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茶、白茶、红茶、普洱茶,哪些需要醒茶?哪些可以不用醒茶?

 小陈茶事 2023-05-20 发布于福建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前段在武夷山喝茶,和朋友一起喝了泡传统工艺的大红袍。

剪开泡袋,烫碗烫杯后,趁热投茶。

这时,照例是轻摇盖碗,闻干茶香。

那款焙到足火的大红袍,干茶上泛着纯粹的焦糖香,微有几分木质香型,很是特别。

不过在闻干香时,那位朋友给我们讲了个故事。

有一回,他接待了一位做普洱生意的茶商,梳着道士头,手上还戴着大木串,路过进店喝茶。

那位武夷山朋友,和他同座一起喝了泡岩茶。

当时,他看到摇香的举动,脱口而出。

“我懂了,你们这是在醒茶。通过摇一摇,让干茶快点醒过来。”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愣了半晌。

说实话,对岩茶来说,没有醒茶的说法。买到手的岩茶,只要褪了火,拆开包装就能直接泡来喝,用不着舶来主义的“醒茶”。

温杯摇香的举动,主要是为了利用盖碗内的余温,促进干茶条索的香气释放,帮助确认这泡岩茶是否有吸附杂味?焙茶火香是否纯粹等,与醒茶这件事,没有半毛钱关系。

不过,朋友提供的这个故事素材,在茶圈内不是个例。

喝绿茶、喝白茶、喝红茶时,盲目照搬普洱与黑茶醒茶说法的人,不在少数。

事实上六大茶类里,醒茶并非是泡茶的必备仪式。

盲目醒茶,反而有害。

《2》

一、别随意将岩茶放进醒茶罐。

聊到岩茶的保存时,提了一个关键词——密封。

独立泡袋包装的岩茶,一次一泡。

如果是散装的茶,喝剩下之后,要捏紧密封袋口。

为了更好地防潮,最好再装进塑料袋里,装入纸箱内。

逐层包装,密封又密封。

或许有人会不理解,你们怎么封得那么严啊?

因为武夷岩茶是焙了火的, 干茶条索很酥脆,投茶进入盖碗的瞬间,还能听到清脆的声响。

不封紧一些,万一跑气受潮返青,不就可惜了吗?

看到网上有不少博主,本身不懂岩茶,随便学了几招存普洱茶的招数,把岩茶提前放进紫砂茶叶罐内。

名其曰,醒茶。

说实话,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毁茶。

紫砂材质特殊,有透气性。

将岩茶放进去后,吸湿吸潮吸气味,过不了多久,岩茶因焙火巩固下来的美好风味就会彻底垮塌,返青得一塌糊涂。

如果不加分辨,直接照搬醒茶的做法。

在喝岩茶之前,将牛栏坑肉桂、慧苑老丛水仙、马头岩肉桂等一系列精品好茶,提前拿出来醒茶。

等到好茶受潮变味,焙火香气消失,茶味受潮变薄,出现水味。

到那时,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3》

二、绿茶与红茶不需醒茶。

喝绿茶,主张趁鲜喝。

当年新茶上市后,绿茶的圈子里,主流肯定选新茶。

唯有新茶,更能展现极致清新、清香、清爽的茶汤风味。

泡绿茶,方法很简单。

找出一个玻璃杯,洗干净。

最好是用纳米擦将里外都擦得亮晶晶的,便于观察汤色。

往杯中倒入适量热水,适当温杯清洁过后,投入一小撮干茶。

对绝大多数绿茶来说,下投法是主流。

先投茶,随后再加入七、八分满的热水。

等待片刻,就能喝上清新莹润、爽口提神的香茗。

在一气呵成的玻璃杯泡绿茶的过程中,完全不需要,也没必要横插一脚,加入醒茶操作。

不管是用什么方式去醒茶,一旦提前取出干茶,茶香必然跑气,注定会有损绿茶的清新鲜香本色。

喝红茶,也是如此。

红茶的适合饮用期,大约是1-3年,原则上不提倡盲目久存。

喝红茶,可用玻璃杯简单泡,也可用盖碗逐次冲泡。

但不管怎么看,风味品质出彩的红茶,茶香茶味柔润。

花香、甜香、蜜香、以及发酵带来的果香,清扬迷人,香气馥郁。

发酵程度适中的优质红茶,茶味饱满而不失清甜爽口。

将一泡红茶拿到手后,闻着馥郁的茶香,品着清甜饱满的茶味。

好茶如此,夫复何求?

不管从哪个层面看,都不需再画蛇添足地加入醒茶。

《4》

三、泡老白茶,千万别透气醒茶。

收到过一位外地新茶友的求助。

茶友的原话是,老白茶要不要醒茶?

原本在之前,那位茶友的泡茶方式,也是选择单刀直入。

取出干茶后,直接冲泡。

但他从一位茶艺老师那听到的说法是,“存放时间太长的老白茶,如果不醒茶就泡,最终茶汤泡出来,香气不扬,汤感偏薄,喝起来混混沌沌的,茶叶本身的滋味得不到发挥。”

话说,这番话真的靠谱吗?

老白茶不醒茶直接泡,有那么玄乎吗?

当然不是,肯定不是,一定不是。

这背后,检验真假对错的方法很简单,自己亲自试一试就知道了。

事实胜于雄辩,亲自一试,答案便知。

喝老白茶之前,提前醒茶,对茶味释放没有任何有益帮助。

因为,茶叶的本质是植物。

茶就是茶,不会因为长期储存收藏,导致“沉睡不醒”。

当你发觉,自己手中的老白茶,拿出来后一股闷味,泡出来后茶味也很不清爽,喝入口中总感觉有股怪味。

尝不到老白茶应有的药香、花香、陈香、粽叶香,而是茶味驳杂,混沌不堪。

这时,千万别归因于没有醒茶。

论本质,只是因为这款老白茶品质不当,存坏变质罢了。

将存坏生出怪味的老白茶,提前醒茶透气,或许能散一散闷味与杂味。

类似新房装修后,通风透气一段时间,能让那些难闻的“装修味”逐渐淡去那样。

但在喝茶时,已经存坏的老白茶,不论如何修补,受损变薄的茶味不会再恢复。

喝起来,茶汤依旧是淡寡的,乏味的,没有层次的。

从一分为二的角度看,品质一流,储存到位的老白茶,直接冲泡也好,直接煮茶也罢,甘香醇厚的茶味风采,都不会缺席。

但对存坏变质,缺陷多多的问题老茶而言,醒茶没法起到“化腐朽为神奇”作用。哪怕能短暂散掉仓储不当带来的杂味,本质也没法改变。

横竖来看,醒茶这件事,对老白茶都起不到任何帮助。

在喝茶之前,又怎能随便道听途说,盲信“喝老茶非提前醒茶不可”的道理。

《5》

诚然,喝部分红酒之前,需要醒酒。

将陈酿封存已久的酒液,倒出来后,放在专门的醒酒容器内。

当葡萄酒与空气充分接触时,据说,酒体中的单宁能迅速氧化。

从而在品尝时,能喝到更柔顺、顺口的风味。

但这种关于醒酒的操作,不是所有的酒都需要。

至少啤酒、白酒、黄酒等,就没有这种说法。

喝茶也是如此,醒茶一说不适合所有的茶。

放眼整个茶圈江湖,绿茶、黄茶、白茶、岩茶、红茶等,不需醒茶,直接泡开就喝,风味足够精彩。

但对后发酵的黑茶与熟普而言,醒茶或许有一定必要。

拆开紧压成块的黑茶,放置在干燥洁净的容器内。

让茶块与空气充分接触,减少后期储存带来的茶味干扰。

但这种醒茶操作,适用范围有限。

盲目照搬,不加分辨的“拿来主义”,对喝茶品茶没有好处!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