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你会想到? “中国是世界的榜样,因为他们勤奋,有奉献精神和意志力,以及对所有倡议的责任担当。” “这就是中国人的智慧,不是纯粹模仿其他国家发展科技,而是以超越他们的水平为出发点。” “中国的麻辣火锅,吃了就停不下来。” “一些中国电影和电视剧,也陪伴着我长大。” 这些回答,是全球民众眼中的中国新印象。 ![]() 近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各海外总站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推出《全球“街”力》媒体活动,联动多名网红在纽约、温哥华、伦敦、柏林等全球 39 个城市开展街头采访,通过兼具个性化和亲和力的提问,以小切口展现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文化、中国制造、绿色发展等热点话题让被采访对象及海外受众“街”力热议。 ![]() 随机问 路人请留步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他们与中国相隔万里。如何听到全球民众最真实的声音? 在最“街”地气的地方相遇。从亚洲、北美、欧洲到中东、非洲、拉美,总台海外总站联动多位网红,让话筒在全球39个城市的街头随机闪现,捕捉各国民众对中国的观点和看法。 ![]() 从最熟悉的话题聊起。什么样的话题适合做街头采访?最喜欢什么中餐,想去中国哪里旅游,使用过哪些中国产品……不设门槛的问题亲切感满满,勾起受访者的分享欲,让他们得以畅所欲言。 ![]() 从最关心的议题问起。不同国家,国情不同,政体不同,与中国的合作方向、外交关系也不同。总台记者因地制宜,在各大洲开启“分话题”。 与欧洲民众探讨绿色生活方式,在中东、非洲聊聊基础建设,与文化相近的亚洲“邻里”讨论合作成果,与拉美民众一起解锁中国脱贫攻坚的密码,这些受到各国民众关注的问题,不仅给了他们充分表达的机会,更传递了总台倾听了解各国人民、架起沟通桥梁的诚意。 ![]() 说实话 这些回答亮了 “中国这个词就意味着朋友”“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行遍全中国”“中国从农业大国发展为制造业大国”……来自街头巷尾的回答,不仅金句频出,更道出了中国在其他国家人民眼中的多样形象。 从诗歌、儒家思想,到电子产品、服饰玩具、高铁汽车,还有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美丽现代的都市生活等等,全球民众对中国的了解与时俱进、立体多元。 “'一带一路’正如一条链接纽带,让我们彼此分享成功。” “中国和阿尔及利亚有相同的发展理念,即可持续发展、互利共赢。” “中国倡导的一切,都旨在造福人类。” ![]() 中国的发展成就和机遇,他们有目共睹,身在其中。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畅销中东多个国家;中国在埃及、阿尔及利亚、也门建设的项目不仅惠及当地百姓,也彰显大国基建实力。不少民众流露出称赞与肯定,为勤劳勇敢、积极进取的中国人民竖起大拇指。 “中国的模式完全不同于其他西方国家,中国尊重各国领土完整和文化价值。” “非洲的现代化梦想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相通的,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共同的愿望和梦想。” ![]() 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值得借鉴,值得期待。虽然各自的理解和感触不同,但他们都表达了期待与中国合作、共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更对一点深信不疑:中国式现代化不仅适用于中国,更可以为世界的发展贡献智慧与方案。 正如一位美国民众所说,“大多数日用品是中国制造,为什么不和中国做朋友呢?必须成为朋友。”百闻不如一见,全球民众对日常生活的有感而发,不经意间道出了对于中国发展的大实话。 ![]() 动起来 全球网友正“街”力 “民间外交不是简单几个字,要真正动起来。”一位中国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留言评价。对于这场媒体行动,全球网友正将“街”力热议从线下转移至线上,在互联网上开启了“街”力分享。 在中美关系的话题下,有网友用中英双语分享了“求同存异”这个成语;有网友直言,“大多数美国人都很友好,但美国政客不是,因为他们有很多个人企图。” ![]() 在中非合作的内容下,不少网友现身举例,“伟大的基础设施、通讯设备、技术、手机、衣服、机械等等……非洲民众的生活因(中非合作)而得到了显著改善。”“非洲做得好。中国是帮忙者而不是操控者,中国帮我们变富裕,而不是通过操纵法律让我们贫困 。” ![]() ![]() 截至目前,活动视频在脸书、推特、优兔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的总阅览量达 7820万次,被美国《华盛顿每日新闻》、意大利《日报》、埃及《今日埃及人报》、南非独立传媒、巴西《论坛》杂志、泰国《每日新闻》等约180家海外媒体转载转引,触达海外受众近8.5亿人次,美国、意大利、肯尼亚、约旦、埃及等国权威专家同样给予高度认可。 ![]() 这种类型的美国民意采访非常重要。尽管美国主流媒体一味追随政府对中国的'叙事',但民众不再相信这些消息源。虽然大多数美国人从未去过中国,但他们知道中美之间的关系对他们的生活是有益的。如果政客们能够倾听民众的这些想法,或许会改变他们的政策。 ——美国前白宫记者 威廉·琼斯 街采的形式轻松、有趣、没有剧本,与常规新闻的风格截然不同,受众会自然地与屏幕中表达的观点产生共鸣,是建立公共关系的有效方式。 ——美国北佛蒙特大学新闻学前任教授、前CNN记者 丹·威廉姆斯 这是一款具有亲和力的传播产品,街采的形式让人真切了解中东民众对中国的认知,是中东国家与中国之间情感深度的具象化表达。 ——约旦雅尔穆克大学新闻学教授萨 利姆·哈勒法 节目很棒,富有信息量,真实反映了非洲民众对华认知,非洲理解中国,珍视中国对非洲在基础设施、科技进步等领域发展做出的贡献。 ——赞比亚媒体与传播专家 阿瑟·西科波 街采形式非常新颖,让世界听到各国人民自己的声音,听到各国人民对中国最真实的评价、认可和向往。中国伟大的发展成就以及让8亿多人口摆脱贫困令人佩服,中国提出的倡议展现了为全人类造福的大国胸怀,中国经验值得世界各国学习和借鉴,这是人民的声音。 ——古巴国家电视台“加勒比频道”主持人 门菲希斯·艾弗斯利 ![]() 总监制 ▏杨 华 刘 岩 窦小文 监 制 ▏徐朝清 王 萍 郭燕燕 主 编 ▏降碧桐 胡姝姝 张亚东 编 辑 ▏孙嘉瞳 李懿熙 黄景靓 |
|
来自: skysun000001 > 《中国评论中国外交中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