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痹证论治

 虚竹怀远 2023-05-18 发布于山东

痹证

痹是闭阻不通之意,不通则痛,痹证的主要特点是疼痛。痹证的发生是由于素体虚弱,阳气不足,卫外不固,以致风,寒、湿、热邪等乘虚而袭人,使肌肉、关节、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而为痹证。本病以肌肉、关节、经络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麻木、瘦楚、层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为其临床主要表现。本病的主要病机为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三邪入侵,壅蔽经络,乱于真气,血气不能照常宣行,邪气不能随时祛散,久闭成痹。风气胜者为行痹,其特点疼痛之处游走不定。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寒气胜者为痛痹,其特点是疼痛严重,痛处固定,见寒加重,得温痛减。寒为阴邪,寒凝不通,不通则痛。湿气胜者为着痹,其特点是疼痛重着,或麻木不仁。湿邪粘滞,故病程缠绵不易速愈。感受热邪或郁久化热,而为热痹,其特点为局部灼热红肿,得冷则舒,热邪壅于经络、关节,气血郁滞不通而痛。

治疗痹证以祛邪通络为大法,用药以胜者为主,兼病佐之。行痹以疏风为主,祛寒利湿佐之,参以行之。痛痹以散寒为主,佐以渗湿祛风,参以壮火。着痹以祛湿为主,佐以逐寒祛风,参以健脾益气。热痹以清热为主,佐以疏风邪湿,参以活血。

1.梁××女47岁エ人

证见:周身关节痠痛,身倦乏力,眩晕身重,巳有三月。血沉为30毫米/小时,类风湿因子胶乳凝集试验为阳性。西医

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舌红苔薄白,脉象弦滑细。

证属:痰瘀凝滞,经络阻塞。

方拟:化痰除瘀,益气通络。

茯苓20克    橘红20克   半复10克   白芥子10克    当归10克    黄芪10克    防风10克

鸡血藤20克    防己10克    丹参15克    桑枝30克    羌活10克    独活10克    水煎服五付

连续服药十五付,除肩肘关节略有疼痛,其他症状俱除。

羌活10克    桑枝30克   黄芪20克    姜黄10克    防风10克    防己10克    桃仁10克

鸡血藤20克    当归10克    橘红20克    地龙6克    服药十付关节痛止,血沉为19毫米/小时,类风湿因子胶乳凝集试验为阴性。

按语

羌活、独活为祛风胜湿之主要药物。羌活能祛上部风湿,独活能祛下部风湿,二药合用疏散周身风湿,舒利关节而止痹痛。二陈汤治痰之基础方,重理橘红理气化痰,气顺则痰降,气化则痰消。片姜黄活血行气之力强,能横行肢臂,臂病用之甚佳。

2.靳××女17岁农民

证见:脚踝、膝关节肿痛已有一年、经多方诊治罔效。近半年纳差消瘦,夜寐不宁,闭经半年。舌苔薄白,脉象弦滑。

证属:寒湿邪胜,肝肾两虚,气血痹阻。

方拟:补益肝肾,散寒除湿,活血通络。

独活10克    牛膝20克    生熟地各30克    白芍20克    川芎10克     当归10 克    寄生20克

山药15克    扁豆10克    白术10克    内金10克    防风10克    水煎服五付。

服药十付后,月经行,关节疼痛减轻,继守原方加地龙10克、防己10克。

服药十五付,关节肿痛俱消,可参加轻微劳动,仍纳差不甘,乏力,继宗前法加减。

独活10克    寄生20克    牛膝20克    秦艽10克    山药15克   扁豆10克    白术10克   内金10克

地龙10克    丹参10克    白芍20克    连续服药半月,参加农业劳动。

按语

痹证日久,气血两虚,肝肾不足,风湿寒邪留着不去,经脉不通,气血不足而为病。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祛风湿,止痹痛,补气血,益肝肾。用山扁术金汤调脾胃,保中州。祛邪扶正,气血充足而风寒湿除,肝肾强健而痹痛病除。

3.汤××女20岁农民

证见:二周前劳动后,突然两膝关节肿痛,行走困车,肿处皮肤略红发热,伴有心烦急躁,腰痛黄带。舌红苔黄,脉象滑数。

证属:三邪外衰,痹于经络,郁闭化热。

方拟:祛风利湿,清热散痹。

苍术15克    黄柏15克   牛膝15克    薏苡仁15克    桑枝20克    知母10克    桂枝10克

石膏20克    地龙10克    木瓜10克    甘草10克    水煎服五付。

服药五付后可以下地活动,再服五付关节肿痛消失,仍有乏力,腰痠,方拟调和肝脾。

柴胡15克    当归10克    白芍10克    茯苓15克    牛膝15克    木瓜10克    山药15克

白术10克    扁豆10克    内金10克    甘草10克

按语

风寒湿三邪杂至,痹于经络,关节郁闭化热而为热痹,方用四妙散合白虎加桂枝汤,清热利湿,散风通痹。痹证即要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法则认真辨证,同时也要参考主要化验指标,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组方时应注意到药物之间的配伍和利弊关系。祛风散寒燥湿的药物不可用之过多,要在辨证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补气,养应,滋阴,和阳等药物相佐。这样才能控制其偏盛,以保证能够较长时期服药而不会出现副作用。治疗后期要重用调脾益胃之品,以更充实气血,促其早口康复。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立即处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该文章已关闭评论功能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