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雨九十载,传奇人物傅柏翠与共产党人的恩怨情仇

 后知后觉无所谓 2023-05-20 发布于北京

上文讲老红军范世英1949年5月策动福建闽西起义的时候,提到了另一位早期红军高级将领傅柏翠,此人的经历也相当传奇,曲折程度更是一波三折。因为脱离了红军,甚至成为叛将进攻过苏区,所以很少被提及。但其早期事迹又极具代表性,能够反射出土地革命时期革命的复杂性,值得一读。

文章图片1

一、被通缉的国民党左派,清党后加入了共产党

傅柏翠,福建省上杭县蛟洋镇人,1896年出生于地主家庭,1914年东渡扶桑,留学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和后来的国民党高官居正、胡汉民等均是校友。在东京曾受孙中山接见,并参加了中华革命党。毕业回国后,投身于辛亥革命,成为国民党左派分子。这些经历,为傅柏翠在国民党内积累了较深厚的政治资源。

由于法律科班毕业的缘故,傅柏翠能言善辩,是个能力很强的人。他回国后,从事律师工作,经常为穷人伸张正义代理诉讼,多次发生智斗法官的故事,而他的背景又让法官无可奈何。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不仅杀共产党人,也杀国民党左派,傅柏翠在家乡也成了通缉的“要犯”。就在此时,傅柏翠结识了时任中共闽南特委书记的罗明,思想上开始向我党靠拢。南昌起义爆发时,傅柏翠在罗明的带领下,为途经上杭的起义军开展后勤支军工作,从而正式的开始为我党工作,后在罗明介绍下、于革命低潮期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二、积极开展工农运动,红四军入闽后成为我军高级将领

1928年起,闽西工农运动如火如荼,先后爆发了龙岩后田、平和、上杭蛟洋、永定地区的四大起义暴动,其中上杭蛟洋暴动的领导者就是傅柏翠,并组建了农民武装。1929年3月,红四军入闽,整合闽西地方武装,傅柏翠被任命为新组建的红四军第四纵队司令员,他领导的蛟洋农民武装成为该纵队主干力量。此时,红四军第一到第三纵队的司令员分别是林彪、胡少海、伍中豪,罗瑞卿当时只是第四纵队的参谋主任。

文章图片2

傅伯翠本人更是在红四军党的第七次、八次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前委委员,成为红四军高级将领之一。当时的红四军前委,是集党政军权于一身的中枢管理机构。此时,连毛主席都亲切的称呼他为“闽西的傅先生”。

三、乡土情结浓厚,分田运动中屡次抗命,被开除党籍

因为出身和成长经历的不同,傅柏翠和其他共产党人的分歧很快出现。先是红四军回师赣南的时候,傅柏翠不愿意离开本乡本土,固执的将自己的亲信队伍带回了蛟洋,这就错失了在红军主力部队中发展壮大的机会。

自红四军入闽,上杭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分田运动使大部分农民分到了土地。但正是分田运动,使傅柏翠与特委领导张鼎丞、邓子恢意见不合,闹到了谁也说服不了谁的地步。

傅柏翠主张“公田制”,不赞成分田单干,时值苏联正在搞农业集体化,傅就认为搞共产主义嘛,应该“土地国有,共同耕作、共同生活”才对。邓子恢则认为,“公田制”不符合中国国情,应该把土地直接分给农民,农民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真正主人,才能珍惜热爱自己的土地,作长期使用的打算。

文章图片3

应该说傅的主张过于理想化,其思想还停留在旧的三民主义乃至无政府主义,不接受党关于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的政治诉求,使其遭到了严厉批评。特委开大会,傅柏翠闹情绪不参加,大会选他当委员、任命他为财政经济部长,他不上任。委员林一株提出,人不去应该把组织的配枪交出来。傅柏翠不服,给特委去信说枪是自己买的。特委领导复信指出他的错误,并公开了这封信。这样,傅柏翠与特委领导的分歧完全公开化了。

1930年12月初,闽粤赣边省党员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列举傅柏翠犯有组织纪律性与思想路线上的错误,开除了傅柏翠的党籍。由于傅柏翠在当地的威望较高,许多接近他的人在言行上对这一决定流露出抵触情绪,特委又进一步取消了傅影响较大的上杭北四区各级苏维埃政权,摒弃了区以下各级党组织及其成员。这些举动逼迫傅柏翠走上了叛党拥兵自重的道路。

四、与苏区对抗,双方都付出了血的代价

1931年初,傅柏翠正式脱离了党组织。时值闽西苏区正在搞肃反,当时红十二军在集会的时因为搞不清“第二国际”和“第三国际”,喊错了口号,不少干部战士被当做“社会民主党”分子抓了起来,因为株连较广弄得人人自危。有些干部战士索性跑到傅柏翠控制的区域避难,被傅收编,这样特委又给傅柏翠扣上一顶“社会民主党头子”的大帽子。

死结既成。1931年3月,傅柏翠策动古田、蛟洋武装攻打红军十二军,驻在古田的红十二军没有防备,被突然袭击,受到很大损失,一○一团参谋长、一连长被打死。

1932年,韩伟将军担任师长的闽独立八师奉命攻打蛟洋,由于傅在当地耳目众多,独立八师一出发,傅部就得到了消息,在镇中布下埋伏,进攻的两个团均铩羽而归。韩伟将军的发妻,在部队中担任宣传工作的程容秀同志在这次战斗中牺牲。

至此,傅柏翠所控制的古蛟地区再没有被红军收复,这使得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包围圈进一步缩小,对于后来第四、五次反“围剿”危害极大。

五、蛟洋成独立王国,人才难得、三任国民党省主席请傅柏翠出山

傅柏翠叛变革命后,并没有马上倒向国民党。他在控制的地区推行自己主张的土地制度,按照耕者有其田的设想,把地主的富余土地分给农民,地主也分配土地,傅家本身就是当地最大的财主,他先把自家的土地拿出来分掉。就这样,傅柏翠在古田、蛟洋区域建立了一个“不共不国”的农民地方自治政权,使上杭县东北450多平方公里40余个乡村3万多人口的地区,成为特殊的“独立王国”。

特别难得的是,这一带农民当时分得的土地由于傅柏翠的原因得以保持到全国解放。

文章图片4

蛟洋标志性建筑:文昌阁

1932年到1935年期间,由于蛟洋介于“红白区域”间独立王国的特殊位置,连续三任国民党福建省主席都来拉拢傅柏翠,希望能为其所用。第一任主席方声涛许以龙岩县长的职位,希望利用傅的威望,巩固刚刚从红军手里攻下的地盘。第二任主席蒋光鼐上任时,正值福建事变前夕,希望利用傅和红军藕断丝连的联系,与红军结盟共同反蒋。在此期间,傅柏翠与红军的关系得到了一定改善,更与闽变的实权人物蔡廷锴结成了莫逆之交。第三任主席陈仪则是希望利用傅的威望,解决地方上与政府存在的诸多矛盾。

傅柏翠有自己的理想和政治主张,“农民要土地,要自由,要和平,不要阶级斗争,一切以农民利益为中心”。但他毕竟势单力孤,不得不在国共双方之间夹缝求生:对国民党,他坚持施行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的思想,抵制地主豪绅的反攻倒算,保证了本乡本土农民的利益,但同时也不得不接受国民党委派的多种职务;对共产党,他并不愿意与苏维埃为敌,防守多于进攻,但同时又不得不接受意识形态上被敌对的现实。

六、功过两头冒尖,幸而49年起义修成正果

过失仅一条,红军叛将且负有血债,建国后就够明正典刑了。

功也很多:五次“反围剿”期间,帮助苏区打破经济封锁,开展食盐等紧缺商品的贸易;三年游击战争期间,资助了留守苏区的红军游击队;坚决抗日,当年不肯随红四军出闽,却愿意带部队随蔡廷锴出山抗日;1949年5月,作为首要策动者率领龙岩等四县县长与省保安团官兵四千多人起义;改革开放后,作为民革主要领导,为祖国统一事业尽心奔走。

以致于多年以后,对他的评价还是莫衷一是。张鼎丞等老同志属于不原谅派的,“蛟洋暴动可以宣传,主要是宣传党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傅柏翠这个人不好,蛟洋的群众很好。1929年红军成立四纵队,我是政委,傅柏翠原是司令员。这个人争权夺利表现不好,以后叛变了。”见《张鼎丞接见任延寿等的谈话记录》。

文章图片5

韩伟将军属于原谅派的,“真是一场历史的误会,太沉痛了。我有冤屈,妻子被杀,傅柏翠也有冤屈,都是'左’倾错误路线造成的。我同情傅柏翠,人逼到那个份儿上了,他不自卫就得去见马克思。你们转告傅柏翠,我完全同意他重新入党,希望他振作精神,为祖国统一多做贡献。”见韩伟将军传记,足见将军高风亮节!

1985年5月,福建省委发出通知,为傅柏翠30年代蒙受的历史冤案平反,推倒其“社会民主党领袖”的不实之词,予以昭雪。1986年1月,傅柏翠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此时闽西特委的主要领导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都已作古。1993年1月,老人在福州逝世,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信史留痕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