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低估的“军神”刘伯承

 茂林之家 2023-05-18 发布于湖南
文章图片1

某次宴会上,川军的熊克武碰上了名唤“阿医生”的德国医生。

阿医生问熊克武:“贵部军官刘伯承近况如何?请代我向他问候。”熊克武不认识此人是谁,含糊称谢。阿医生向他介绍说,刘伯承右眼中弹失明,正是他做手术安装假眼,手术之前,刘伯承说为了保护脑子不受损伤,不希望用麻醉药,阿医生考虑到眼部很难做,使用了麻醉药。

手术过程中,麻醉药性三小时后失效了,刘伯承坐在椅子上,一声不吭,汗水不停地顺着扶手流淌下来。手术后,阿医生问他不痛吗,刘伯承微微一笑说,不过割了70余刀罢了,阿医生又惊又佩,称呼他为军神!

偏偏这个军神一直在熊克武队中,默默无闻。若不是阿医生的赞美,刘伯承可能埋没一生了。熊克武询问部队有无刘伯承此人,得知他早已离开,力排众议把他请回来,任命为九旅参谋长。

带着一副眼镜,装了假眼的刘伯承,看上去一团和气,其实他是杀伐果断,军纪极严之人。

1918年护法战争,刘伯承第九旅与敌交战,对方隔江虎视,渡河点地形不利,强渡几次都被打回,九旅旅长让刘伯承代理营长一职,他厉声下令,只准进不准退,违者军法处置,然后他选了合适的渡河点,身先士卒坐上第一条船,冒着枪林弹雨冲向对岸,抢占滩头阵地。

护法战争后,刘伯承升任为副团长。此人有与文雅面相不符的勇猛,但行事不鲁莽,每次作战,必须亲临一线了解敌情,查勘地形,从主阵地到小土坡小溪流都了然于胸,思考作战时忘记饮食睡眠,开战时又成竹在胸。

刘伯承跟着熊克武四处转战,战功赫赫,从入伍以来到大腿受伤以来,刘伯承在四川军界混了11年之久,对无休止的川战感到了深深的厌倦。

这时候刘伯承开始思考了,跟着四川军阀,连年混战不休,百姓生灵涂炭,这样的打仗意义何在?他在成都认识了两个新朋友,吴玉章与杨闇公,他们的身份是——共产党。

从1923年下半年到1924年年初的几个月里,杨闇公与刘伯承每天长谈8、9小时,他有意介绍刘伯承加入组织,刘伯承还没想好,想要先了解透彻再加入。大腿伤愈后,吴玉章邀请刘伯承离开四川走走看看,刘伯承跟着他去了北京、上海、广州,对共产党的成立经过和活动进行了详细了解,认为他们的理念最符合当时的国情,刘伯承决定加入。

1926年,杨闇公和吴玉章作为介绍人,刘伯承正式加入共产党。

杨闇公在重庆建立了莲花池省党部,谋划在顺庆、泸州发动起义,他在会上宣布成立国民革命军川军各路总指挥部,由刘伯承任总指挥。可是他们没有丰富的起义经验,吃了不少亏。

1927年7月,刘伯承辗转来到了武汉,顺泸起义虽然失败,但刘伯承坚守孤城40多天,名声大噪。武汉国民政府的第二方面军里有很多秘密组织和共产党将领,中央决定让总理在南昌发动起义,军事上需要一个鼎力助手,打仗神鬼莫测,又有顺泸起义经验的刘伯承进入了总理的眼界。

7月下旬,总理和刘伯承到了南昌,出任参谋长,对重大的军事行动进行策划,南昌起义失败之后,刘伯承和贺龙按照上级指示到香港转移,然后去上海找组织。

年底冬天,刘伯承到了上海后,不久就被派去苏联学习,接受了系统的军事教育。到了苏联,他读高级步兵学校,这年他36岁了,中国班30余人,他最大,俄文一窍不通,这对刘伯承来说,小事一桩,忍痛手术不在话下,更何况弯弯曲曲的俄文?

为了攻克俄文,刘伯承深夜跑到室外走廊,苦背俄文单词,数月后,能达到了听课和阅读的进度。高级步兵学校的课程包括了指挥员所要掌握的基本内容,战略学、战术学、地形学、射击学等。刘伯承失去右眼,所以实弹射击勉强及格之外,其他的课门门优秀。

半年后,刘伯承调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开始接受最高级别的军事教育。

1930年,全国红军达到十万之众。8月刘伯承回国,被委任为军委参谋长。

1932年,刘伯承到达瑞金,出任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

办一个学校,培训更多专业干部人才并不是简单的事,首先,苏区的老师不够,也没有教材,刘伯承组织人重新编写教材讲义,自己动手写教材,他才40岁,精力比较旺盛,经常熬夜加班写教材,教材从哪里来,他借鉴了国军和苏军的教材,苏军有一套先进的军事理论,他花了很大的精力,一字一句斟酌翻译苏军战斗条令。

红军的各种军语和名词,都是从国军而来,叫法不规范,刘伯承根据苏军条令,一一重新命名,军官改为指导员,士兵改为战斗员,原来红军没有营级指导员,是刘伯承加上去的新职务。

不仅如此,刘伯承偶尔亲自下场教书,开课时,只穿一套灰色单衣,打着绑腿,笑眯眯地就走进了课堂,态度温和谦逊。他讲课从来不讲晦涩难懂的术语,讲的都是通俗易懂的大白话,有次讲弹道的时候,问大家“子弹出了枪口,是直的还是弯的?”有的说直的,有的说弯的。

刘伯承在黑板上画了个简图,说:“你们都看到过小孩子挺着肚子小便吧?弹道和小孩子小便差不多,你们说是直的还是弯的?”众人哄堂大笑,对于弹道是弧形的这一点,都不再抱有怀疑的态度了。

1932年10月,为红校忙碌的刘伯承被通知到江西宁都参加会议,就在这次会议上,教员被解除了兵权。不久,刘伯承调任红军总参谋长,从五年前率南昌起义军南下转战之后,他重新摸上了指挥权。

教员因为站得高看得远,根据实际情况用兵,刘伯承一肚子的正规苏联军事知识,再加上之前川军战争经验,认为教员的游击战争技术不上台面。

宁都会议后,刘伯承虽然是正规战和游击战博弈中的胜利者,他却和博古不一样,多次反围剿中,不断失败,不得不怀疑苏联的经验真的适用吗?他重新审视教员的游击战术,惊喜地发现,教员好像是......正确的?

他在谋划战役的时候,地形山川都考虑得面面俱到,但是打仗的时候,这些都是死物,最重要的是什么嘛?是红军战士!是武器装备!像这群“乌合之众”,打正规战无疑是死路一条,游击战简直是量身定制的嘛!

他放下了成见,潜心研究游击战术,他本来军事造诣就高,一事通万事通,根据打仗经验再加上大量实地调研,写出了很多军事论文 《关于加强游击战争的领导问题》、《现在游击队要解答的问题》、《游击队穿过敌封锁线到其后方开展游击战争的几个教训》。

著名的遵义会议,教员出山了,重掌红军大权,刘伯承的思维转变比张闻天、王稼祥早了一年,深得教员赏识,俩人合作默契,一手导演了强渡金沙江、大渡河的战斗,刘伯承和小叶丹结拜,抗战开始的时候,刘伯承空降到129师做师长,刘伯承的指挥艺术配合教员的文章,妙之毫巅。

解放战争的前两年,却是刘伯承军事生涯的高光时刻。他和邓小平千里跃进大别山,总导演就是教员。

解放战争刚爆发的时候,教员让刘邓、陈粟大军主动向国统区进攻,为他们规划了两个阶段的作战任务。

第一阶段是李先念在中原大地牵制国军,刘邓大军、陈粟大军在根据地打歼灭战

第二阶段是两只大军南下会合李先念,攻占信阳、大别山和安庆。

因为教员知道,在他掌控下的各个根据地人口只有一亿多,大部分都是穷乡僻壤,经济不这么发达,而蒋介石有3亿人口,大部分城市,和美国的援助。死守根据地,大打消耗战是最不明智的下策!所以要主动出击!

解放战争初期,蒋介石是占据主动的,胡宗南对陕北的军事进攻,消耗陕北的人力物力,人口大幅度减少,耕地面积缩水,粮食产量降低,物价疯狂上涨,陕北经济很危险,同时战争次数频繁,离开队伍的人很多。

蒋介石的大战略就是消耗教员的经济,教员决定主动出击,消耗蒋介石的经济,让解放区休养生息,所以一定要让解放军战士到外线作战,让占领解放区的国军引出来。

那么,能完成外线作战任务的有三支晋冀鲁豫的刘邓大军、山东的陈粟大军、陈谢兵团。最适合做主力的,便是刘邓大军。

1947年7月23日,教员给刘邓发电报:“集中全军休整十天左右,除扫清过路小敌及民团外,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

这时候刘邓大军在豫北所向披靡,在鲁西歼灭国军5万人,缴获的枪炮、电台、汽车不计其数,发展到12万人,刘伯承和邓小平接到了教员的电报,放弃根据地出去打仗,他俩不太理解,一脸懵逼,孤军深入非常危险,黄巢、太平天国的李开芳北伐、石达开西征,都失败了。

有了历史的惨痛教训,刘伯承和邓小平非常担心,他们回电说“完全拥护所示方针,但目前南下有困难。”困难有炮弹消耗、俘虏安置问题、经费只有数十亿法币,都对南下有很大的影响,希望教员给他们时间做好充足准备工作。

7月29日,教员回电“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如陈谢和刘邓不能在两个月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军一部,协助陕北打开局面,陕北不能支持,则两个月后胡军可能东调,你们困难亦将增加。”

刘伯承明白了,在大战略上,只有教员和中共枢纽在,解放战争才是有价值,吸引敌军离开陕北,以便日后全国战略大反攻,刘邓决定执行教员的命令,直接回电半个月后行动,直出大别山。

8月7日黄昏,刘邓大军分三路南下,一路过敌占区,重武器都扔掉了,28日进入大别山区,基本上是人手一杆步枪,其他的重武器和粮食衣物都没有。陈毅和粟裕、陈赓和谢富治的部队,分别从东西两侧南下,解放战争至此转入反攻阶段。

虽然刘邓在大别山损兵折将,12万人减员到5.8万人,但这是战术的损失,在全国战略反攻的层面,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非常成功!

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刘伯承的高光时刻,不仅解了革命战争的危机,也完美配合了远在陕北的教员、彭德怀。

解放战争后,刘伯承战功赫赫,被评为元帅,他到南京办军校,学习苏联让解放军正规化、现代化。之后由于这个那个的原因,刘伯承1958年全部淡出军队,是开国将帅里最早离开军队的。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最早淡出军队的刘伯承,反而避开了未来各种风波,平平安安的活到80年代。

1980年9月,邓小平已经恢复工作,开始执掌中国政局。过了两年,中共给刘伯承发了致敬信,肯定了他的功绩,批准了《刘伯承军事文选》出版。

1986年,刘伯承去世。他从始至终都相信教员和党,没有他们的存在,刘伯承不会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成就,元帅从何评起?他愿意在党的领导下,做教员的学生,为人民服务,将来去世了,在他的墓碑上,题上“中国布尔什维克刘伯承之墓”,这是他最大的光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