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荐书||钱穆之女钱辉回忆录:父母教我当老师

 竹山一枝秀pfxh 2023-05-18 发布于江西

图片

《两代弦歌三春晖》 钱辉 著   

2022年11月 

两代弦歌
三 春 晖


      

史学大师钱穆先生之女钱辉回忆录

记录一家人悲欢离合的往事

再现江南社会的真实历史

两代弦歌不辍,教育经验启迪世人

自 序:父母教我当教师

文 / 钱辉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说起我对父母亲的认识,那是在中年以后才开始的。我出生于1940 年,算来,今年虚八十三岁了。

我从十来岁就得到警告,要“划清界限”,这四个字震耳欲聋。懵懂年幼的我,不知道父亲、母亲是什么样的人。我把我对他们的爱恋,藏在我的心的深处。浮现在脑海的,是一些问题,一些无解的问题:我该不该爱他们?我该不该敬他们?父亲、母亲究竟是怎样的人?界限,究竟是怎样的线?

后四十年,是寻求答案的四十年。

我在母亲膝下,生活了十八年。后来回忆起一幕幕发生的故事,像食草动物的反刍,在反复的咀嚼、回忆与思考中,我认识了内在的本真,可以说是温故而知新。母亲的引导,让我从一个城市里长大的娇娇妹,走向了乡村,逐渐成长为一个能赤脚在田埂上奔跑,能栽秧割麦的乡村教师。母亲因病离开学校,虽然长期不在讲台,但是她的社会形象仍是教师的形象,得到周围群众的认可。直到几十年后,女儿行走西山,走过镇夏老街,还遇到街坊邻居,跟她说起当年的张老师……

在母亲离开我之后不久,继母来到我的生活中。前后二十年,她多次来大陆,为父亲寻找墓地,为父亲出版全集,举办国学夏令营,跑了很多地方,做了很多事情。我有机会和她一起,做她的助手,了解她的想法做法。我们之间建立了亦师亦友、亦姐亦母的亲密关系。我对她深刻的印象就是认真、努力。

她非常关心西山的发展,选择落户西山后,她曾经想为西山群众的读书阅览做一点事情。她两次为太湖西山大桥建设捐款。在我们到台湾去游览时,她用了相当多的时间,叫我们去参观台湾的农业,希望对西山的农业农村发展有所帮助。

我曾陪她到过上海、南京、杭州、广州、北京,有不少时间可以交谈,但所谈大多围绕工作,极少谈到生活。说到生活,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爸爸喜欢红烧肉,继母能烧好吃的肉。“一醋、二糖、三酱油、四黄酒”,配方绝佳,焖出来的是肥而不腻的鲜美的红烧肉,于是,这“一二三四”经常上我们家的餐桌。

对父亲的了解却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只有几十天的共同生活,其他都是通过听新亚学子、素书楼弟子的讲述,读他们的文章,看父亲自己的著作来了解他。

《师友杂忆》里记录了他十年乡村小学的教学经历。书中提到了一个叫杨锡麟的孩子,父亲作为小学校长,对待他的方式,跟父亲作为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形声字、学写作文,都非常生动地体现了作为乡村教师的父亲的形象。这激发了同样做乡村小学教师的我,对于小学教育思考和努力实践的热情。

《新亚遗铎》中记录了父亲对大学生们的谆谆教导。许多文字,比如“求学与做人,贵能齐头并进,更贵能融通合一”,好像我在礼堂里亲自聆听他的演讲,探索人生的道理;“培养情趣,提高境界”,提醒我要过好日子,做好中国人。

图片


对父母亲的认识,在这种阅读思考当中逐渐清晰:做教师的人生是不断求问、终身学习和修养自己的过程。父亲七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从十几岁到九十几岁,学不厌,教不倦,他的自学与教人的精神,是多么令人敬佩。这就是父母亲留给我的巨大精神财富,我为自己有三十整年的从教经历,感到充实和满足。

对父亲、母亲的认识太晚,向父母亲的学习和努力实践还很不够,直到现在,还要学习他们如何面对年老、多病、体衰,一息尚存,还要继续努力学习。

2022 年6 月12 日



直接点击订购

关于作者

钱辉,钱穆先生之女,1940年10月出生,江苏苏州人。1957年起从教三十年。1980年起,先后担任吴县人大代表、苏州市人大代表、江苏省人大代表。曾为吴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01年退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