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越千年历史文化长廊~~龙门石窟

 大海中的一叶小舟 2023-05-19 发布于上海

中国网红打卡地之三

图片

     

     穿越千年历史文化长廊~~龙门石窟

 

 

                                

        

     旅行是一场心灵的阅读,我曾到过拥有“千手观音”的世界八大石窑之一的重庆大足石刻去打卡,这次河南游,我又来到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龙门石窑,犹如进入一条穿越千年的历史文化长廊。在伊河对岸远远望去,千龛饰壁、峰房燕窝的龙门石窟壮丽景观令人叹为观止,让你感到对心灵有一种活生生的震撼力。    

图片

  

       

       龙门石窟是我国四大石刻宝库之一

 

    据导游介绍,在中国,龙门石窟与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并称为我国四大石刻艺术宝库。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南郊13公里处,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中流。望之若厥,故又称伊厥。

图片

       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四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之际,即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和北宋诸朝,营造时间长达400余年。而在400余年中,龙门石窟经历了二次营造高潮。

图片

    北魏孝文、宣武和孝明三帝时期为第一次,唐太宗、高宗、武则天及玄宗四帝时期为第二次,二次营造高潮共计110年。从而在这里形成了南北长达一公里、具有2000余座窟龛和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块碑刻题记的龙门石窟遗存。龙门石窟以窟龛造像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题材多样,雕刻精美,蕴涵丰富而蜚声中外。

图片

     在这历时400余年的营造过程中,包含着北魏和盛唐这两个造像的高潮阶段。至今,保存在伊阙两山的这些数以千计的像龛,绝大多数都是这两个时期所营造的。

图片

    其中北魏石窟约占30%,唐代约占60%,其他时期窟龛约占10%。在北魏时期雕凿的众多洞窟中,以古阳洞、宾阳中洞和莲花洞、石窟寺、潜寺等最有代表价值。  

图片

      如今的龙门石窑还开设有“夜游龙门”“特窟游”等项目,使游客的个性化体验得到满足,龙门古街、城市书房等配套服务日趋完善

图片

     景区游客接待量从2000年的45万逐步增长到2019年的417.18万,旅游总收入由2000年的不足2000万元增长到2019年的4.55亿元,逐步实现了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观光型旅游向综合体验型旅游转变、单一景区建设向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

图片


         

             龙门石窑的代表作奉先寺

       

     自从1961年国务院公布龙门石窟、白园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龙门风景名胜区又被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从此,世界的眼光聚焦龙门,洛阳的龙门走向了世界。正如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的那样:“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翔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图片

      龙门石窑的代表作是规模最大,而又最为辉煌的奉先寺。当你来到龙门石窟,登上百余级台阶后,一座气势瑰丽磅礴的佛龛一定会令你惊叹不已,它就是被誉为中国石刻艺术典范之作的奉先寺。 奉先寺,即奉祀祖先的意思,它是唐高宗为唐太宗追福所营造的,规模之大超过了龙门石窟中的其他洞窟。为了开凿奉先寺,武则天还曾专门捐赠脂粉钱两万贯资助建造。在宋代时,为了保护窟内的佛像,曾加盖了九间木构屋檐式建筑。所以奉先寺又有“九间房”的称谓。

图片

      历时四年时间修建的奉先寺,其规模之大,在龙门石窟中堪称第一。唐代龙门石窟的重点洞窟中,以卢舍那像龛一组尺度宏伟的艺术群雕最为著名,整个奉先寺的雕塑群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奉先寺整个佛龛造像布局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共计九尊雕像。

图片

      中间主佛为卢舍那,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前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

图片

     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 前突。圆融和谐,安详自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的异常鲜明而圣洁,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

图片

      饱经沧桑、老成持重的大弟子迦叶,温顺聪慧的小弟子阿难,表情矜持、雍容华贵的菩萨,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逼人的力士与主佛卢舍那一起构成了一组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

图片

       先寺可以说是龙门石窟最具代表性、反映盛唐强大国力和高超雕刻技艺的杰作。奉先寺的石像群雕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雕像逼真,技艺精湛,是龙门石窟中最为雄伟的摩崖像龛,也最能反映出我国古代在石雕造诣上空前绝后的风格和艺术。

图片

     龙门石窟密布于伊水河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 这是我从伊河对岸拍过来的奉先寺。

 

          万佛洞、莲花洞与最小佛像

 

      万佛洞完工于唐高宗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因洞内南北两壁雕刻的1.5万多尊高约4厘米小佛像而得名,这万佛洞的1.5万多尊小佛,把整个万佛洞装点成西方佛国中。中佛祖弘扬护法、众生虔诚聆听的场面,被誊为“万众成佛的西方极乐世界”。

图片

      在窑顶,碑刻题记的是临空飘舞的飞天,这些飞天手捧供果,翩翩起舞。与其对应的是窑内南北两壁壁基下部的伎乐人

图片

      窑门外南壁上还刻有一尊观世音菩萨像。面部丰润、体态建美,左手提净瓶,右臂向上弯曲持佛尘搭于右肩,她那扭动的身材,微斜的头颈,丰满的胸部,形成了优美的曲线。显得含蓄、端庄,是唐朝观音菩萨的杰作

图片

     从整体上看,万佛洞雕刻细腻、纹路清晰、刀法简洁,不愧为唐纪年窟的典型代表。此洞窟雕刻手法采用唐代盛行的圆刀刻法,更衬托出主尊阿弥陀佛的丰满圆润,安详静穆。主佛座台上有四个肩负仰莲的力士浮雕,那雄健而奋力的姿态与主佛形成了一静一动的鲜明对比。

图片

      龙门石窟还有一个北魏时期的莲花洞值得一看。

      莲花作为佛教的圣物,在佛教中几乎无处不在。在龙门石窟,随处可见的莲花雕刻,造型各异,栩栩如生,将“宝花降祥,蔽五云之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莲花洞是龙门石窟内的洞窟之一,公元525—527年所造,因窟顶刻有一朵巨大的莲花而得名。据导游介绍,人民大会堂的莲花顶、上阳宫观风殿顶部藻井都是依据此莲花设计而成。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佛陀降生、步步生莲的佛传故事,也可以看到端坐莲花宝座、头戴莲花宝冠的菩萨和手捧莲花的供养人像。

图片

       莲花洞内正壁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主像为释迦牟尼立像,著褒衣博带式袈裟,衣褶简洁明快。这是释迦牟尼的游说像,即释迦牟尼外出讲经说法时的形象。二弟子是浅浮雕,左侧弟子迦叶深目高鼻,胸部筋骨突兀,手持锡杖,似一西域苦行僧,可惜其头部早年被盗,现存法国吉美博物馆。

图片

    可以说,龙门石窟将莲花之美丽和圣洁用艺术的语言作了完美的解读。在佛教石窟寺艺术中,窟顶藻井多以莲花为饰,但像龙门石窟莲花洞里这样硕大精美(直径3.60米,厚0.35米)的高浮雕莲花图案却是极为罕见的

图片      莲花洞拥有龙门石窟中最小的佛像,仅有2厘米高。仔细看小佛像是在莲花洞南壁佛龛上方有一排类似于复古电脑键盘的小方格中,这就是龙门石窟最小的仅有2厘米高的佛像。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位于莲花洞南壁上方,生动细致,栩栩如生。可惜的是佛像周围没有碑刻记载,时至今日当初为何雕刻这么小的佛像又是哪个年代开凿的已经成了一场迷。

图片


      古阳洞与龙门二十品及宾阳三洞

   

    龙门石窟景区位于古都洛阳城南。这里香山与龙门山,东西对峙,伊河于山间北流,远望犹如一天然门阙,史称“伊阙”。

图片

     隋朝建都洛阳,因伊阙正对隋代东都外郭城的南正门定鼎门,恰似定鼎门前的天阙,而古代帝王又总是自喻为“龙”,故而隋炀帝就把伊阙改称为龙门。

图片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的一个窟,集中了北魏迁都洛阳初期的一批皇室贵族和宫廷大臣的造像,大佛姿态也由云岗石窟的雄健可畏转变为龙门石窟的温和可亲。这里还有丰富的造像题记,为人称道的“龙门二十品”,有十九品都集中在这里。

      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被书法艺术界誉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巅峰。

图片

     龙门石窟的三座主要洞窑合称为“宾阳三洞”,宾阳洞从公元500年魏宣武帝时开始开凿,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史书记载用工多达80多万人,是龙门石窑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宾阳三洞内有11尊大佛像。北魏时期的宾阳中洞内主像释迦牟尼像,高鼻大眼、体态端祥,是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

图片

     宾阳中洞,被称为皇家第一窟。这里是北魏玄武帝为他的父亲孝文帝所开凿的功德窟。从公元500年到523年,根据史料记载,此窟共计使用人工802366人天。也就是说当年在这么一个洞窟中,每天同时有90多人在工作,这样持续了24年。

图片

      宾阳中洞的雕刻崇尚和吸收南朝士大夫那种“清谈”风尚,“秀骨清像”的风姿,这种因政治上的强化和对汉民族文化传统的崇尚,便形成了北魏中期以来的独特造像风格。在佛教艺术方面,变北魏早期那种威严神秘、棱角分明、衣纹贴体,带有印度犍陀罗和秣菟罗等外来艺术风格的造像为宽袍大袖、表情温和,面容可亲、潇洒飘逸、秀骨清像、衣纹圆滑流畅的造型,使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佛教造像发生了不同于平城云冈石窟造像风格的变化,从而在龙门石窟开创了一种新的造像风格,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这样就开始了佛教传入中土后造像艺术中国化、民族化的进程。

图片

      宾阳中洞内有一幅文昭皇太后礼佛仪仗图。说起插花,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东传,中国的原始插花与佛前供花礼仪相结合,人们已经从静态的赏花发展至动态的插花,增添了生活情趣。在龙门石窟宾阳中洞前壁第三层南侧的文昭皇太后礼佛仪仗图浮雕中,北侧的第一位女供养人,头戴高冠,立于文昭皇太后右侧,手持三枝不同形态的莲花,做出即将插入面前侍女所持圆形浅口花器的动作,据专家推断,这应该是中国流传至今最早的插花图像。

图片

     其实这个窟还有历史上最美的一套帝后礼佛图,可惜外国人收购时,被砸碎了。原址只剩盗凿后的石坑,现在也不知道真迹怎么样了。据说实在太碎,根本没法复原,琉璃厂的师傅弄了套假的,卖给美国博物馆,反正是毁了。

图片

      宾阳北洞正壁圆雕造像一铺五尊,阿弥陀佛居中,身着褒衣袈裟,衣褶舒朗,左肩衣褶绕过胸部搭在右肘上,背光为莲瓣形,外饰火焰纹,直达穹顶。佛像左手下垂,右手向前伸出三根手指,呈现出来的手势像极了人们现在拍照时伸出的“剪刀手”。被网友发到网上后,彻底走红,被冠以“史上最萌佛像”的称号。

图片


    在龙门石窟旅游中心,我特地买下一本《龙门百问》的旅游书和龙门石窟纪念章作为留念。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中国网红打卡地系列报道目录

1,中国网红打卡地之一

    2020年冬季到郭亮村看第一场雪

2,中国网红打卡地之二     

     寻访电影《少林寺》背后的故事

3,中国网红打卡地之三     

     穿越千年历史文化长廊~~龙门石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