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钟书《围城》:人生处处是围城,我们都是方鸿渐

 子嘉0120 2020-12-18
钱钟书《围城》:人生处处是围城,我们都是方鸿渐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对于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其出处自然也都知晓,就是钱钟书先生所作的《围城》。其实,仔细想想,不单是婚姻,生活处处都是围城。

钱钟书夫人杨绛曾写道:“《围城》的主要内涵是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有时候,得到就是失去

围城故事发生于1920到1940年代,一个并不和平、并不美好的年代,主角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出身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订亲。不料周氏患病早亡。准岳父周先生被方鸿渐所写的话感动,决定用给女儿准备的嫁妆钱,资助他出国求学。

钱钟书《围城》:人生处处是围城,我们都是方鸿渐

苏文纨

方鸿渐在欧洲游学期间,学业懈怠,收获甚微。但是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他在毕业前办了个假证,“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一同回国。在船上他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同时也遇见了大学同学苏文纨。

到达上海后,方鸿渐在已故未婚妻父亲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此时,方鸿渐获得了大学同学苏文纨的青睐,又与苏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于是方整日周旋于苏、唐两姐妹之间,期间他还结识了苏文纨的追求者赵辛楣。后来苏文纨嫁与诗人曹元朗,而赵辛楣也明白方鸿渐并非真正情敌,从此俩人成为好朋友。

钱钟书《围城》:人生处处是围城,我们都是方鸿渐

唐晓芙

慢慢的,方鸿渐逐渐与准岳父周家不和。在赵辛楣的引荐下,方前往来内陆的三闾大学任教,但是由于方鸿渐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很快被排挤出局,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赵辛楣得知后,又帮他在报馆找了份工作。稳定下来后,方鸿渐与孙柔嘉举办了婚礼。

但好景不长,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逐渐暴露并激化。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俩人最后选择了离婚。

小说在一阵老式自鸣钟声中结束。那只著名的祖传老钟,每小时“只慢7分钟”的“很准”的钟,这会儿已经慢了5个钟头了: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含了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钱钟书《围城》:人生处处是围城,我们都是方鸿渐

方鸿渐的桃花运很旺。幻想自己艳如桃李,冷若冰霜的苏文纨,是典型的冰淇淋作风—又冷又甜,方鸿渐很享受被她追求的感觉,但却不吃她这一套。最可恨可气的是,在一个美好的夜晚,苏方两人相互亲吻了对方,但第二天早上方却立马写信拒绝了人家,并在电话里对苏澄清自己心中另有所爱。所谓自作孽不可活,苏文纨心生怨念,向表妹唐晓芙爆出了方鸿渐种种不光彩的事情,方鸿渐却因此痛失挚爱。

钱钟书《围城》:人生处处是围城,我们都是方鸿渐

鲍小姐

局部真理的巧克力美人鲍小姐,身材火辣,天性开放,一句话就成功撩到方鸿渐,“你教我想起了我的 fiancé(未婚夫),你相貌和他像极了!”结果,船刚到香港,鲍小姐就扑向她那黑胖子秃头的未婚夫,此时可以计算一下方鸿渐的心里阴影面积。

灵动可爱的唐晓芙,纯净而美好,是这个摩登世界里的稀罕物,因误会没有和方鸿渐在一起后,她成了方鸿渐的白月光。

钱钟书《围城》:人生处处是围城,我们都是方鸿渐

孙嘉柔

而方鸿渐最后却和会撒娇会卖萌的孙柔嘉结了婚,值得一提的是方明明害怕走进孙的生活,却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迷失了自己的初心。方鸿渐的感情线高开低走,像极了想买一样东西,挑来挑去,几经周折,最后又累又急,仓促入手,却发现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

结婚到底意味着什么?

《围城》一书是钱钟书“锱铢积累”而写成的,精言妙语是这部小说的最成功之处,也是最值得赏析的地方。

钱钟书《围城》中写到,“老实说,不管你跟谁结婚,结婚以后,你总发现你娶的不是原来的人,换了另外一个。”看来恋爱之人,智商为零这句话说的并不夸张。婚前,你是淑女我是绅士,婚后回归真实,常常叫人怀疑自己被爱情蒙蔽了双眼。

钱钟书在《围城》中谈旅行对婚姻的重要性时说。 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应该先旅行一个月,一个月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种夫妇保证不会离婚。

钱钟书在《围城》中把私烤红薯比作私情男女。烤山薯这东西,本来像中国谚语里的私情男女,“偷着不如偷不着,”香味比滋味好。真实妙言妙语,精辟至极,就像陈奕迅的歌,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钱钟书《围城》:人生处处是围城,我们都是方鸿渐

钱钟书在《围城》中谈人生时说。“人生,不过是居家、出门,又回家。我们的一切情感、智慧,以及意志上的追求和企图,不过是灵魂上的思想病。想找一个人,一件事,一处位置,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的世界上有个安顿之所。”如此一看,人生或许很简单,只不过我们在滚滚红尘中所欲太多,把生活过的复杂了。

钱钟书在《围城》中挖苦仇人时这样说。“对于丑人,细看是一种残忍——除非他是坏人,你要惩罚他。”再看我再看我就把你吓死,人丑也需要被尊重,钱钟书果然是嘲讽一流的选手,一针见血啊。

钱钟书《围城》:人生处处是围城,我们都是方鸿渐

《围城》被很多人誉为现代的《儒林外史》,是因为钱钟书在这部小说中淋漓尽致地讽刺了知识分子。这种讽刺基于时代的和人性的原因,也基于钱钟书个体的原因。先说个体的原因。钱钟书是个不世出的天才,学富五车,通古博今,记忆力超群,对看过的书可以倒背如流,精通英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多国语言。

同时,他也是最纯粹的学者,在学术上他不能容忍一丁点儿的虚伪和取巧,在这种目光注视下,一般的所谓“学者”,要不可笑也就很难了。所以嘲讽和挖苦也是他的一大强项。在钱钟书看来,读书而没装在脑子里融会贯通,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围城》中讽刺更多的是基于对人性的解剖。比如方鸿渐的克莱登大学假博士文凭,集中体现了人性中的欺诈、虚荣、软弱、对环境的无奈,又如李梅亭偷吃烤地瓜、陆子潇以国防部、外交部信封唬人、范小姐用不通顺的英文假冒作者赠书给自己等等,举不胜举。

钱钟书《围城》:人生处处是围城,我们都是方鸿渐

方鸿渐在经历了教育、爱情、事业和婚姻的失败后,曾这样感叹:在小乡镇时,他怕人家倾轧,到了大都市,他又恨人家冷淡,倒觉得排挤还是瞧得起自己的表示。就是条微生虫,也沾沾自喜,希望有人把它在显微镜下放大了看的。拥挤里的孤寂,热闹里的凄凉,使他像许多住在这孤岛上的人,心灵也仿佛一个无洲畔的孤岛。

住在“孤岛”上的人,包括你或我吗?

扪心自问,做过这些事的似乎不止这些人,有时也包括自己,就好像我们在阿Q的脸上看到自己的相貌特征一样。

就像毛姆曾经说人性:“那时,我还没有懂得人性是如何的矛盾,我不知道真诚中有多少做作,高贵中有多少卑鄙,或者,邪恶中有多少善良。如今我是充分懂得了,小气与大方、怨怼与仁慈、憎恨与热爱,是可以并存于同一颗心中的。”

钱钟书《围城》:人生处处是围城,我们都是方鸿渐

所以在读《围城》的时候,你会笑,会心地笑,脸红的笑,笑书上的人,笑身边的人,也在笑自己。复杂的人性,让我们总是在不断地纠结和迷茫,不断地选择和舍弃。

所以 不论你身处城内还是城外,想要冲进去或是走出来,紧要的是都不要忽略当下的生活,忽略美好的时光。毕竟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