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古易:易学打通关的三个阶段,此关不过难学易

 杰克8110 2023-05-21 发布于广东

《易经》卦爻辞里有大量的物象,比如龙、鸟、鹤、蒙童、弟子,都指向一个方向:阴阳规律。穿透具象,悟抽象规律,读易如此,读《道德经》如此,读其它经典也如此。

天代表乾阳,地代表坤阴,所以 《周易参同契》曰:“天地者,乾坤之象也。”

离日代表乾阳,坎月代表坤阴,所以《周易参同契》曰:“坎离者,乾坤二用也。”

天地日月都可代表阴阳,但仅仅是代表,不是阴阳本尊,在天地日月的后面,还有一个“道”的存在。

《道德经》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决定天地日月运转的是“道”,或者说天地万物遵循同一个自然规律,即“阴阳”。阴阳无形,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不见摸不着,神龙见首不见尾,但它是天地的根本规律,决定天地万物的周期性变化。天地万物的周期性变化既被自身规律左右,更被阴阳规律决定。

所以不能把日月等同为阴阳,万物各有一乾坤,肯定不能说万物各有一日月。

这就遇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是用具象表达抽象,用具体的事物描述表达抽象的规律,它是一种象征手法,是举例说明。

《五灯会元》记载唐代禅宗大师青原惟信语:“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即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这段文字用来解读传统文化,可以通用,也可以概括学易的三个阶段。

一,天地日月就是阴阳,所以看山是山,见水是水。

二,天地日月只是阴阳的表象,阴阳、宇宙规律是决定支配万物的根源,所以看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到的是阴阳规律。

三,既然天地日月都是阴阳决定的,那么从天地日月中就可以体会到阴阳的作用。看山见水,已经不是最初的山水,而是被洞察了本质的山水。

这其实是认识的三个发展阶段,表象、本质、本质和表象的统一。

透过表象看本质,理解其中抽象的规律道理,这就是传统文化讲究“悟”的原因。

必须透过物象看到阴阳规律,拘泥纠缠于具体物象,失之远也。

《春秋古法读易经》、《春秋古法读焦氏易林》(暂订名)两书,由著名出版社投资今年下半年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