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王子求亲,女子让他学会手艺再来,王子因此而逃过一劫

 尔文悦读 2023-05-18 发布于北京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华山脚下的一个贫穷山村里有户姓华的人家。华家有个名叫华子香的女儿,到了婚配年龄时,说媒提亲的人络绎不断,但华子香的家人却以女儿暂不想嫁为由,一一推托了亲事。其实华子香并不是不想嫁,而是在等待着自己的意中人出现。
华子香20岁这一年的秋天,小山村来了一个英俊帅气,衣着打扮都很华贵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在路上偶遇了华子香,便为她的美貌聪慧和言谈举止而倾倒。年轻人发誓要嫁华子香为妻,就找到华家来提亲。
让华家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年轻人竟然是当今国君的大公子赵亦聪。赵亦聪到了华家后才悄悄地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华家人对此很吃惊,唯独华子香却不惊不忧,她对赵亦聪说:“你既然是赵公子,那你会什么手艺呀?
赵亦聪贵为国君之子,从小不愁吃喝,也不愁有无事可做,只是专等着接替父亲做国君,所以他就不以为然地说:“我什么都不会,我是王子,将来就是国君。”
赵亦聪本以为华子香听了他的解释会十分欣喜,可华子香却说:“王子不会手艺。虽然你将来会当国君,可以享福,但你现在还不是,也没有手艺,如果有一天你不是国君了,可怎么生活呀?你要学习一门手艺,我才愿意嫁给你。”
见华子香不愿意就此出嫁,贵为国君之子的赵亦聪只得回家向父王说了自己的遭遇。赵国君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希望他早点结婚生子,见儿子喜欢华子香,而学习一门手艺的条件对儿子来说也不是件坏事,就开始给赵亦聪张罗起学习手艺的事。
出于能让赵亦聪尽快学会一门手艺的考虑,赵国君招来了许多会不同手艺的手艺人。赵国君先问木匠:“你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把你的木匠手艺教会王子?”木匠说:“要五年。”赵亦聪一听就急了:“啊,什么?得五年,那华姑娘肯定等不了我五年。”
赵国君让木匠退后,又问别的手艺人:“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把自己的手艺教会王子,就赏银一千两。”于是,众手艺人纷纷表述了自己的能力。
皮靴匠说,他需要四年;泥瓦匠说他要教二年;而小炉匠却说自己只需要教一年……赵亦聪都嫌时间太长,无奈地摇头否决了。到最后,一个驼背老人家站出来说:“我是制作毡靴的,织一双毡靴只需要一天时间,我能用三天时间教会王子织毡靴。”
赵亦聪一听三天就能学会一门手艺,就非常高兴,嚷嚷着要学织毡靴。赵国君一听却皱起了眉头:好不容易学门手艺竟然是制鞋的,这听起来不太好。于是他就劝儿子再想想,可赵亦聪不以为然,坚持非学不可。赵国君知道自己是一国之君,不能小看织毡靴的手艺,就同意了儿子的想法。
三天后,赵亦聪学会了织毡靴,因为他非常聪明,又肯为了娶到华子香而不惜力气去学,所以他织出来的毡靴几乎达到织了一辈子毡靴的老靴匠的水平。
有了织毡靴的手艺,赵亦聪如愿以偿地娶到了貌美如花的华子香为妻。二人婚后恩爱无比,不久就得了一子,再过了几年,赵国君觉得自己太老了,就把国君之位传给了儿子赵亦聪。
赵亦聪娶了善良贤惠的华子香,有了一个好内助,他这个国君当得很体恤百姓,也深得百姓的拥戴。为了能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有一天,赵亦聪告别妻儿,独自一个人换上普通百姓的装束后,离开王宫到民间体察民情。
出了王宫,赵亦聪就甩掉了悄悄尾随在后的侍卫,一路向东而去。不知道走了多少里路,赵亦聪来到一个小镇上时肚子饿了,就到了一家小饭馆里吃饭。结果这家店是个黑店,女店主招呼人把赵亦聪抓到了地窖中,想要从他身上弄些钱财出来。
被绑进地窖的赵亦聪从另外几个被关着的人口中得知,这家店主先是谋财,然后会杀人灭口。眼看着有人被抓出去后再也没有回来,赵亦聪着实给吓坏了,就思谋着如何才能活着逃出去。
这天轮到赵亦聪丧命了,他被店主提出来就赶紧跪地求饶,说:“求求你们不要杀我,我只是个手艺人,给你们做一双价值千金的毡靴,你们可以拿到宫中去换许多钱财来。”
店主见有更大的利益可图,就同意了赵亦聪的恳求。赵亦聪赶紧加班加点织制了一双上手的毡靴出来,还特意镶了花边。于是店主就让人拿着这款别致的毡靴去宫里献宝换钱。
自从赵亦聪悄悄走出宫后,王后华子香朝思暮想,不知道赵亦聪的踪影,就担心起他的安危来。这天正在思念丈夫的华子香听到有人来献名贵毡靴的消息后,觉得事出有些蹊跷,就叫人出了许多银子收了这双毡靴。
华子香手捧这双毡靴,觉得很是眼熟,她翻来覆去地查看毡靴,终于从镶着的花边里看出了端倪。于是,他立即吩咐侍卫,悄悄跟着那个来献毡靴的人。
几天后,来献毡靴的人回到小镇上的店内,向女店主报告了换得许多银子的好消息。躲在暗处的侍卫知道了事因,一举将女店主的黑店打掉,并救出了国君赵亦聪等人。
原来,赵亦聪在织制毡靴时,特意镶了花边,并在花边里面悄悄绣了一行字:我被关在地窖,七日内来救我,不然会被杀掉。
读而有悟:人常说技多不压身,多学一门手艺,不一定都能派上用场,可当需要时,多一技在身,就会带来一线的希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