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海拾贝·王军伟中国画作品展

 名人百科网 2023-05-18 发布于北京

周桃华龍華軒画馆监制

艺海拾贝·王军伟中国画作品展
主办单位: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省中国画学会、河南省美术馆、当代岭南艺术研究院
协办单位: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
当代岭南公共教育
承办单位:广州鲁逸文化
总策划\策展人:许晓生
执行策划:林润鸿
展览时间:2023年05月19日-2023年05月30日
展览地点:河南省美术馆(郑州市郑东新区
商务内环路1号)1、2号展厅
开幕时间:2023年05月20日下午3:00

个人简历
王军伟(钧纬),生于河南郏县,现居广州。先后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暨南大学书法研究所、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画院,师从方楚雄、曹宝麟、苏百钧、莫晓松。作品被多家美术馆和私人机构收藏。出版个人画集、合集多部。在国内外举办多次个展和联展。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李可染青年画院画家、佛山市艺术创作院·佛山画院院聘画家、广州高剑父纪念馆·春睡画院副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者:曹宝麟
暨南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军伟,一看就是文革中出生而带有时代标记的名字。后来我经其请求为改同音的“钧纬”,颇有宏阔气势,大获其心,即刻就用了。我想,无论伟岸还是经纬,都与他契合相趁。他是河南郏县人氏,中原水土养成敦实的身材,而性格也大气随和,我从未看过他纠结细末、疾言厉色。至于经纬,早已把他定位于广东了。

我们的师生缘分是因为书法。我所办的面向社会的书法研修班,连续几届都有画家从学。林淑然是王钧纬的师母,她自降身份,甘成同学,影响了很多方门弟子和广美学生。当然,林老师书法的进步等于现身说法,让更多自感书画脱节的丹青手们蜂拥而至。王钧纬报名时已经额满,他被我允许插班,可谓是冥冥之中的神示!

王钧纬的楷书基础本来就不错,但上课的认真从不旷缺,而且临帖的专注更赢得我的好感。作为画家,对于形象准确的把握有天然优势,钧纬所从事的工笔,准确如仅得形骸,仍难免俗格。钧纬送我泥金扇面作生日礼物,所画翎毛花卉格调已至中流以上,而静美的书法让他在落款上更提升了档次。

郏县是苏东坡埋骨之地,父弟似只是衣冠冢。但只要东坡的灵魂在,这儿生长的人不会没有灵气。我觉得王钧纬不仅仅有很高的悟性,而且永不自满,不断精进。他这两年一直追随在苏百钧先生门下,成为他的得意弟子。此外他发现俗叫鱼鹰的鸬鹚是很少有人描绘的,他力图为它们的生存状态写照,摄其生机,写其异禀,成为独创一格的专家应是指日可待的。
钧纬勉哉!

拾贝之迹-王军伟花鸟画艺术之路

作者I翁毓衔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
上海大学博士后

军伟兄自幼习画,年少有成,早在其大学毕业时就已成功举办个展,并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间笔耕不辍,获奖无数,又问道于南北,兼取各家所长,画艺精进中逐渐形成了自我的语言风格。可以说,军伟兄已游艺多年,今以“艺海拾贝”为其画集题签,亦可谓是其对自我习画以来的阶段性总结。

贝之于海,如繁星之于宇宙,而中国画的艺海之深广,所含盖的绝不止于丰富的技法语言与表现题材,还包含其背后所遵循人与自然万物关系的哲思观念。宇宙无量,然繁星或有坍缩陨毁,在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并非所有画技法理与画学思想都能流传至今,其亦是经过大浪淘沙方能留存于可拾得处。由此可见,“艺海拾贝”之于中国画而言,一者见其所涉之广博,二者知其可得之有限,故习画者以有限之力博涉此中,其专注之处当在于“拾”。

“拾”具体呈现为学与用的实践,这两点军伟兄学艺以来未曾间断。2009年,军伟兄进入广州美术学院,随方楚雄老师进行系统的花鸟画研习,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又吸收了岭南画派的对景写生之法,使其花鸟画风貌为之一变。在此期间,其行迹布及热带雨林与各植物园,目及草木无不能入画,故在题材的表现与创作的尺幅上皆有所突破。而这一时期频繁的写生活动亦收获颇丰,一来置身于大自然中对以造化为师有深刻的体悟,二来也为其这一阶段的系列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储备,作品《版纳印象》《自然之声》《棕榈树》皆出于此,可谓拾得于造化处。

中国画之线条实归乎于用笔,其中工笔花鸟尤以骨法用笔写万物生气,而以书入画有裨于骨法,知者由其笔法可辩笔笔生发与徒以线描廓之间的差别,故书法修养亦是判见画者高下的重要因素之一。军伟兄深谙此理,决定于笔墨处继续精进,故又进入暨南大学随曹宝麟先生研习书法。其间兼临五体,精研碑帖,尤好褚遂良《阴符经》寓拙于巧,圆转方折间骨力内藏,这也为其后将书法用笔充分融入个人情感的境界打下基础。所谓书画同源,这一阶段于碑帖之中所得书之体势与用笔之法,皆潜移默化地影响其花鸟画创作中笔线与章法的经营意识,可谓拾得于笔墨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军伟兄在完成书法的研修课程后,次月即北上京城,开始随苏百钧老师对工笔花鸟画创作进行针对性的研习。如果说在此之前的学习经历解决的是观察方法、笔墨技法等问题,那么这一阶段则是在造化与笔墨之中逐渐寻得我法,万物与我观照,笔墨写我心源。由此,物象经我心源处而有立意,本于立意而由笔墨写出,所成画迹即我心源之境。这一点恰如其分地体现在这一时期创作的鱼鹰系列作品之中。在白洋淀荷塘景致的诗境中,鱼鹰的英姿使军伟兄忆起儿时家乡的印象,故得稿无数,作《月是故乡明》《月光》《烟波江上有人家》《渔歌晚唱》等数帧,意境皆恬静淡然,尤可见兄安然自适之心境,亦可谓拾得于心源处。

正如前文所述,中国画所涉广博,而“拾”的方式体现了面对深厚传统的浩繁时自觉主观的抉择可能,颇有化古今佳者为我法之意。换言之,“拾”的背后反映的是一种抉择与取舍,而拾得于手中后决定去留的不再是艺海浪涛,而是由主体的艺术修养、人生阅历等因素构建的主观审美体系决定的。在不断拾取吸收与此系统相匹配的元素而后或有质变,此过程须理径明透,识量宏远,加之以学力,参之以见闻,沈芥舟谓之“存质”。由此可见,艺海拾贝的过程即是抉择,亦是修养,而军伟兄正是秉持拾贝的心态,既在广博的传统古法中有所取舍,亦在转益多师后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并继续向前开拓探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