为武器抨击日军,发表了许多宣传抗日的作品。

1933年2月,张恨水以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故事写出了《啼笑因缘续集》,并在上海出版。当时,日军重兵威胁,华北随时有落入敌人之手的危险,北平更是日军的一个攻击重点。

日军吞占中国是蓄谋已久的,并且他们也非常清楚,单靠武力是远远不能征服中华民族的,尤其是中华民族有骨气的文化人的心。于是,日军一面重兵威胁华北,一面派出时任日本华北派遣军特务机关长的土肥原贤二中将,专门从事收买拉拢中国知名文化人的勾当。

于是,早在1912年时,就被派到中国进行过特务活动的土肥原贤二使出浑身解数,四处拉拢利诱中国知名人士。

土肥原贤二非常熟悉中国文化,被称为“中国通”。他以自己的一大独特交往方式来对待中华民族的文化人,即:对亲日的文化人,亲而不敬;而对文化界的反日文人,反而曲意逢迎

土肥原贤二向经常在《大公报》发表抨击日军侵华社评的张季鸾示好,在张季鸾过生日时,特意送上用专机从张季鸾家乡运来的土特产,还特地买来秦腔唱片为张季鸾祝寿助兴,但张季鸾不为所动。

土肥原贤二还向当时经常在报刊上发表反日文章,在华北读者中很有影响力的北平人士管翼贤示好。他想方设法与管翼贤取得了联系,并不惜代价利诱和收买管翼贤和他的家人,成功将他拉下水当了汉奸。

土肥原得知张恨水写了含有抗日内容的《啼笑因缘续集》后认为,以张恨水在中国老百姓中的影响,如果能将他拉拢过来,其作用是很大的。

于是,在1935年6月里的一天,土肥原贤二就特地托人带了张恨水的两部著名的长篇小说《春明外史》和《金粉世家》,婉恳张恨水“赐予题签,藉留纪念,以慰景仰大家之忱”。

张恨水见了来人,知道了来意后,很快就识破了土肥原贤二的用心。满怀爱国精神的张恨水哪里肯吃这一套,看着来人递上的土肥原贤二的亲笔信,他淡然一笑,就把土肥原贤二带来的两本书随手放到一边,顺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啼笑因缘续集》,翻到扉页后,二话不说,就提笔在扉页上刷刷写下了亲笔题签:“土肥原先生嘱赠,作者时旅燕京。”

土肥原贤二派来的人看着扉页上的题字签名,大惊失色,赶紧不无担心地劝说张恨水:“你为什么要触怒土肥原呢?今天这样得罪了他,你就不担心你和妻子儿女的安全吗?”

不料,早就把土肥原收买人心的伎俩看得很通透的张恨水却凛然一笑说:“土肥原有恳我题签之雅量,即有任我题何签、赠何书之雅量。否则,王莽谦恭下士之状未成,而反为天下读书人笑也。”

土肥原贤二见到张恨水的赠书和题字签名后,被气得七窍生烟,但是他苦于时机还没有成熟,只好哑巴吃黄连自吞水。在听了张恨水的为何如此题签的解释话语后,土肥原贤二不得不把自己的把戏接着演下去,他果然未敢对张恨水施以毒招。

过了几天后,土肥原贤二竟然还托人向张恨水转达了他的敬意,并极力赞扬《啼笑因缘续集》“描写生动如画,真神笔也”!

张恨水闻言,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恨水无疑是位产量很高的作家之一。在他五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的中长篇小说高达110部,多达2000万字以上,而除此之外的“诗词、散文、杂文、时评”加起来也有1000余万字。

张恨水的读者上有鸿儒,下有白丁。当时在西南联大被尊为“教授之教授”的大学者陈寅恪,身染重疾,双目失明。好友吴宓去看他时,他只要求吴宓为他做一件事:去学校图书馆借张恨水的小说《水浒新传》,每日读给他听。张恨水的小说,使这位病房里的大学者忘却了病痛。

鲁迅的母亲也是张恨水的“小说迷”。鲁迅也是个孝子,每逢张恨水有新书出版,就一定会去书店排队,买回去送给母亲看。

张恨水的小说作品走的是通俗小说创作的道路,大都采用章回体的形式。不过,他并没有死搬硬套旧章回小说的结构,而是将我国的传统小说与现代西方小说的表现手法相融合,进行了新的探索和改进,显示出与旧章回体通俗小说不同的特征。

茅盾对此评价张恨水:“运用章回体而善为扬弃,使章回体延续了新生命的,应当首推张恨水先生。”

张恨水的小说拥有广大的读者群,老舍给予他的评价是:“张恨水是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

1967年2月15日,张恨水因脑溢血发作,在北京病逝,终年72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