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性与美学光辉的形成:从古希腊浮雕探析古希腊文化的精神世界

 行云流水vmmxd6 2023-05-19 发布于辽宁

如果说文字艺术在字里行间中暗喻了古希腊人对自由民主的追求,那么浮雕艺术则通过美学元素的具象化呈现来展现古希腊艺术家对美的热爱跟追捧。

在充斥着人性和美学光辉的古希腊浮雕作品中,人们往往能感受到一种“理想化的真实感”,而这种将艺术与现实有机融合在一起的作品也向后世展现着古希腊文化独特的精神内涵。

一:古希腊浮雕艺术的起源

与诞生在爱琴海之畔的其他艺术形式类似,浮雕艺术的产生与海洋文明传承下来的自由探索精神以及古希腊文化的内容风格是分不开关系的。

公元前20世纪到公元前12世纪,盛极一时的克里特-迈锡尼文明在建筑跟艺术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从样式风格来看,常见于宫廷建筑中的浮雕与壁画装饰部分继承了古埃及艺术跟两河文明的特征,以铺陈式构图与平面化造型相结合的方式对“艺术本身”进行了深度发掘。

这种极具个性化的浮雕创作风格延续到了古希腊时期,让民主城邦统治下的浮雕作品展现出了浓厚的艺术审美特征;而古希腊雕塑家们的“审美对象”则是“客观化”的精神世界。

在奥林匹斯神系“如日中天”的那个时代,神话传说跟体育竞技毫无意外的成为了浮雕创作最重要的题材来源。

对信奉多神论的古希腊人来说,将与人“同形同性”的神刻画到浮雕作品中既是他们表达崇敬之心的一种方式,也是他们展现自由跟个体精神的一种手段。

用席勒的话来说:

“希腊人不是崇拜自然物,而是将自己的精神当作神来崇拜”。

古希腊浮雕作品中的“神”,其实质就是觉醒了自我意识的人的精神化形象。

除神话题材外,体育运动同样是浮雕作品创作母题之一;在热衷运动跟冒险的古希腊人看来,健美的肌肉跟强健的体魄是最能展现“人之美”的元素;因为它让凡人拥有了成为英雄的潜质,也让人们得以在运动中获得靠近神明的机会。

而随着人们将获胜运动员的形象以浮雕或雕塑形式记录下来,体育精神也获得了具象化的承载载体。

从某种程度来说,古希腊浮雕正是源于爱琴海文明对艺术之美和个体精神的不断追求;通过将建筑与绘画美学集合起来,古希腊的雕塑家们成功找到了记录个体追求的方法,并将自我意识融入到了神话传说与英雄形象之中。

二:古希腊浮雕作品的艺术流变与精神内涵

由于古希腊浮雕作品中无不带有浓厚的个体意识跟自由精神,所以这一时期的浮雕艺术风格其实是随着外在“秩序”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在公元前八世纪迎来了全面复苏的古希腊浮雕艺术迅速进入了高产丰收阶段;在被称为古风时期的200年里,古希腊浮雕高度继承了克里特——迈锡尼文明的创作风格,将古埃及艺术中的装饰化和建筑化趋势进行了扬弃,让人们看到了古埃及“公式之美”与浮雕艺术的有机结合。

古风时期的古希腊雕塑家们试图将数学规律运用到极致,通过自然写实的人体比例和最具美感的构图分割来展现一切形式的自然之美。

造型风格上,这一时期的浮雕作品延续了人物形象正面律和服饰细节几何化的创作风格,将总体写实与局部夸张有机结合了起来,让艺术形象拥有了更强的立体感跟表现力。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一时期的浮雕创作主题大多为神话传说,所以雕塑家们在作品细节中着重展现了人对于“神之美”的理解。

与古埃及浮雕作品中的神明形象略有不同,古希腊神庙中的神祇浮雕大多神情从容体态优雅丰盈,是凡人形象与极致美学元素集合而成的产物。

古风时期过后,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希波战争改变了城邦时代的政治格局,也让古希腊人对个体的智慧跟力量有了更深层次的渴望。

这种改变赋予了古希腊浮雕艺术更强烈的风格化特征,使浮雕折射出了古希腊城邦的繁盛发展现状。

随着以神庙为代表的大型公共建筑出现,古希腊浮雕艺术开始进入古典时期;这一时期的浮雕作品充分适应了城邦繁荣化发展的需要,将古希腊人在艺术、科技等方面取得的最高成就融入了创作之中。

仅从遍布神庙内部各处的大量浮雕作品就不难看出,浮雕已经成为了建筑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浮雕创作者来说,不同位置、不同数量大小的浮雕作品都是在综合考虑了题材内容和光影布局等多方面因素后才决定绘制的,是艺术性与宗教性的极致美学结合。

从绘制在帕特农神庙门楣上的《命运三女神》浮雕中也不难看出,形态极致优美,装饰繁复华丽的命运女神们正是古希腊人探寻命运真谛行为的具象化展现。

除了在浮雕创作细节中融入更多“人文美学”元素外,这一时期的浮雕作品也开始从扁平化向立体化方向发展了。

与“二维化”的壁画艺术不同,致力于赋予艺术主体思想灵魂的浮雕作品是向着三维方向发展的,因为立体化的创作形象能更凸显这一时期古希腊人自主意识的觉醒。

因此,在综合衡量了不同观察角度下作品的不同呈现形式后,雕塑家们开始以圆雕方式增加作品的深度和细节。

与“剪影式”浮雕创作不同,更注重光影效果和视觉冲击力的圆雕技法让雕塑主体真正走向了三维。

这种雕塑技巧能让观者生出一种雕塑形象直接“贴”在了墙面底座上的真实感,让作品的观赏性得到显著增强;而在赋予作品立体性的同时,圆雕技法也给浮雕作品留下了更多创作空间,让作品在突出重点人物的同时也能兼顾情节内涵,给观者一种层次性的审美体验。

到了希腊化时期,连年不断的战争和尖锐的社会问题让古希腊人的关注重点彻底从神转向了人,而浮雕创作的风格跟内容也因此变得愈发多样。

这一时期,反映市民生活场景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明显增加,“完美的”神也被平凡的,更具戏剧张力的人所取代。

在《拉奥孔》、《萨摩色雷斯的胜利女神》这类作品中,人们还能直观感受到古希腊文明与外族文明的交融碰撞;这种碰撞既反应了城邦文明“摇摇欲坠”的现状,也让古希腊浮雕作品逐步走出了庄重严肃的范式,向着力量感和世俗化方向发展。

从整体上看,古希腊浮雕艺术的发展历程与古希腊文化的演变趋势是一致的;随着“人本意识”逐步觉醒,浮雕艺术也从极致的美学追求发展为了美学外在与精神内在的有机结合。

三:古希腊浮雕艺术背后的“理想”

对生活在不同时期的古希腊浮雕艺术家来说,对文化内涵和风向的不同解读往往会让他们的作品产生不同的精神内涵。

用《艺术哲学》一书中的话来说:

就是在将个体意识融入创作当中时,浮雕艺术家们往往“能体会到并去别处事物的主要特征,有系统的变动各部分的原有关系,并根据自己的观念,将事物加以改变后再现出来。”

这种精神层面的再加工赋予了客观存在以主观情感,让浮雕艺术兼具了现实性和理想性特征;具体来说,古希腊浮雕艺术背后的理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对勇气和英雄气概的向往。

从浮雕创作者们对神祇和凡人英雄形象的刻画中不难看出,富有力量美感的肌肉线条几乎无处不在;这种力量感既来源于凡人对神明的崇敬之心,也来自古希腊人对勇气和力量的向往。

对普通人来说,即便是无法达到神祇和英雄的高度,也渴望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获得与命运抗争的力量。也正是这种对力量的渴望引导着当时的人们探索世界,寻找自我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其次,是对和谐与美的不懈追求。

在大多数古希腊浮雕作品身上,人们都能感受到一种集庄严、宁静与美学元素于一体的和谐之感;这种和谐之美与神祇形象散发的高大光辉有关,也与古希腊人虔诚的宗教情结分不开关系。

由于这类浮雕作品带给了人们或光明伟岸的美学体验,或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悲剧之美的高尚情操,所以浮雕艺术也成为了一种和谐美学元素的集中展现。

总的来说,古希腊浮雕艺术背后的理想追求就是人们对哲学之美和生活之美的思考;这种思考丰富了浮雕创作的题材内涵,将古希腊人的精神诉求折射到了创作细节当中。

小结:

对美学元素的不懈追求赋予了古希腊浮雕艺术旺盛的生命力,使其成为了建筑美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探寻自我价值,不断探索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古希腊人将自身的精神向往浓缩到了浮雕创作之中,让这种集写实与抽象美学于一体的艺术形式得以不断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