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沧州迷踪拳

 兰溪歌 2023-05-19 发布于山东

折叠 编辑本段 简介

沧州迷踪拳

古拳谱记载迷踪拳:"此拳根系山东兖州府,蔓延河北沧州城,岱岳孙通寻武师,投奔兖州学迷踪,艺成尊师访高友,大江南北走遍城,广征博采艺大进,白全盛艰又入少林演武厅,三番五次再改进,炉火纯青集大成,回乡探师逢师妹,切磋武功动刀兵,误伤少罪盛匪师妹张玉兰,愧对恩师无自容,外走他乡传武艺,最后定居沧州城(现姚官屯),继续收徒数百个,从此迷踪沧州生。"

此拳传至沧州,青县为清朝乾隆中期,已有二百多年,其时求试山东兖州张先师的亲传枣旬糠弟备判晚子孙通练习迷踪艺达到炉火纯青。因误伤其师妹犯下命案逃离山东来到沧州传下迷踪拳。

折叠 编辑本段 分支

根希少永据当时孙通传艺区域大体可分为五支:

第一支:沧县苏家园的吕铜锤为代表。此支传播面为沧州东北部,含黄骅、青县。周达、王玉山、黄德贵、吴凤山、杨金榜、王长荣、黄凤山、左清和是近代当地名师。此支第八代传人杨玉周、褚学发、李玉川、张义田、胡广明、刘永泽、王树田、李玉桥、刘俊琦等在各地广招弟子传授此艺,并于公元2001年经政府批准成立了青县迷踪拳研究会,并将此艺著书发表。

第二支:东光县的霍旭武为代表。此支后来迁居静海小南河村。此支在传播中有创新改造,编有"霍式练拳七十二式"。霍旭武之孙霍元甲在清朝末年应上海陈公哲之邀创"精武馆"验局蒸并挫败洋人大力士而闻名中外。

第三支:沧州东郊的陈万善为代表。此支陈凤岐、陈友亮成为当代名师,并于1992年将此艺著书并译成英文版在国内外发行。

第四支:沧州李龙屯庙内住持智元和尚为代表。此支在其周围各村广为传播,清末出硬功名家上官长元,人称"官铁人"。

第五支:沧县科牛余氏为代表。余传高家口刘氏、刘传高氏,后辈高玉廷是传播该拳的佼佼者。

遵照孙通遗嘱,在其授徒区域,将其恩师张先师排为第一世。

迷踪拳在沧州、青县已传九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