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的100种自然科普好书,来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好书、文津图书奖、中国自然好书奖等诸多获奖图书,精选于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自然文库、探索·新知、科学史译丛、科学新视野等精品书系,希望和你一起,走近并不遥远的科学世界。12.狗知道答案——工作犬背后的科学和奇迹了不起的动物乐团13.山楂树传奇——远古以来的食物、药品和精神食粮35.寻找金丝雀树:关于一位科学家、一株柏树和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的故事39.人类为何奔跑:那些动物教会我的跑步和生活之道本书的打开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把它当成一部关于跑步的实战训练手册,也可以作为优美的自然文学作品,或是一本博物学家的成长史。不管以哪种方式阅读,海因里希的作品都令人惊叹。这是一本博物学与人类学相结合的作品,讲述了挪威人类学家龙·利特·伍恩探索蘑菇世界的旅程,让我们认识到博物对人类悲伤的治愈作用,同时了解人类学如何推动博物学的发展。41.编结茅香:来自印第安文明的古老智慧与植物的启迪从《看不见的森林》到《树木之歌》再到《荒野之声》,哈斯凯尔将视野从个体拓展到生境,进而触探维系生境的纽带——声音。充满我们这个星球的歌声、音乐和言语是演化创造的奇迹,是大自然的生态之歌,让我们得以窥见生物多样性、自然的创造力和审美的发生。来自中国的大豆,如何从鲜为人知变得在美国农场、文化和烹饪中无处不在,这就是本书要讲述的故事。跟随地质学家的视角,从岩石中解读出北美大陆在几亿年前甚至几十亿年前的昔日世界。梳理地质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发掘地质学家的人生故事,揭秘地质工作和研究的开展。一部系统考察科学史家关于科学革命观点的百科全书式著作轻松读懂现代科学如何诞生,深刻理解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第十二届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目前国内观鸟人(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必备的日常参考资料之一。郑光美院士作序推荐,结合最新数据的中国鸟类图鉴。有人问过我这个问题。其实,现在网络这么发达,纪录片也非常多,我们能够毫不费力地知道一种动物长什么样。但是,这样的“浏览”,只是借助别人的耳目去观察。我们去动物园,能用眼睛看,能用耳朵听,甚至可以用鼻子闻,去感受每一种动物的独特之处。本书要讲述的是一些昆虫——蝴蝶、蟋蟀、萤火虫和瓢虫——给很多人带来的乐趣,以及其他昆虫对人类物质文明的直接影响。 一本书带你领略化学元素在人类文明变迁中闪耀着的里程碑意义。 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推荐原创科普图书 2022首都科普好书推荐书目 元素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一呼一吸、一饭一蔬都影响着人们体内能量与物质的交换,健康更是每一位百姓关注的话题。 本书精选 50 种与健康密切相关的元素,阐述了它们在人体中的生理作用,便于读者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构建均衡的膳食结构;提醒读者防范空气、饮水、化妆品和日用品中潜在的有害物质,关注元素缺乏和过量导致的种种疾病,进而提升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 
75.发现之旅
76.“伟大的人物”系列在本书中,吴国盛教授先是梳理当代中国人的科学观念,然后阐述现代科学起源于古希腊的理性科学,并对比中西文化的差异,接着又从两个方面讨论现代科学的产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