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课的情趣如何体现——再说“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模式

 三驾马车1966 2023-05-20 发布于河南

语文课的情趣如何体现?

——再说“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模式

刘向军

在河南沁阳永威学校我们连续听了一节初中一年级的数学课和初中二年级的语文课。这两节课堂都运用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高效教学模式,整体上特色都很鲜明,学生参与度很高,比起传统的“满堂灌”教学而言,这种学生人人读、人人想、人人写的课堂效果远远胜出一筹。但是,就这两节课而言,我们觉得语文课堂稍逊色于数学课,主要原因在于语文课堂过于标准化、数学化了。

这堂语文课学的是八年级下册的《一滴水经过丽江》。课堂上分成三个大的板块。第一板块:学生读教材,教师纠正错别字。第二板块:学生分段,概括段意;老师呈现标准答案,学生自查互查,教师点评。第三板块:研读课文,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一滴水经过了哪些地方?第二,课文用第一人称来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训练之后,老师同样呈现标准答案,学生自查互查,教师抽查点评。

问题出现了:在数学课上,教师出题,学生做题,教师给答案,学生对答案,这个没有太大的问题,因为它的答案至少它的结果是确定唯一的;而对语文来说,虽然教学过程中可以突出工具性的一面,虽然可以有某种相对确定的答案,但是,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绕不过去的存在,如果把它完全抛弃,而把某种答案定为一尊,不允许别的表述存在,把语文学科完全数学化,就会导致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严重缺失,语文课堂的趣味就会大为下降,而这违背语文学科的特性,即便孩子的语文答题能力有所提升。

那么,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数学课能否具有一些情趣,语文课能否更有情趣呢?当然可以。

课堂教学的情趣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学习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具身学习,沉浸式学习;二是学生在情境中的真实表达,而不只是套模式的回答,也不只是为了追求与标准答案相一致的表达;三是在思想和情感参与下的多元表达,这一点在语文课堂上尤为重要,这本身就是重要的语文训练。

具身的、真实的、多元的表达会不会影响了语文训练答案的唯一性、标准性呢?不会。和数学学科不同,语文的答案有一部分是确定不移的,比如文化常识,比如读音字形,比如成语运用,但是,语文还有不少答案有相当的开放性。比如,主观题的答案常常有“意思对即可”的评分要求。再比如,句式的扩写、仿写考查,评卷者常常没有提供标准答案。又比如作文,这是全卷中分值最大的一道题,但是历来就没有标准答案,而且,命题人总是鼓励考生个性化的、创造性的表达,那些所谓的“优秀作文、满分作文”,更是无法用标准答案来约束的。

总之,高效语文课堂在立足工具性训练的基础上兼顾其人文性的特点是必须的,是应该的,也是可能的。这样的语文课堂会更实用,更高效,也更有语文味,而这实际上给老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的这个看法蔡林森校长是否赞同?

2023.5.2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