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百练:洋铁桶的故事(柯蓝)

 一中大语文 2023-05-20 发布于福建

文本一:

洋铁桶的故事(节选)

柯蓝

写在前面

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正是我刚刚开始向民间文艺、向古典文学学习的时候,也正是毛主席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在党的方针指导下,培养下,初入陕北农村,学习通俗文学作品的时候。

《洋铁桶的故事》是一个反映在八路军领导下的解放区军民抗战的故事,它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敌人残暴、民兵打游击埋地雷,以及抗日政权和锄奸方面的许多小故事,于1944 年7月在《边区群众报》上连续发表。因为当时还是一个实验,写这种通俗故事,尤其是写给边区文化低落,长期活动在农村环境的读者看,和报纸有一定篇幅的限制等等,许多地方是感到困难和需要摸索的。

第一回洋铁桶投奔八路军母猪河枪打乌龟头

晋东南沁源县城一带,有个无人不知的好汉,姓吴名贵,为人刚直, 一贯帮助穷苦人民, 地方上人都很拥护他;只是性情暴躁,说话声音粗重,因此替他取了一个小名,叫他“洋铁 桶”。提起此人,他有一门绝顶本领,从小跟他老子在山上打猎,练得一手好枪。说来真是  叫人敬佩,空中飞鸟,只听他的枪声,早就落地了。自从一九三八年日本鬼子打到这里,烧  杀一空,眼看无法生活,他就一个人跑到外乡去了,流落了一年,听说八路军的兵马来到他  们县上,成立民兵保卫地方,他便拍着胸脯说:“我是沁源人,我为什么不回去打日本!” 第二天他就回来奔到八路军要求当兵;八路军看他是一名好汉,枪法高强,就给了他一支好枪,还要他当了民兵小队的小队长,跟着八路军在沁源一带打仗,打得日本鬼子坐卧不安。

这一天,刚吃过早饭,八路军和洋铁桶的民兵都上了山头,正准备去打新墙的碉堡,忽然一个老百姓从后面跑来,满头大汗,大声喊道:“喂!你们走哪里去呀?”只见那人抢上一步打了个招呼说:  “快快救救我们吧!鬼子兵出城来抢粮食了,上午在中庄,后晌就到马家沟。人都说快叫八路军来,收拾他们…… ”八路军的队长连忙说:“对,派我们的洋铁桶民兵小队去,另外派我们的宋排长去指挥。”站在旁边的洋铁桶听了,大喊了一声:“报告!” 他说“队长!你们都去打新墙碉堡吧,咱们这几个月跟随你们打日本,大小战场也上过不少呀,这回让我们单独去打吧,保险捉几个活的回来。”下面的民兵们也嚷着说:“让我们去,让我们去打一回美美的。”小队长看见大家都这么要求,就说:“好吧,由洋铁桶指挥,你们都听他的话呀。”洋铁桶听了,高兴得把腰上皮带一勒,转过头来便吩咐弟兄们拾掇枪 弹,赶快到三岔口去埋伏,鬼子来了听命令才打枪。大家一听精神百倍,像一阵大风,直奔三岔口去了。三岔口是从中庄到马家沟的大路,有一条四丈宽的小河,叫母猪河,河水不深,来往行人都踩水过河,洋铁桶的民兵就都埋伏在这河的对面山腰等着。 一直等到快正午时分,太阳像一盆火似的顶在头上,又渴又饿,大家等了这么久不见敌人来,以为不来了,连洋铁桶也以为抢粮的敌人折回去了,有的就抱着枪打起瞌睡来。正在这时候,洋铁桶听见有人叫马嘶的声音,连忙睁大眼睛一看,嗨,三十多个鬼子带着八个骡子都到了母猪河边,天气好热,牲口喝水,人也喝水,不喝水的也想洗个脸凉爽凉爽,真是闹成一团。好个机会,洋铁桶也来不及下命令了,把枪一端,只听见叭的一声,把一个挂指挥刀的鬼子军官打翻了;弟兄们猛地听见了洋铁桶的枪声, 一时振作,二十几条枪也全开火, 一排子弹过去,打得鬼子无头无脑, 一下就死了好几个。等到洋铁桶他们第二次开枪瞄准,哎嗨,河里一个鬼子也不见,只剩五个骡子竖着耳朵在乱跳乱奔,人到哪里去了呀?全给打死了?大家正在猜摸不定,把枪放下停了一阵,才见河面上突然露出一个头来,气的洋铁桶叭的一枪,骂着说:“躲得好,你给我一辈子躲在河里。"枪一响,吓得那个鬼子脑袋早就缩回去了,真像是乌龟脑袋。这样河面上一会儿露出来个脑袋, 一会儿又不见了,民兵们看了哈哈大笑。有次一个鬼子刚露出一点头,眼睛还没睁开咧,洋铁桶一枪就把他半个脑袋削掉了。这一场恶战,打得鬼子只恨他爹娘没有给他生下一个划水的鸭子脚,只能爬在河水里,憋住气受罪,支不住了想露出头换口气咧,民兵瞄准了又是一枪,打得鬼子就没有逃走一个,打的打死,淹的淹死,只剩下两三个活的还在水里爬着。洋铁桶笑嘻嘻地喊着说:“快呀!快下河里去捉活王八呀!”大家真是兴高采烈,心想这回总算替沁源人民报了一次血海深仇,都奔下山去捉活的。刚下得山来,只听见洋铁桶叫了一声不好,大路上卷起一阵灰尘还不见人,早就有雨一般的子弹飞过来了。

第二回 入地洞全村撤退 钻土坑死里逃生

(有删改)

文本二:

解放区长篇小说中有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新英雄传奇的出现。 “五四”以后现实主义 的小说创作中,写的都是普通人的生活。封建时期曾经产生过广泛影响的英雄故事,如三国、 水浒、杨家将等,这个传统暂时没有人去继承。但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发展这一传统的土壤。因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特点是武装革命反对武装反革命。而这武装斗争又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在敌后农村中,武工队神出鬼没地活动在游击区和敌占区,配合正规部队保 卫根据地,并创造了大量可歌可泣、惊险奇特的斗争事迹。因为故事带有鲜明的传奇色彩,便使得正在注意继承民族传统的作家,很自然地把这特殊形式的斗争生活与英雄传奇的传统 联系了起来。

(选自《中国现代文学简史》)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写在前面”是柯蓝的自序,相当于“前记”“叙”,主要说明整本书的创作背景、 故事内容、自我评价等方面内容。

B. “洋铁桶大喊一声'报告'”,声如洪钟,符合其革命身份与性格特征,也显示出他急于接受战斗任务的迫切心情。

C. 接受命令时的“精神百倍”,作战时的“哈哈大笑”“笑嘻嘻”,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彰显了必胜的信念。

D. 语气助词“嗨”“哎嗨”“咧”,保留了说话的痕迹; “像一阵大风”“太阳像一盆火似的”“雨一般的子弹”,比喻通俗易懂。

2. 关于第一回首段介绍“洋铁桶”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开篇基本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叙述,交代故事背景、人物来历,人物形象善恶分明, 褒贬态度一目了然,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B. “洋铁桶”是个具有侠义精神的神枪手,小名“洋铁桶”意味着他的性格像洋铁桶那样一撞即响,为后文情节展开张本。

C. 外敌入侵的环境、家破人亡的惨状、漂流异乡的经历,养成了他为人刚直、性情暴躁、 嫉恶如仇的性格。

D." 洋铁桶"典型化性格的塑造,突显了“新英雄传奇”倾向,其意在于激励民众,为 抗日救亡服务。

3. 为突显“新英雄”形象,作者是如何叙写战斗场面的,请结合文中画横线部分简要分析。 (6分)

4.在新的斗争形势下,解放区长篇小说开创了新局面,注意继承民族传统的作家,很自然地把斗争生活与英雄传奇的传统联系起来。柯蓝一方面“向民间文艺、向古典文学学习”, 另一方面,他又“感到困难和需要摸索”,请谈谈你的理解。  (6分)

【参考答案】

1.【B】洋铁桶大喊一声“报告”,是为了突出他表达单独带队去打鬼子的愿望。

2.【C】“养成”文中并无依据。

3.①点面结合,主次分明。着重刻画了主动出击、枪法高强的洋铁桶,兼顾其他民兵队员的战斗风貌:着重叙述人物在战斗中的行动,穿插心理、语言描写。②侧面入笔,巧妙映衬。有意状写了敌人不堪一击与可笑丑态,与英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③幽默轻松,化重为轻。语言幽默诙谐,“母猪河”“鸭子腿”“乌龟王八”,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嘲讽,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④跌宕起伏,张弛有度。在情节起伏中突显人物典型性格,从到“来不及下命令”的急切,到“人到哪里去了呀”的疑惑,到得知真相的气骂,与得胜时的兴高采烈,一波三折。(评分标准: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 分。)

4.①保留了章回体的特征,标题对称,情节独立完整,回目之间衔接无间,但限于报刊篇幅,情节简单:

②塑造新英雄的高大形象,将英雄人物的传奇经历与其勇敢、机智之举结合,但人物平面、性格较为单一:

③充分发挥民间口语生动、活泼、通俗、传神的特长,但文艺性削弱,回目的典雅工整,诗词曲赋的穿插都未展现:④体现了不畏强暴、誓死保卫家园的坚贞的民族意志和爱国精神,但对战争的残酷性、深刻性分析不足,具有理想化色彩。

(评分标准:每答出一点给2分。包含“借鉴”与“不足”两方,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