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承经典】独家解读《皇极经世书》观物内篇(三)

 昵称46188029 2023-05-20 发布于浙江

#大有学问#

观物内篇(三)

“日为暑,月为寒,星为昼,辰为夜。

暑寒昼夜交,而天之变尽之矣。

水为雨,火为风,土为露,石为雷。

雨风露雷交,而地之化尽之矣!”

这一小节主要谈的是天地变化的自然现象,与前两节也是遥相呼应的,天地变化是需要区分开来的,天可以说变,比如,天气的转变,寒热的变化,地则不能说变,只能说化,地之化,孵化之意,如母鸡孵化鸡蛋而生小鸡。

文章图片1

日暑月寒,通过前面的讲解,我们知道日为阳,月为阴,阳暑阴寒,我们能简明易懂,至于星为昼,辰为夜,我想初次接触的朋友是不知其所以然的,这里我们讲解一下,星星和月亮原本都是得到日光的照射而光明,但为何又这样区分?

这是因为月亮一直围绕地球转,有的时候是被挡着而得不到日光的照射,所以月亮有朔望之分,时而明亮,时而晦暗,有阴晴,有圆缺,而星则无朔望之分,其明亮过于月亮,没有绕地公转的束缚,长期都能得到日光的照射,长明亮,所以把星称为昼。

辰何为夜?是因为辰星我们知道,晦暗不明,所以称辰为夜。

文章图片2

所以这一节所说的日月星辰的交会变化,才有了寒暑昼夜的变,有了寒暑昼夜的变,就有了时间的维度,称之为“日月星辰交,而后有寒暑昼夜之变,寒暑昼夜之变,而岁成焉!”即为此意。

日月星辰之交,寒暑昼夜之变,相互交会变化后,又形成诸多形态,比如寒,可变为日寒浅,月寒深,星寒散,辰寒凝,这个从字面意思我们其实稍加思索就能理解,有太阳时候的寒冷是比较浅显的,表皮上的微寒之感,月亮出来时,夜深之寒,那是透到骨子里的深寒。“罗衾不耐五更寒”则是辰寒,长夜漫漫,万物寂静,如凝固一般的寒冷。

由此展开,有日暑炎,月暑温,星暑浮,辰暑沉;有日昼明,月昼沦,星昼晓,辰昼昏;有日夜没,月夜出,星夜光,辰夜集!所以日月星辰之变,就会产生如此之多的感知。

文章图片3

后两句我们来解读一下,水为雨,雨水为水气所化,火为风,风为火气所化,我们常说的热成风,冷成雨即为此意,土为露,露为土气所化,为何?土里的水气经过蒸发而凝结在土面上的草丛里而成露,这样是不是就能理解了?石为雷,这个地方主要运用的是以石头的坚硬来映衬雷的刚烈。

文章图片4

同理,水火土石,雨风露雷,八者又交相变化,比如雨,又可化为水雨,火雨,土雨,石雨,水雨是磅礴大雨,火雨则为暴风骤雨,那土雨就为蒙蒙细雨,石雨则是冰雹霜冻之雨了。

以此推之,有水风凉(韦应物诗句: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火风热(庄子:大旱金石流,土三焦),土风和,石风烈;有水露黑,火露赤,土露黄,石露白;有水雷XUAN(观物原文中此字现在打不出来,上雨下玄),火雷虩,土雷连,石雷霹。

文章图片5

解读到这里,我们总结一下,虽然只是观物内篇中短短的几句话,其包含的意义是深远的,寒暑昼夜,是由于日月星辰之变而来,而动植万物,飞鸟走兽,则有感于雨风露雷,由水土火石之化而来,仅仅一变一化,引申出来世间种种让我们都能感知的状态,万物也从此而生生不息!大道至简,不过如此,寥寥数语,已道尽人间百态,不得不再一次惊叹邵雍先生的易学智慧之高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