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吃佐匹克隆、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奥沙西泮,有哪些危害?

 涂鸦吧 2023-05-19 发布于重庆
最近关于安眠药的话题聊了很多,有网友让孙药师聊一聊常用安眠药的副作用,孙药师查阅了国内外的文献,今天就来说一说这个话题:

一、佐匹克隆:

属于环吡咯酮类第三代镇静催眠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眠症,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次日残留作用的患者。

本药的不良反应与剂量及患者的敏感性有关。
1.少见易激惹、精神紊乱。部分患者出现头痛、乏力。
2.偶见口苦、口干、肌无力、遗忘、醉态及日间嗜睡。
3.长期服药后骤然停药会出现戒断症状(因药物半衰期短,故出现较快),可见较轻的激动、焦虑、肌痛、震颤、反跳性失眠、恶梦、恶心及呕吐,罕见较重的痉挛、意识混浊。

国外不良反应参考:
1.精神神经系统:常见嗜睡。偶见头痛、头晕、焦虑、疲劳、噩梦等。还有报道出现震颜、失眠复发、记忆障碍(记忆缺失或遗忘)、幻听或幻视、行为障碍、攻击倾向。
2.消化系统:最常见口苦(在唾液药物浓度高于50mg/L时出现)及口干。较少见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腹泻或便秘等。

二、艾司唑仑:

属于苯二氮䓬类镇静催眠药,主要用于失眠、焦虑、紧张及恐惧,也可用于抗癫痫和抗惊厥,还可用于麻醉前给药,可缓解术前紧张、焦虑。

本药使用常规剂量时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用量过大时,可出现轻微乏力、口干、嗜睡、头胀、头晕等,减小剂量可自行消失。

国外不良反应参考:
1.血液:可出现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
2.心血管系统:罕见心悸、心律不齐和晕厥。
3.精神神经系统:可引起起眩晕、共济失调、头痛、运动功能减退及幻觉。此外,尚可出现复杂的睡眠相关行为,包括梦驾症。
4.消化系统:可导致口干、呕吐、食欲缺乏、腹胀、便秘。
5.肌肉骨骼系统:可导致关节炎、关节疼痛、肌痛及抽搐。
6.过敏反应:首次用药时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和血管神经性水肿。

三、阿普唑仑:

属于短至中效苯二氮䓬类镇静催眠药,用于抗焦虑、抗抑郁,还可用于镇静催眠、抗恐惧及抗癫痫,并能缓解急性酒精戒断症状。

本药不良反应:
1.可见疲乏、头痛、头晕、口干、恶心、呕吐、便秘、排尿障碍、视物模糊、注意涣散、目眩及嗜睡等。
2.少见动作迟缓、心理反常、腹泻、多涎、颤抖、精神紊乱及抑郁等。
3.罕见过敏反应、记忆障碍、惊厥、肌无力及肌痉挛。
4.有报道抑郁患者使用本药出现躁狂、轻躁狂。
5.长期用药可成瘾。

国外尚有以下不良反应报道:
1.血液:有报道出现白细胞增多及全血细胞减少,但与服用本药的因果关系尚未确定。
2.心血管系统:常见心悸和心动过速。
3.精神神经系统:(1)在治疗恐惧症时,有出现共济失调、言语不清、健忘,食欲增强的报道。(2)另有发生躁狂和谵妄的报道。
4.皮肤:有引起皮炎、光敏性皮肤病的报道。

四、奥沙西泮:

是苯二氮䓬类催眠镇静药,属短、中效药,是氯氮䓬、地西泮的体内活性代谢产物,主要用于短期缓解焦虑紧张,激动,也可用于神经官能症、失眠、癫痫及焦虑伴抑郁的辅助治疗,并能缓解急性酒精
戒断症状。

本药不良反应:
1.较常见萎靡不振,以老年体弱者为多。
2.少见视物模糊、头昏、头痛、恶心、呕吐,排尿不畅、口齿不清、疲倦无力、嗜睡及共济失调等。减量或停药后,恶心头昏等症状可自行消失。
3.罕见白细胞减少。过敏反应、肝功能损害、记忆障碍、兴奋、失眠、幻觉、视力变化、肌痉挛及红斑狼疮。

除以上不良反应外,国外尚有以下的不良反应报道:
1.耳毒性:有报道治疗期间出现耳鸣。
2.皮肤:据报道,应用本药后可暴发弥散性斑点、红斑、痒疹,停用后症状消失。

最后,安眠药的使用原则为:从小剂量起始,达到有效剂量后,谨慎调整药物剂量,每周3~5天服药,不要连续每晚服药,按需、间断、足量服药,预期入睡困难时,在上床前5~10分钟服药,上床30分钟后仍不能入睡时,立即服药,夜间醒来不能再次入睡,且距预期起床时间超过5小时,可以使用唑吡坦、扎来普隆等半衰期较短的药物,用药疗程一般不超过4周,超过4周需重新评估,必要时更改治疗方案或根据患者睡眠改善情况间歇治疗。掌握以上原则才能最大程度地预防和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