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时代的钱锺书和杨绛 ——这是《围城》里的唐晓芙。这是青年钱锺书理想中的女子形象。 为什么提及这段话呢?难道我赵一刀“老夫聊发少年狂”,又恋爱了吗? NO,NO,NO!其实是因为我近期重看了一遍《围城》,我第一次看这本书,是在高三那年的寒假,从张同学那借来的,当时年少懵懂,感触不多,多年之后再读此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不禁有蒋捷《听雨》之叹,因此想在此扯扯闲话。 方鸿渐对唐晓芙一见钟情,钱先生把他俩的恋爱故事写得非常传神,而这也是这本书里最动人的地方。比如: 本以为手到擒来的爱情居然被方鸿渐拒绝,苏小姐恼羞成怒,奋起反击,方鸿渐在唐晓芙那里狼狈万分,有口难辩,终于惨淡分手。钱锺书在《围城》和另外两部经典的小说《猫》和《纪念》中对女性的心理的精确把握,是让许多女子都惊异的。方、唐二人的分手场景描写,我觉得可为现代文学中永远的经典。 后来,在去三闾大学前夕,赵辛楣和方鸿渐谈及在苏小姐的婚礼见到了唐晓芙,钱先生写那时方鸿渐的心理也入木三分——他年轻的时候也失恋过么?怎么写的这么真切! “那最好!不要提起我,不要提起我。”鸿渐嘴里机械地说着,心里仿佛黑牢里的禁锢者摸索着一根火柴,刚划亮,火柴就熄了,眼前没看清的一片又滑回黑暗里。譬如黑夜里两条船相迎擦过,一个在这条船上,瞥见对面船舱的灯光里正是自己梦寐不忘的脸,没来得及叫唤,彼此早距离远了。这一刹那的接近,反见得暌隔的渺茫。鸿渐这时候只暗恨辛楣糊涂。 “我也没跟她多说话。那个做男傧相的人,曹元朗的朋友,缠住她一刻不放松,我看他对唐晓芙很有意思。” 鸿渐忽然恨唐小姐,恨得心像按在棘刺上的痛,抑止着声音里的战栗说:“关于这种人的事,我不爱听,别去讲他们。” ![]() 赵萝蕤 钱先生作品中“完美女子”的唐晓芙,有没有原型?如果有,原型是谁?这个问题,学界有上海容稚蘅、北京赵萝蕤(据说钱锺书在清华追求赵,遭到拒绝)之说,而杨绛在《报李黎书》则讲:“我充当了唐晓芙的模特儿”,同时恼恨读者把自家当作孙柔嘉。我曾在某本《掌故》里,看到另外的说法——认为唐晓芙有何灵琰的影子。 何灵琰是民国中将何竞武的女儿,当年22岁的她,细挑身材,大眼睛,白皮肤,月眉玉齿,鸭蛋脸上有两个深酒涡。1946年前后,钱锺书曾教她英文。多年后,她在《钱锺书·围城·才人》一文中追忆道: ![]() 何灵琰 何灵琰作这篇文章的时候,不知有没有读过杨绛那篇《记钱锺书与〈围城〉》,杨先生在文中写道: 斯人已去,所以,唐晓芙的原型到底是谁,用领袖的话说,“只有天晓得”矣! 《围城》的后三分之一,主要的情节是方鸿渐与孙柔嘉的婚姻故事,这也是非常精彩的文字,简直后无来者。我有个不成熟的建议,那就是,年轻人结婚之前,应该读读《围城》为好。 书中有一段,赵辛楣评价方鸿渐:“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当时鸿渐想不到辛楣会这样干脆地回答,气得只好苦笑。他“闷闷不乐,不懂为什么说话坦白算是美德。”——既然方鸿渐“全无用处”,那孙柔嘉为什么会爱上方鸿渐并一门心思将他俘获呢? 我们来分析一番,似也未尝不可。孙柔嘉的姑母在孙家颇有地位,连孙小姐重男轻女的爸妈都敬畏她,而这位姑母,恰恰是流过洋的。这样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孙小姐,遇见留过洋的方鸿渐,也许就会有神秘的好感,况且,一般而言,那时候能留洋,家庭条件还能差么?此其一。方鸿渐的工作虽然一般,但是也不差,虽不大懂人情世故,但为人还算正派、厚道、善良。此其二。至于长相,毕竟几个女主角能和他有瓜葛,想来这小子也许长得真的像陈道明呢!此其三。另外,他说话风趣幽默,还有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优雅和情调。这样的条件,就是放到现在,也可以算是很不错的了。如此一综合,孙小姐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所谓“爱情是浪漫的,婚姻是现实的”,《围城》出版快八十年了,可太阳底下无新事,如今又有多大的不同么? 杨绛在《记钱锺书与〈围城〉》中说: “她最大的成功是嫁了一个方鸿渐,最大的失败也是嫁了一个方鸿渐。”——这话让人思叹良久。 方、孙二人回到上海后,“两亲家见过面,彼此请过客,往来拜访过,心里还交换过鄙视,谁也不满意谁。方家恨孙家简慢,孙家厌方家陈腐,双方背后都嫌对方不阔。”后来,各种各样的矛盾都来了,日子越来越一地鸡毛——所幸他们还没有孩子! 那一天,方鸿渐在街上碰见了沈太太,他回去和柔嘉谈起,说天下真小,碰见了苏文纨以后,不料又会碰见她云云。随口一说,就引发了夫妻二人的口舌之战,钱先生借方鸿渐之口,说出了他对现代婚姻的宏论。 不知您是否发现,孙柔嘉对方鸿渐话语中的关键点——“老实说,不管你跟谁结婚,结婚以后,你总发现你娶的不是原来的人,换了另外一个”——似乎并没有提出什么反对的意见。 就此打住,换个话题,我们顺便说一句苏文紈苏小姐。 苏小姐在海外的博士文凭也算货真价实,与方鸿渐的“克莱登大学”文凭不可同日而语。她“衣服极斯文讲究。皮肤在东方人里,要算得白,可惜这白色不顶新鲜,带些干滞。她……眉清目秀,只是嘴唇嫌薄,擦了口红还不够丰厚。”这时候的苏小姐大约已经二十五六岁,如此外貌,应该也算是美的了,要知道,就算眼光毒辣的赵辛楣,也曾视方鸿渐为情敌,为苏小姐辗转反侧呢! 只可惜,这美女却是一个俗人。她那首俗诗的事儿,已经让人摇头,后来在香港,她摆阔、无视孙柔嘉、给方鸿渐难堪等等,更是个充满铜臭的无聊女人模样。美女本来就不多,好不容易有个美女,居然还如此之俗,真是“岂不痛哉!”张爱玲说人生三大遗憾是“红楼未完,鲥鱼有刺,海棠无香”,我曾特地闻过海棠,多少还是有点细细的香气的,我更愿意改人生三大遗憾为“红楼未完,鲥鱼有刺,美女大俗”。 再摘录书中的妙句若干,与大家分享: 方鸿渐想,自己答应过去看她(注:苏小姐),何妨去一次呢?明知也许从此多事,可是实在生活太无聊,现成的女朋友太缺乏了!好比睡不着的人,顾不得安眠药片的害处,先要图眼前的舒服。 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除非他是坏人,你要惩罚他。 高松年直跳起来,假惊异的表情做得惟妙惟肖,比方鸿渐的真惊惶自然得多;他没演话剧,是话剧的不幸而是演员们的大幸。 不轻易开口的人总使旁人想他满腹深藏着智慧,正像密封牢锁的箱子,一般人总以为里面结结实实都是宝贝。 做官的人栽筋斗,宛如猫从高处掉下来,总能四脚着地,不致太狼狈。 一句话的意义,在听者心里,常像一只陌生的猫到屋里来,声息全无,过一会儿“喵”一叫,你才发觉它的存在。 两个人在一起,人家就要造谣言,正如两根树枝相接近,蜘蛛就要挂网。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