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离天最近的地方——拉萨的布达拉宫

 兰州家长 2023-05-19 发布于甘肃

离天最近的地方,是拉萨的布达拉宫。这里有最湛蓝的长天、最澄澈的空气、最灿烂的日光、最圣洁的佛心。从布达拉宫北望,当雄草原上矗立着头带冰雪冠冕的念青唐古拉大山脉。“念青唐古拉”,藏语意为“灵应草原神”,伟岸的念青唐古拉是藏北高原的南方门户,西藏四大神山之一,雄踞藏北数以百计的保护神山之首。

念青唐古拉山脉,位于拉萨以北100千米处。它西接岗库卡耻,东南延伸至横断山脉的伯舒拉岭,中部略为向北凸出,成为雅鲁藏布江和怒江的分水岭,同时将西藏划分成藏北、藏南、藏东南三大区域。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中部高峰集中区中有东西排列、紧密相接的4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这4座山峰及其周边地区曾受到强烈的第四纪冰川作用,山势笔直,险要壮观。主峰海拔7162米,顶部形似鹰嘴,多断岩峭壁,云雾缭绕,常年为冰雪覆盖。它有三条主要山脊:西山脊、东山脊和南山脊。受地形影响,该地区冰川发育受到很大的限制。北坡附近主要以横向的山谷冰川和悬冰川为主,悬冰川冰舌末端往往高达5700米。南北两侧的峡谷中横卧着两条冰川,直泻而下,多冰陡墙和明暗裂缝,险恶万分而又奇特壮观。

淙淙作响的拉萨河从白雪皑皑的念青唐古拉山的冰峰雪谷中奔涌而下,穿过无数森林峡谷,汇入雅鲁藏布江,形成蓝白二水相互交融的雪域奇观。而拉萨古城就伫立在这条蔚蓝色的吉祥河河畔。

拉萨的历史

拉萨是一座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城,自古以来就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史籍上第一次出现“拉萨”二字,见于806年藏王赤德松赞所立《噶琼寺碑》,其中有言:“神圣赞普先祖松赞之世,始行圆觉正法,建拉萨大昭寺。”由此可见,拉萨的城名,已经出现了近1200年了。

大约在1世纪前后,高原上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这些部落经过多年的和战,又集结成若干个部落联盟,其中以山南河谷的雅隆部落联盟、阿里地区的象雄王国和雅鲁藏布江以北的苏毗部落联盟最为强大。这时,拉萨河的古名“吉曲”已经出现,现在拉萨所在地则被人称为“吉雪沃塘”,意为“吉曲河下游的肥沃坝子”。那时吉曲河流域先后属于苏毗部落联盟中的达甲沃和赤邦松两个王族统治。7世纪初,雅隆部落首领朗日松赞率兵北上,成为整个吉曲(拉萨)河流域的主宰。朗日松赞把营盘设在墨竹工卡的甲玛岗山沟,并在这条长长的南北走向的山沟中建造了几座宫堡。617年,他的儿子、吐蕃王朝的缔造者松赞干布出生在甲玛沟的强巴明久林宫堡中。

传说这位少年王子带兵征战路过吉雪沃塘时,正值盛夏,风和日丽,只见周围群山四合,秀水中流,地势宽坦,雄伟壮观。同时,这里北通青海,南靠山南,西连象雄,东接多康,地处雪域中枢,交通方便,物产丰富。于是,松赞干布做出了迁都吉雪沃塘的重大决策。他率大臣、部属从墨竹工卡西下吉雪沃塘后,这片亘古以来荒凉沉寂的平野立刻变得热闹而繁荣起来。松赞干布经过仔细勘察,决定截断吉曲河的北河道使河水傍着山南流泄,这样红山周围就显露出一大片平野。他在这里建宫堡,修寺庙,营造军民住房。据说,沃塘平野的第一座建筑—红山堡寨就是布达拉宫的前身。这座巨石垒成的宫堡兀立红山之巅,气势非常雄壮。

吐蕃王朝从此风生水起。松赞干布制定法律,划分行政区域,分封官职,力主对外交流,并在赞普属下设五商、六匠。五商指茶商、玉商、刀商、帛商、盐商;六匠指噶龙铁匠、噶如鞍匠、弓匠、剑匠、铠甲匠、神塑匠等。商业和手工业的形成和发展,对促进拉萨城的兴盛起着明显的作用。松赞干布先后迎娶了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大唐文成公主,并为两位公主修建了大、小昭寺,分别供奉了释迦牟尼八岁和十二岁等身佛像。大昭寺建成后,为纪念山羊驮土建寺的殊胜之举,寺庙取名山羊幻化庙,城市也改名为“惹萨”,意为“羊土城”。

8世纪时,赤德祖赞迎娶了大唐金城公主。金城公主将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佛像迎请到大昭寺主殿,制定了一整套供养祭祀仪轨,并在红山和药王山之间修造了称为“巴嘎噶林”的三座大白塔,形成进入拉萨的大门。自从金城公主将小昭寺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移供大昭寺主神殿,这尊佛像就成为整个雪域藏人信仰的中心,朝拜供奉者络绎不绝。缘于这尊至神至圣的佛像,“惹萨”又改名为“拉萨”,意为“神佛之地”。

布达拉宫

“在红山那里,筑起三道围城。然后,在围城当中,修起堡垒式的碉房九百九十九间,又在红山顶上修起一处凑足千间之数。这些宫室都装饰以金银、拂尘、珍珠、缨络等物,显得十分壮丽,堪与天宫相媲美。”——藏文古史《贤者喜宴》

这座被称作“堪与天宫相媲美”的建筑,就是布达拉宫。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西北郊区约2000米处的一座小山上。在当地信仰藏传佛教的人民心中,这座小山犹如观音菩萨居住的普陀山,因而用藏语称之为布达拉(普陀之意)。7世纪时,吐蕃明君松赞干布迁都吉雪沃塘,就是现在的拉萨,并开始在此建宫堡,修寺庙,营造军民住房,其中就包括布达拉宫的前身—红山堡寨。松赞干布死后,西藏地区经历了数次政权更迭,山南乃东、后藏日喀则,都曾经作为西藏的首府,但拉萨一直是西藏最古老最神圣的城市。

1642年,五世达赖在驻守中国新疆、青海一带的和硕特蒙古首领固始汗的支持下建立了甘丹颇章政权。五世达赖执政期间,布达拉宫得以重修。此前数百年间,布达拉宫经过雷击、火灾、兵变、风雨侵蚀,宫堡中除观音殿、法王洞外,实际上已成一片废墟。1645年,五世达赖下令重建此宫,作为甘丹颇章政权发号施令之地。第司(执政官)索朗绕登总揽其成,数千民工、匠师从西藏各地征调到拉萨日夜劳作。1647年,主体工程完毕,开始内部装修和壁画绘制以及神佛塑造。1653年五世达赖从北京归来,举行了盛大的开光庆典。达赖本人也从哲蚌寺迁至此地居住和施政,其地因外墙雪白而称为布达拉白宫。

1682年,五世达赖圆寂,第司桑结嘉措匿不报丧,于1690年开始主持建造五世达赖灵塔殿和祀殿,这就是著名的布达拉红宫。红宫比白宫规模更大,工程更浩繁,每天出动民夫、工匠达7700余人。康熙皇帝专门派汉、蒙工匠支援建设,不少尼泊尔匠师也献出了精湛的技艺。红宫历时四年建成,1693年藏历4月20吉日,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典礼。桑结嘉措在宫前立无字碑一座,作为纪念。

布达拉宫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其中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堡式建筑群

大昭寺:佛光映圣城

大昭寺位于拉萨老城区的中心,建于唐贞观二十一年(647),距今1350多年。人们常说,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传说大昭寺的寺址最早是一片湖,松赞干布曾在此湖边向来自尼泊尔的尺尊公主许诺,随戒指所落之处,为其修建一座佛殿。结果戒指落入湖内,湖面顿时遍布光网,光网之中显现出一座九级白塔。于是,一场以千只白山羊驮土建寺的浩荡工程开始了。大昭寺共修建了3年有余,因藏语中称“山羊”为“惹”,称“土”为“萨”,为了纪念白山羊的功绩,佛殿最初名为“惹萨”,后改称“祖拉康”(经堂),又称“觉康”(佛堂),全称为“惹萨噶喜墀囊祖拉康”,意即由山羊驮土而建的。

1409年,宗喀巴大师为纪念释迦牟尼佛以神变之法大败六种外道的功德,召集各寺院、各教派僧众,于藏历正月期间在大昭寺内举行祝福祝愿的法会,名为“传昭大法会”。据说这就是如今大昭寺名字的由来。大昭寺是西藏重大佛事活动的中心。五世达赖喇嘛建立甘丹颇章政权后,“噶厦”政府机构便设于寺内,主要集中在庭院上方的两层楼周围。许多重大的政治、宗教活动,如认定活佛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仪式就在这里进行。

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寺庙布局的先河。经历代整修、增扩,形成了如今占地25100余平方米的宏伟规模。它不仅仅是一座供奉众多佛像、圣物以使信徒们膜拜的殿堂,还是佛教中关于宇宙的理想模式—坛城(曼陀罗)—这一密宗义理立体而真实的再现。

进入大昭寺前面的小广场可以看到大昭寺的全貌。由正门进入后,沿顺时针方向进入一座宽阔的露天庭院,这里是举行规模盛大的“传昭大法会”的场所。届时,拉萨三大寺的数万僧人云集于此,一齐为众生幸福、社会安定祈祷,同时还举行辩经、驱鬼、迎诸弥勒佛等活动。继续右绕,穿过两边的夜叉殿和龙王殿,数百盏燃烧着的酥油供灯的后面便是著名的“觉康”佛殿。它既是大昭寺的主体,也是大昭寺的精华之所在。佛堂呈密闭院落式,楼高四层,中央为大经堂。

藏传佛教信徒认为拉萨是世界的中心,而宇宙的核心便位于此处。目前这里是大昭寺僧人诵经修法的场所。释迦牟尼佛堂是大昭寺的核心,这里是朝圣者最终的向往。此殿供奉的释迦像是文成公主所请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佛像。大昭寺中心佛殿的第一、二层受印度僧房建筑的影响,平面布局略成方形,门朝西向,外侧砌砖、石承重墙,内侧为木构架,二者组合成内院式建筑。

拉萨主要的转经活动都是以大昭寺的释迦牟尼佛像为中心而进行的。沿千佛廊绕“觉康”佛殿转一圈“囊廓”方为圆满,这便是拉萨内、中、外三条转经道中的“内圈”。除“内圈”外,围绕大昭寺则为“中圈”,即“八廓”,后来也就逐渐形成了古老而热闹的八角街。围绕大昭寺、药王山、布达拉宫、小昭寺为“外圈”,即“林廓”。绕完外圈,就已绕拉萨城大半了。

广袤而深厚的西藏大地上,积淀着藏族千百年来厚重的历史文化,蕴藏着神山圣湖的自然风光。面对西藏的诱惑,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要去探寻、去发现一种古老文化在其演变过程中的历史痕迹和地理背景,去感知它所折射出来的民族气质和时代精神,去玩味这古老和现代之间的丰富与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