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视角的开路先锋,现代符号学之父皮尔士

 培训班文摘 2023-05-20 发布于山西

01


    

三视角并非一个新近的名词,也并非最近几年突现的一种思维模式。她是一门超学科,其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基础。

妙面爸最近想写点文章,从历史的角度科普下,何谓三视角,她是从哪里来,现在如何,将来发展的趋势如何。先从逻辑学和符号学这两门学科的发展谈起。

众所众知,逻辑学是科学的核心。符号学是科学的科学。
就上个世纪下半叶,在人类历史上,逻辑学和符号学这两个核心学科,出现了一个世界级别的大师。

他就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逻辑学家、符号学家皮尔士。

图片

查尔斯 皮尔士(1839年~1914年)

首先,他是一位哲学大师。

传统上,人们将皮尔士、杜威和詹姆士称为实用主义三巨头。

实用主义是在美国土生土长的一个哲学流派。大家将皮尔士当做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因为他是1871—1874年间在哈佛大学“形而上学俱乐部”的主持人。而这个俱乐部被认为是美国第一个实用主义组织。

这个俱乐部的另一个成员詹姆士,鼎鼎大名的心理学家、哲学家,也是实用主义最大代表之一。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实用主义发展则成为在美国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
图片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


哲学历史上,一直有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之争。实用主义则从第三个视角,解决了理性和经验的冲突。形成了哲学三视角的闭环。

其实,哲学只是皮尔士的一个研究领域。

皮尔士的重点主攻领域其实是逻辑学以及与逻辑学联系紧密的符号学。他也认为自己首先是逻辑学家。世人则公认他为逻辑学的分支,记号语义学的创始人。

符号学的转向,是科学、哲学和神学现代化的基本标志。所谓符号学转向,就是不再依赖模糊的日常语言,而是利用严格的符号,在严密的逻辑下研究各个学科。

所以,符号学被称为科学的科学。而皮尔士,被公认为现代符号学之父。



    

02


    


皮尔士的经历可谓坎坷不堪。

1839年9月10日生于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曾于哈佛大学就读,在美国海洋和大地测量观察所任职。

他一生不得志。1887年以前一直未能在大学谋到一正式教席 。这一点,和三视角的另外两位奠基人范泰尔和派克教授在世界学术上的遭遇类似。

当然,学术史家也指出,他的坎坷经历与其混乱的私人关系也密不可分。这个不做详表。

但是在皮尔士死后,他开始声名大噪。

著名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罗素在晚年才认识到皮尔士的价值,他说:“毫无疑问,皮尔士具有十九世纪最原创的头脑,肯定也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

当代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则说自己的语言哲学只是对皮尔士的思想做了些解释而已。

皮尔士从小接受良好的哲学和科学的训练,他幼年就能背诵康德的哲学名著《纯粹理性批判》。

他有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要建立一个像 亚里士多德那样的哲学,即使在遥远的未来,它也能包含人类的全部学科。

但他并不真的对哲学体系有兴趣,他有志建立的是一个能适应于各门学科的科学的逻辑。

康德的哲学体系应该对皮尔士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因为康德的十二范畴论,尝试用12个最基本的概念,来规律性地描述宇宙一切的万事万物。
图片

康德认为,逻辑的基本单位是判断,而判断分为四类:一个是量,一个是质,一个是关系,还有一个是模态。

每一类判断又分为3类。4×3=12,所以一共是12个范畴。

大家可能不觉得这事情的重要性。

但好好想想,倘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真的能够用少量几个概念进行完全性和精确性的描述,那就是掌握了世界上的一切规律,这可不得了!

康德的这“十二范畴”,其实与亚里士多德通过经验归纳抽象的基础上提出的十范畴截然不同。

图片


因为亚里士多德的十范畴是从具体观察的经验中抽象的,具有偶然性。康德的十二范畴则是从形式逻辑的判断分类里得出来的。

亚里士多德十范畴是属于经验科学,康德的十二范畴则是逻辑学。皮尔士的研究路线,深受康德的影响,也是从逻辑学的先验角度研究范畴的。

皮尔士将康德的十二范畴,革命性的改造成了三范畴。

这三个“普遍范畴”(universal categories)的表述非常独特,没有用任何其他词语,只用了数字1、2和3来描述。

这三范畴被皮尔士分别叫做一级存在 (firstness)、 二级存在 (secondness) 和三级存在(thirdness)。

所谓一级存在,也叫第一范畴,指的是自我独立的存在,皮尔士又称之为“感觉状态”(qualities of impression)。例如颜色,不论它是否被人知觉,都是存在的,但它没有时间或地点的规定。

二级存在,叫第二范畴,是个别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经验,它牵涉到主体与被感知事物的关系。在某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被某个生物所感知的某种程度的蓝色就属于二级存在。它有具象性。

三级存在,叫第三范畴,属于“中介”、“习惯”、“记忆”、“再现”、“交流”等抽象的范畴,它使具体的时、空经验获得新的形态。如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对某类外部事物的感知效果并不完全一样,但人们仍然用同样的符号来表达、再现和传递这些效果。具有主体性和主观性。

皮尔士认为,这三个范畴,也是三类存在,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像以往任何一个范畴理论是彼此独立的。而是彼此包含的。二级存在中包含着一级存在,三级存在中又包含着二级存在。

这种范畴之间的互涵关系,是以往的哲学科学思想所不具体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革命。

妙面爸感觉,在康德的思想中,也有这样深深一种3而1的直觉印记。从康德的整体思想框架中,可以明显看出来。

图片

我推测,这一点应该对皮尔士也有一种深深的启发。是促使从12范畴向3范畴转变的重要触发因素。

其实,皮尔士所尝试描述的就是三个视角。

因为三视角可以对所有存在进行分类,所以内容是空的,是框架性的,并不适合用任何特定的语词来定义。所以用1、2、3来标记是最恰当的。

当然,皮尔士还是概念范畴思维,并不是视角思维。所以皮尔士是三视角的开路先锋,施洗约翰,并不是三视角的创始人。

但不管如何,皮尔士为三视角的横空出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是三视角智慧发展史上不可绕过的重要里程碑人物。

参考资料:
皮尔士的符号三分法 2017 哲学园   
皮尔士:影响了多少哲学家?2013 东方早报
讲《纯粹理性批判》邓晓芒  https://www.douban.com/note/260349595/
百度百科:皮尔士
百度百科:符号学
百度百科:实用主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