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的日子(二十四)

 寒林萤火 2023-05-19 发布于北京

64

读完鲍勃·伦传记,路转粉,打算把他的专辑听一遍,有557张,是个高产的创作人和音乐人,诗人气质的音乐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鲍勃·迪伦的第二张唱片封面上的女孩是他的初恋女友苏兹·罗图洛。

6月8日

月光落在左手上-余秀华。
诗歌很难用多少首在计算,因为有些不能成为一首,可能只是几句,还是用字数更合适。不是版权页的字数,而是word实际字数。据说余秀华写了2000多首诗。不过她的诗集,我更喜欢的是《我们爱过又忘记》。她说诗歌是她的拐杖。我想诗歌更是一种陪伴,给孤独、冰冷又幽暗的岁月里打开一盏长明灯。

6月9日

画即有诗,有诗即有画,诗之法亦画之法,画之法亦诗之法。以诗意求画,画中有诗,以画意求诗,诗中有画,诗意画境,画意诗境。诗乃无形画,画乃有形诗。

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沈力
陈传席先生《悔晚斋臆语》一书,“感觉悟”篇云:“由感而觉,有觉而悟。凡书画诗文之成大功者必经此三境界。” 

6月22日 

“冬”乎哉?茅舍戴雪,龟缩于寒野之上。田地半是冰冻。树林里如怒涛狂吼,那是“冬”的声音。干枯的芦苇上挂着残雪,沙沙作响。干透了,枯透了,那声音仿佛撕裂了我的心灵。
春,再不会来了吗?(冬)

春时樱,秋时叶。

落木寒山,翠松几点。萧散之致,可画可歌。
“山中人自正”。(秋)

6月25日

我不认为记日记是年轻人的事。年轻人记日记有一种危险,像希腊神话中只爱自己的美少年纳喀索斯,极易沉浸在自我意识中。如果一本日记要对作者、对读者有价值的话,作者必须要客观地记录自己当时当地所体验到的。记日记的全部要旨就在于抓住正在进行中的事。至于具体内容则不应是记叙,而是分析自己所得经验,至少努力归纳出最本质的东西。第二——这点比较奇怪——能使读者感到兴奋的常常是日记中的细节琐事。除了他们自身,很少有年轻人去仔细观察任何外界的东西。然后是内容产生的背景——这是指一个人的阅历及思维情感方面的经验——年轻人在这方面是很浅薄的。问题的核心是,我的意思是说,日记中不常都是自我。
自传是“我所记忆的东西”,而日记必须是“我现在的情形,此刻所发生的事”。

她在书里提到一句,人们之间的关系无论多深,总会有些冲突。我一直以为人与人之间会因为感情的深厚而化解冲突,甚至不会存在太多矛盾。我低估了它,即使用情至深,也会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对一些问题的解读,出现偏差。冲突和矛盾才是考验,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反倒年纪越大越容易理解他人,太年轻太容易冲动,也容易失去人生中一些特别重要的东西。

最近重温我的前半生,彻底被贺涵洗脑,脑子没白洗,说好听了这叫灵魂按摩师。有时候活得清醒一点,是为了成功路上少犯错误,减少失去的概率,避免重蹈覆辙。能帮助别人的前提,首先要学会疏解自己。

很热了,热醒了。这个月读的书很少,不到十本,有时候天气热很难安静下来。。很多书穿插着翻翻看。周围很多人都不怎么坚持读书的,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还在做书。。我常常读书,都没有什么自信做好书。。

这两天看萨藤的《海边小屋》,之前读过她的《独居日记》。还有一本叫《过去的痛》。准备今年三本读完。有些老年人的生活也很有趣,虽然年纪越大孤独感更强一些,但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更和谐、沉静。希望将来可以有一幢靠海的房子孤独终老。。

6月26日

最近一首诗都写不出来,非常郁闷。无趣的人生。
顺手翻了一本诗选,安德拉德,我并不知道他是谁,也不想管他是谁,反正不是叶芝、惠特曼,或是兰波。他创作的苦闷随处可见。

6月27日

多年前读过的一篇汪晖写的随笔,是我最喜欢的一篇。很多年过去了,再次读起,顿感怅然失落,还有悠长又无尽的苦涩。 

6月28日

今天才知道原来这首诗是海子写的。

你来人间一趟,
你要看太阳。
和你的心上人,
一起走在路上,
了解他(她)
也要了解太阳。 

——海子·夏天的太阳

你可以嘲笑一个皇帝的富有,但你却不能嘲笑一个诗人的贫穷。海子的日常生活基本是这样的:每天晚上写作直至第二天早上7点,整个上午睡觉,整个下午读书,间或吃点东西,晚上7点以后继续开始工作。

一禾称他为赤子”——单纯,敏锐,富于创造性;同时急躁,易于受到害,迷恋于荒凉的泥土,他所关心和坚信的是那些正在消亡而又必将在永恒的高度放射金辉的事物。

今天开始海子全集。

6月30日

自从发现微信读书可以听书,现在更喜欢听,唯一不好的一点就是很容易忘了听了什么。我很容易记住文字,但记不住话语,自己说过的话也一样,常常忘记说过什么。可能做书这些年,听力退化,视力反倒更好了。所以一边听还是要在某些重点的部分做些标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