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围城:可能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智慧沙漏少东家 2021-10-30

它就是著名学者钱钟书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的小说——《围城》。

它可能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钱钟书,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中国学术界将钱钟书与饶宗颐并列,称之为“南饶北钱”。

它可能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不管你看没看过《围城》,你一定听说过书中的这句话:

“婚姻就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成了形容婚姻最著名的一句话。

《围城》的象征源自书中人物对话中引用的外语,褚慎明说英国有句古话:“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苏文纨说:“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说是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后来方鸿渐又重提此事,并评论道:“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

钱老夫人杨绛在电视连续剧《围城》片头中写道:“《围城》的主要内涵是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围城》包含着深厚的思想意蕴,“围城”困境是贯穿于人生各个层次的,人生处处是“围城”。所以如果仅仅局限于婚姻来谈“围城”困境,显然不是钱老的本意。

其实,《围城》不仅讲透了婚姻,还讲透了整个人生。

《围城》是钱老在困顿之中“锱铢积累”而成的,作为钱老所著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围城》获得了无数荣誉、地位、人气。

《围城》究竟有何魅力,让读者为它如此倾倒?

原文地址、围城电子书(文末):

它可能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围城》是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态图,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间众相。钱老虽然写的是芸芸众生碌碌一生的故事,笔下的那个社会,那些人,离我们所处的今天也已过去近百年,但故事中的人物,却仿佛就在我们身边,人生的酸甜苦辣万般滋味均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钱老用自己天才般的语言、渊博的知识,再加上一些讽刺主义的幽默调料,引发了许多简单而又深刻的人生哲理,以一书而定江山。

如果让十几岁的人看这本书,可能只读两三页便会觉得索然无味,因为年轻而不太懂太多人世、人性的复杂微妙,所以体会还不深。但随着年龄的增加,阅历的丰富,体会过了生活的种种求而不得,你会更理解这本书,你会发现阅读这本书就是认识你自己的过程,简直戳到了你心底里去……

读完后不免感叹:初听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年少轻狂读不懂,读懂已是城中人。

在少东家看来,正是因为钱老那百年难遇的才华,用一个简短而犀利的故事,讲透了我们所有人被围城“围困住”的人生。

它可能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钱老在《围城·序》中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

它可能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小说“从他熟悉的时代、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社会阶层取材。但组成故事的人物和情节全属虚构。尽管某几个角色稍有真人的影子,事情都子虚乌有;某些情节略具真实,人物却全是捏造的。”

《围城》的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围绕在一个叫方鸿渐的年轻人身上展开。而他的生活,就展现出处处被围困的困境。

它可能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首先,是“学业的围城”。

主角方鸿渐是一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订亲。但在其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早亡故。准岳父周先生被方鸿渐所写的唁电感动,资助他出国求学到欧洲念书,谋求大好前途。

这可是一个天大的好机会!可惜,方鸿渐却在欧洲四年中倒换了三所大学,伦敦﹑巴黎﹑柏林;随便听了几门功课,兴趣颇广,但心得全无,除了夸夸其谈外,学无所成,一无所有。临回国时,在父亲和丈人的威逼下,他只好从一个在美国的爱尔兰骗子那里购买了一张子虚乌有的野鸡“克莱登大学”的假博士文凭。他绝不愿意做这事,可是为了尽晚辈的孝心,搞份假文凭也是心安理得,只要今后自己决不以此招摇撞骗。

虽然,方鸿渐最终随海外学成的学生顺利回国,只是他这种“从一个地方逃到另一个地方”的心态,似乎“预示”了他接下来的际遇。

果然,回国没多久,方鸿渐马上陷入了“爱情的围城“。

先是在船上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被鲍小姐欺骗感情。

它可能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她只穿绯霞色抹胸,海蓝色贴肉短裤,漏空白皮鞋里露出涂红的指甲。在热带热天,也许这是最合理的妆束,船上有一两个外国女人就这样打扮。可是苏小姐觉得鲍小姐赤身露体,伤害及中国国体。那些男学生看得心头起火,口角流水,背着鲍小姐说笑个不了。有人叫她“熟食铺子”(charcuterie),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它可能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他没有想到老丈人已经将他的博士照片和游学履历大肆渲染地登在报刊上了,一下船,来到这个阔别4年又毫无变化的故土,便先见到这份报纸,不由得面红耳赤,十分难堪。

未婚妻和方鸿渐从未见过面,就撒手人寰。他蒙岳父大人资助得以负笈欧洲,所以回国后,先看望了岳父岳母,这才回到家乡见爹娘。他刚进家门,小报记者便闻风而至,摄下了方博士西服革履的仪态,使他成了县里大名鼎鼎的人物,提亲者更是踏破门槛。方鸿渐不喜欢这些土里土气又打扮时髦的女孩们,爱情在他心中仍是一片空白的领域。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时节,方鸿渐拜访了和自己一起留学归来的女博士苏文纨,获得了苏文纨的青睐。

它可能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苏文纨有学识,有才情,家境也不错,与方鸿渐的各方面都非常合适!但是,方鸿渐在与苏文纨的相处中,渐渐发现苏文纨有一些莫名的强势和傲气,苏文纨喜欢让方鸿渐要像捧星星捧月亮一般捧着她,时刻为她吃醋,为她担惊。

它可能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因为哄她而疲惫不堪的方鸿渐,又向往起了自由、浪漫的爱情。

在苏文纨家,他又认识了苏文纨的表妹,“摩登社会里那桩罕物”——唐晓芙。唐晓芙是个精灵样的女孩子,聪明漂亮,性格俏皮可爱又率性,还有一种少女般的天真直爽,立刻吸引了方鸿渐,方鸿渐对唐晓芙一见倾心,他真正坠入了爱河。她和方鸿渐的关系是那种似有似无若即若离的暧昧,不似苏文纨那般步步紧逼,却让方鸿渐整天魂不守舍。

它可能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苏文纨喜欢方鸿渐,方鸿渐不喜欢苏文纨的做作,但是他总不能狠下心来拒绝,怕伤害了苏小姐,结果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

只“可惜”,这段三角关系暧昧没过多久,就被气急败坏的苏文纨从中挑拨,他俩处于萌芽状态的爱情在苏文纨的无情报复下夭折了。

方鸿渐最终折腾一番,两边都落得不讨好。

这下子,方鸿渐不仅失恋,还接连遭遇了“事业的围城”。

到达上海后,前岳父托关系介绍他进了银行,本是个清闲的美差。

它可能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但方鸿渐情商太低,不善处理人际关系,麻烦事也接踵而来。为了远离这些烦心事,方鸿渐和赵辛楣等走上了去三闾大学的求职之路,这趟旅途舟车劳顿、狼狈不堪。

它可能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三闾大学虽然地处湖南一个偏僻的乡下,但远非一方净土,方鸿渐又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纷当中。

上自校长、训导长、各系主任,下至职员、学生、甚至还有家属,都卷入了一场令人头晕目眩的人事纠纷。职场上的排挤,情场上的竞争,堂而皇之的例行公事,见不得人的造谣诽谤、阴谋诡计,一时间三闾大学成了竞相逐鹿的舞台。一些学者文士粉墨登场,他们之中有李梅亭那样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的半旧遗老,也有韩学愈那样外形木讷、内心龌龊、伪造学历、招摇撞骗的假洋博士;有高松年那样道貌岸然、老奸巨猾、口称维护教育尊严、其实却是酒色之徒的市侩校长,也有汪处厚那样在政界失足落水,依附官僚、谋取职位、意在结党自固、终于自蹈覆辙的阿木林;有陆子潇、顾尔谦那样一心攀龙附凤、专事吹牛拍马、浅薄猥琐的势利小人,也有范懿、汪太太那样虽然混迹学府、却只在情场上显露头角、推波助澜的名门女士……

总之,活跃在这“新儒林”里的各色人等,虽然用不着再把八股文当做敲门砖,却都扯起一面自认为是最漂亮的旗帜,将真面目掩盖起来,施出周身解数去追求新的晋身之阶。

清高孤傲无所作为的方鸿渐终于在三闾大学中几十个知识分子的勾心斗角和相互倾轧中被排挤出来,被解除了教师职务。

而在此任教期间,他遇见了第三个女人,孙柔嘉,终于走进了“婚姻的围城”。

孙柔嘉不丑也不美,平平又无奇。

它可能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但此时方鸿渐接连遭遇学业、事业、爱情的打击,生活颠沛流离,情不自禁对这个“弱女子”产生了惺惺相惜之情,孙柔嘉也懂得示弱,维护方鸿渐的男人自尊心。于是,还没有在事业的挫折中清醒过来的方鸿渐,受到孙柔嘉的诱惑,稀里糊涂地和她在一起,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在赵辛楣的帮助下,在一家报馆任职,并与孙柔嘉结婚,逃避到了“一个自己并没确认是否爱他的孙柔嘉的婚姻中”。

它可能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他天真地以为和孙柔嘉结婚就能获得生活的安稳,以为这里是一个可以逃避失败和压抑,追求自由生活的幸福港湾,岂不知婚后的生活一地鸡毛。

这段没有激情的婚姻,对于方鸿渐来说,如同一块鸡肋一般索然无味。

或许是孙柔嘉在婚前过于心计,婚后,方鸿渐忽然发现自己娶的好像是另外一个人。很快,他就对这个家没有了任何耐心。

它可能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方鸿渐每天就像完成固定任务,按时打卡一样,吃饭睡觉,和孙柔嘉的矛盾和争吵也越来越多。由于双方家庭和亲族的介入,新家和旧家的矛盾又激化了他们之间的冲突,矛盾更复杂了;在婆媳、翁婿、妯娌、亲朋、乃至主仆之间,一度发生了一系列龃龉和纠纷。最后,方、孙的矛盾终因前者辞去报馆资料室主任而面临再次失业时激化了,再加上他们性格不同,的确很难相容,终于不离而散:结婚才四个月,孙柔嘉就在一次大吵后,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

方鸿渐刚刚建立起来的新家解体,他丢下昨日的失望,怀着对明天莫名的期盼,终于冲出了家庭的围城,又来到另一座“围城”的入口──他打算投奔在重庆当官的赵辛楣谋取职业,这肯定也是一条前途未卜的坎坷不平的道路。

小说的最后,只剩方鸿渐一个人留在两人的新房里,听着空荡荡的房间里响起一阵老式自鸣钟的“当、当……”声中结束。

它可能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像过去一切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一样,它没有提供什么关于社会和人生出路的明确结论,但它描写的生活本身,“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方鸿渐的人生,可以说就是从一座“围城”走向另一座“围城”之路,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方鸿渐每做一次决定,最后都会觉得痛苦?

因为他总是不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他不满意自己的伴侣,心里恨着鲍小姐的轻浮,可是肉体却被情欲摆布。他不满意自己生活的环境,厌恶乡绅父兄的虚伪,可是又没有办法不与之同流合污。

它可能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他从一座城里挣扎着逃了出来,但是最终只是陷于另一座城的禁锢,

无论怎么挣扎都逃脱不了被束缚的命运。找不到内心真实的自我,这才是世界上最难冲破的一座“围城”。

或许用哲学家叔本华的话来解释更直接:

人生就是一团欲望。当欲望得不到满足便痛苦,当欲望得到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摆荡。

钱老正是把这种“得不到便痛苦,得到了就无聊”的状态,比喻成了一座座围城。我们很多人的生活,不过是从一座围城,逃向了另一座围城里。

《围城》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现实主义讽刺小说,通过描写一群知识分子的生活百态,进而塑造了这类人的群像,生动反映了在国家特定时期,特殊人群的行为操守,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钱老以机智的幽默和温情的讽刺,剖析了书中人物的个性与道德上的弱点,揭示了他们的精神困境。虽然有具体的历史背景,但揭示的只是人群的弱点,直到今天依然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

《围城》里的人物没有特别高的人设,每一个人都有血有肉,各有特点,生动有趣,人物性格一点都不剧本化,也不脸谱化,在现实生活里处处都有类似人群的影子。

方鸿渐的性格特征是:既善良又迂执,既正直又软弱,既不谙世事又玩世不恭。他的思想性格,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他的遭遇,也正是当时一部分较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和困厄。

方鸿渐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也是个被动的、意志不坚定的、经不住诱惑的好人,和我们大多数人很像。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读完《围城》,都会在方鸿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因此,大多数读者对他的所作所为感到愤懑的同时,却也深感同情。

它可能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与方鸿渐相比,那些认真钻研学问或者学一些经世致用之学的人,就显得“太功利”了。

可是,如果学习“不功利”,何必要用“学习”来形容那个过程呢?倒不如说他在国外消遣了四年,毕竟消遣才是世界上最不功利的事情。与消遣相比,学习必然是功利的,因为任何期望有效用的行为都是功利的。只不过有些人期待的效用是“提升修养”,有些人期待的效用是“获得思考的乐趣”,有些人期待的效用是“知识改变命运”,有些人期待的效用是“将知识转化成金钱”。

但实际上,现实就是现实,既不冰冷也不残酷,只有当一个人的野心与他的能力差距太大不匹配时,现实才是“残酷”的。如果这个人发现现实残酷后,自暴自弃,既不甘心调整自己的期待,也不愿意提升自己的能力,那么现实会变得更加残酷。因能力撑不起野心,故而常常感到不得志;不得志却又看不清自己的缺陷所在,故而只会发牢骚,却毫无改变现状的决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看清局限后,有些人会与平凡的自己和解,调整自己的期待,在能力所及的范围里规划人生;也有些人不甘于现状,努力地去突破自己的局限。

《围城》人物谱里更有独特意义的是孙柔嘉。孙柔嘉这个人的名字没有白起,柔在字典里的解释就是“温和,柔顺”,嘉的意思就是“赞许”。中国儒家文化当中,对于女子的教义就是“温良恭惠”,说起来就是“柔嘉”的意思。

它可能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这个怯生生的小女生,这个似乎没有什么主见的小女生,这个小鸟依人地交付方鸿渐照顾的小女生,却是个最工于心计的人。她不动声色地以弱者身份出现,不仅将方鸿渐拉进了自己的战壕,还将他哄得通体舒泰,以为自己多么强大,于她是多么重要。最精彩的是,当她和方鸿渐并肩走在校园,遇上陆子潇和李梅亭时,她勇敢地伸出手勾住方鸿渐的右臂,自此,他们的情侣关系完全坐实。这让我们不得不承认:男追女,隔重山,女追男,隔层纱。

这种既柔又嘉、却暗自阴柔而且柔能克刚的人,就像一个甜蜜的圈套,却掌控着自己的婚姻、生活和命运,也掌控着方鸿渐的婚姻、生活和命运。这是一个极具中国文化内涵的人物形象。

苏文纨空有法国博士帽,却沦落到先与方鸿渐诸人玩爱情与智力的双重游戏,待理想破碎,容颜渐老时草草下嫁,及至为人妇时,又诱惑赵辛楣与之发生私情,演绎了一出人生闹剧。

它可能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一言以蔽之,苏文纨是个工于心计,虚伪做作的伪大家闺秀。

唐晓芙纯真天然,恰似“出水芙蓉”,与鲍小姐比起来,唐晓芙清纯;与苏文纨比起来,唐晓芙可爱;与孙柔嘉比起来,唐晓芙美丽、活泼。

她与方鸿渐同属理想青年,是方的最爱。

它可能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但她偏执于女性彻底解放,竟要求“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两人误会不断、喜悲更迭,方鸿渐最终不能遂她心愿。可怜一对进步恋人,双双为理想所耽。

它可能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对《围城》的评价一般集中在两个方面,幽默的语言和对生活深刻的洞察。

虽然《围城》讲的是无奈的故事,但它却能让你在读它的时候,时时笑出声来,会心地笑,因为钱老的幽默文笔,实在是妙不可言。不笑的人也用不着担心是否忘记了笑,你只是忘记了幽默,幽默不一定要笑来表示,所以发笑的就是真幽默也未可知。

钱老在《围城》中把语言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境界,里面的精言妙语是这部小说最值得赏析的地方之一,整本书中比喻与类比手法贯穿全书,文笔犀利,语言诙谐、透彻、深刻,不留情面,不加掩饰,许多话语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知识含量,时常散发出机智的锋芒。因此,读《围城》不能像读一般小说那样只注重故事情节而忽视语言,如果忽略其语言,《围城》的精彩程度将大打折扣。

有一些话,即使在今天读来也是越咀嚼越有味道,而且这种味道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让你觉得恰恰是你想表达的,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钱老太“毒舌”了,随便拎出来一句就是直击灵魂的金句:

“世间哪有恋爱?压根儿是生殖冲动。”

它可能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

“老头子恋爱听说像老房子着了火,烧起来没有救的。”

“我们对采摘不到的葡萄,不但想象它酸,也很可能想象它是分外地甜。”

它可能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 说话里嵌的英文字,还比不得嘴里嵌的金牙,因为金牙不仅妆点,尚可使用,只好比牙缝里嵌的肉屑,表示饭菜吃得好,此外全无用处。” 

不管对于婚姻,还是人生,留一点希望,才能好好进行下去:“ 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适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人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从恋爱到白头偕老,好比一串葡萄,总有最好的一颗,最好的只有一颗,留着做希望,多少好?”

它可能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现在的人相亲结婚,听到最靠谱的话就是:“他是个老实人”,老实真的等于好吗?:“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砂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谈恋爱跟结婚,完全是两码事儿:“老实说,不管你跟谁结婚,结婚以后,你总发现你娶的不是原来的人,换了另外一个。早知道这样,结婚以前那种追求、恋爱等等,全可以省掉。”

它可能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即将步入婚姻的朋友可以看看,这是个很好的建议:“旅行,最试验得出一个人的品性。旅行是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毕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苦旅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作朋友”,“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应该先同旅行一个月,一个月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没有吵嘴翻脸,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

很多人都明白,能跟自己结婚的人往往不是自己最爱的那一个:“结婚无需太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已经够结婚资本了”

成功的爱情,可以有“乍见之欢”,却很难维持住“久处不厌”;失败的爱情,“得不到才是最好的”,所以才一直怀念,久久不能忘怀:

“热烈的爱情到订婚早已是顶点,婚一结一切了结。”

学历好,文凭好,社会地位高,在现在这个社会就是吃香,无关于人品:“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自己没有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

它可能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从古至今,从老到少,人总有虚荣的时候,这就是人生:“要人知道自己有个秘密,而不让人知道是个什么秘密,等他们问,要他们猜,这是人性的虚荣。”

人往往很无奈,有时候处境不得不让自己违背初衷:“有时候一个人,并不想说谎话,说话以后,环境转变,他也不得不改变原来的意向。”

女人,八卦的族群:“有鸡鸭的地方,粪多;有年轻女人的地方,笑多。”

书中除了大量的让人拍案叫绝的比喻手法,更多的是钱老对人生百态的洞晓通透,许多细微之处的描写一定会让你有心领神会之感。

《围城》从“围城”这个比喻开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类的“围城”困境:不断的追求和对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随之而来的不满足和厌烦,两者之间的矛盾和转换,其间交织着的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执著与动摇——这一切构成了人类的一生。

它可能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人生旅途中无处不是“围城”,五味杂陈的人生就是由一个个“围城”组成的,里面有现实,有算计,有诱惑,也有无可奈何。有人想跳进来,也有人想跳出去找更好的。

其实每座“城”都一样,不一样的或许是善变又软弱的我们。当我们尚未进入围城的时候,对城里的一切充满好奇,迫不及待地想闯进去。可是等我们好不容易闯进去了,却又要觉得无聊了。这时候,你又要嫌这高耸的城墙困住了自己的视野,害自己不自由。

钱老正是用“围城”的这个故事,一语点破了人性的这份荒诞性,点破了我们所有人被围城“围困住”的人生。

而如今,《围城》仍然没有过时。每当少东家看到身边有人,单身时想要两个人的温暖,又想要单身的自由;离不开体质内工作的安全感,又渴望体制外工作的机遇。少东家总是不由得想起这句发人深省的话: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工作是妥协,生活也是妥协,婚姻更是妥协,人的一生,都在不断妥协,这是每个人的命运,无法改变。婚姻也好,工作也罢,或许最终都会陷入围城的困境,但毕竟是自己心甘情愿主动选择的,苦尽未必甘来,一开始就争取最想要的吧。

它可能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阴暗和恶意或许是我们人性里无法根治的顽疾,但善良与光明也同样是我们灵魂中与生俱来的向往。孤独和悲怆或许是生命中的常态,但保持积极和追逐希望,才是我们一生该坚守的信仰!

人生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排山倒海没完没了的苟且,这要靠理想的微光引路,走出那些丝丝绕绕磕磕绊绊。因为,不论城里城外,向着理想的方向,就永远困不住自己;因为,“There is a crack in everything,that's how the light gets in.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它可能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在看透了围城的真相后,你会时刻警醒着自己,别被欲望铸成的高墙困住,不要再执着于从一个围城逃去另一个围城。在围城之内,就享受城内的安逸。在围城之外,就享受城外的自由。这才是我们应该修炼的人生终极功力。

或许正是因为钱老这份天才的洞察力,《围城》这么多年来的魅力一直经久不衰。 年龄越大,人生阅历越丰富,才越体会到《围城》特有的艺术魅力。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

它可能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著名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围城》是“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最用心经营的小说,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

当年,《围城》出版时非常火爆,重印很多次,还被翻译成各种语言。据说,曾有一名外国女士看完,想拜访钱老,钱老拒绝了,说出了那句名言:

它可能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看书其实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少东家觉得一本书好不好,是不是经典,不需要别人来证明,要看你自己的亲身感受,只有你自己看了觉得好,映射了你的思维,从中得到了共鸣,那才是真的好。如果一本名著你看得索然无味,读不进去理解不了,那这本书对你来说真的不是一本好书,不管别人说得多好。

经典永远都是可以流传的。如果不同年代的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能从中得到灵魂的冲击思想的共鸣,说明书中所表达的内容具有广泛性,于是被称为了经久不衰的经典。

我想,这就是读经典的好处:它能够穿越时空,人性中固有的东西历经时代变迁依然固有,而我们会在认识书中的人和事的同时,对我们身处的社会更加洞察,看待问题更加通透。而只有我们看待人和事的眼光更加透彻,才会更多一份豁达和理解,更能用一种智慧和包容的心态,更好地与世界和解,与自己和解,更好地生活。

活着,真不是件轻松容易的事儿,这世上,99%的人最终都会平凡地度过一生。特别欣赏电影《霸王别姬》里的一句经典台词:“人,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愿看到此篇分享的你们:

生如夏花之绚烂,一生明媚如春光。

它可能是中国近代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