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省)《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探秘天坑》阅读训练

 阅读美丽星空 2023-05-21 发布于山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天坑是在碳酸盐岩地区由溶洞大厅形成的口径和深度大于百米和(或)容积大于百万立方 米,四周或大部分周壁陡崖环绕,且与或曾与地下河溶洞相通的特大型漏斗。从上述定义来理 解,天坑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陷坑,科学家曾将这种大陷坑归入“竖井”地貌类型中。随着后来 很多类似的陷坑被发现,它又被归为“漏斗”地貌类型。这些具有相似特征的同一地貌形态既叫 “漏斗”,又称“竖井”,岂不矛盾?于是,“天坑”概念应运而生。

时间是大自然的刻刀,时间短了,天坑就无法形成,时间长了,形成的天坑早就退化得无影无踪。一般来说,天坑的形成需要满足以下基本条件:第一,要具备可以溶解的岩石,比如石灰岩;第二,石灰岩地层要厚,因为天坑的深度需要较厚的岩石作为支撑,同时也为满足水入渗的 深度要求提供空间;第三,要有水和充沛的降雨量,且水力落差要大,水的搬运能力才能发挥,将 塌落下来的石头冲走;第四,石灰岩中要有水运动的缝隙,一般来说这些缝隙是地壳运动产生 的;最后一点就是要有足够的时间。

根据成因,天坑可分为冲蚀型天坑和塌陷型天坑。我们可以打个比方来描述。有这样一个 巨大的“三明治”,其顶上是隔水的砂岩,中间是连续沉积的石灰岩,地下也是隔水的砂岩。这个 特殊的“三明治”顶上的砂岩岩层断断续续,中间和底部的岩层却是连续的。顶上岩石不连续的 地方,就有石灰岩露了出来,于是,周围汇聚的地表水就从此处渗透到地下,并在适当的地方找 到出水口。久而久之,山上石灰岩出露的地方就形成了一个落水洞,在落水洞和山下出水口之 间形成了一条地下河,这个落水洞随着汇聚水量的增加,也变得越来越大,甚至形成一个岩屋, 当有一天大岩屋崩塌了,天坑就形成了。这样的天坑叫冲蚀型天坑,如陕西汉中的天悬天坑。

另外一种情况是,在地下暗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大型的洞穴系统,那些裂隙交叉处形成了溶洞大厅,有的大厅崩塌较快,地下河溶蚀搬运的速度也很快,后来洞顶崩塌,露出了一丝亮光,就形成了天窗。然后又经过不断崩塌、溶蚀和搬运,终于,洞顶彻底崩塌,露出了四周陡壁的大 陷坑,从地面洞口向下看像是一口深井。这种天坑叫塌陷型天坑,如广西乐业的大石围天坑。

国家及广西科考组几次进入大石围天坑底部考察,至2013年,考察长度约6千米,至于地下河还有多长,其源头和出口在哪里(暗河一直向东北流到位于乐业境内的朗大峡谷的洞口成为地 面河,然后汇入红水河),为什么河水一热一冷等,至今仍是个谜,尚待后人去探明。

天坑的形成既有地下水的化学溶蚀作用,又有物理的淘蚀作用;既有地质构造作用,又有崩 塌作用。首先,形成天坑的碳酸盐岩地层中的可溶岩遇水会发生化学反应,由碳酸氢钙分解为 碳酸钙和水,即溶蚀作用,由于水中成分的改变,会结晶形成钟乳石。其次,水的巨大冲击力对 岩石形成了强烈的物理作用,根据水量的大小和可持续性不同,形成的力量大小也不同。所有 溶洞和天坑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它们基本上都有着200万年以上的历史,而化学的溶蚀和物 理的淘蚀在天坑形成中起主要作用。一般来说,洞穴中1厘米的石笋生长时间是100年,1米 石笋需要生长10000年,可见地质作用是多么漫长。再次,地下水总是沿着岩石的构造面、节 理、裂隙、软弱面率先开始溶蚀。也就是说,形成天坑的地层本身的结构和构造是天坑形成的基 本条件,不同岩性对水的作用反应不同。软的岩石首先被溶蚀或淘蚀成洞。这样的洞一般呈串 珠状,可以是水平分布的,也可以是垂直分布的。

崩塌作用是天坑形成的一个重要环节,当洞顶部被溶蚀的部分不能承受重力的作用时,就 垮塌下来,形成暴露在地表的坑口。当然,崩塌不仅会从顶部塌落,也可能是从侧向崩落,所以 我们在溶洞里经常会看到陡直的岩壁。

天坑是研究地球演化的重要证据,是研究岩溶动力系统演化的重要载体,是一种极具科研 价值的旅游资源和地学科普的基地,更是探险者的乐园、勇敢者的天堂。天坑之美,不仅展现出 大自然的粗犷与力量,身临其境,更能够体会到原始的匠心与空灵。

被誉为“天下第一坑”的重庆小寨天坑就被认为是构成地球第四纪演化史的重要例证,更是 长江三峡成因的“活化石”,是当今世界洞穴奇观之一。小寨天坑的底部有一条巨大的暗河,暗 河的水来自一条被当地人称为“地缝”的神秘峡谷。地下暗河长8.5千米,水位落差364米,多 年平均流量每秒近10立方米,具有强劲的水动力条件,为小寨天坑崩塌物质的搬运并向纵深发 展提供了基础。而与暗河相连的地表河流全长达37千米,流淌于地缝之中,地缝最窄的地方不 足1米,而地缝最深处达300米,形成气势恢宏的“一线天”。因此,地缝和天坑也被认为是记录 长江三峡演化的直接证据。

天坑与地下河密不可分。天坑是地下河洞穴发育到非常成熟的形态,其在地下形成溶洞大 厅,然后在地表呈现坑的模样。另外,天坑也是我们认识地下岩溶世界的一个窗口,通过天坑, 我们可以了解控制地下洞穴的地质构造因素、古地下河和现代地下河走向等水文特征。

天坑景观是游览价值极高的旅游资源,对于户外爱好者来说,天坑能给他们带来的探险乐 趣是不可言喻的。比如汉中天坑群大部分发育于岩溶台原面上,岩溶台原与四周陡壁构成独特 的险峻美;其次以台原为中心发育众多深谷,甚至地缝,在卫星影像上都一目了然。由于汉中天 坑群所在的地层有泥质夹层,构成相对不完全隔水层,因此在天坑周壁或底部,或发育跌水、瀑 布,或发育坑中阶梯状平台,或发育成洞穴,增添了天坑群的无穷魅力。

广泛发育的汉中天坑群,为某些动植物提供了避难所,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特殊的环 境条件,增加了秦岭与大巴山之间植物区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独特性。另外,天坑群也为洞穴 动物提供了最适合的自然栖息地,为研究秦岭南部生物的多样性或新物种的发现提供了有利 条件。

(摘编自《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探秘天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刻刀”在文中喻指时间,是影响天坑形成的因素之一,天坑会随着时间的推恶陶消文

B.“三明治”在文中指的是由隔水的砂岩、连续沉积的石灰岩、隔水的砂岩叠加形成的 地层。

C.“天窗”是由地下暗河溶蚀搬运导致溶洞大厅彻底崩塌后形成的,是天坑的一种现象。

D.“钟乳石”是由碳酸盐岩地层中的可溶岩遇水发生化学反应,分解为碳酸钙和水后结晶 而成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最初命名为“竖井”到后来命名为“漏斗”,再到命名为“天坑”,“天坑”这一概念的确定,与科学考察的新发现密不可分。

B.陕西天悬天坑是冲蚀型天坑,冲蚀型天坑是地表水从顶上岩石层渗透到地下时在石灰 岩出露的地方形成的落水洞发育而来的。

C.截至2013年,国家对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的考察仍未结束,如地下河的长度、源头、出 口,河水温度的变化等问题尚未得出结论。

D.天坑中岩石的构造面、节理、裂隙和软弱面容易被溶蚀或淘蚀,它们在水的作用下会形 成水平或垂直分布的串珠状的洞。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形成天坑有五个基本条件,其中首先是要有石灰岩,如果没有石灰岩,那么其他条件也 无从谈起。

B.天坑是多种作用发生后形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地下水的化学溶蚀作用,其次是地质构 造作用。

C.溶洞和天坑的形成基本上都要200万年以上,洞穴中的石笋生长时间也是漫长的,石笋 要达到1米,一般需要一万年的时间。

D.汉中天坑群非常险峻,天坑四周陡壁,这为某些动植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是我国新 物种发现最多的地区。

4.根据材料内容,分析塌陷型天坑重庆小寨天坑形成的可能过程。(4分)

5.本文体现了科普文语言的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说明。(4分)

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彻底崩塌后形成的”说法错误,根据原 文“在地下暗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大型的洞穴系统,那些裂隙交叉处形成了溶洞大厅,有的 大厅崩塌较快,地下河溶蚀搬运的速度也很快,后来洞顶崩塌,露出了一丝亮光,就形成了天 窗”可知还未彻底崩塌。

2.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天坑中岩石的构造面、节理、裂 隙和软弱面容易被溶蚀或淘蚀”说法不当,文中说的是“软的岩石首先被溶蚀或淘蚀成洞”,说 明“软的岩石”容易被溶蚀或淘蚀,而不是“岩石的构造面、节理、裂隙”;另外“在水的作用下会 形成水平或垂直分布的串珠状的洞”说法绝对,文中说的是“这样的洞一般呈串珠状”。

3.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A项,“其中首先是要有石灰岩”说法不当,根据材料,“石灰岩”只是可以溶解的岩石中的一种;B项,原文只是说“而化学的溶蚀和物理的淘蚀在天坑形成中起主要作用”。D项,“是我国新物种发现最多的地区”于文无据。

4.①地下暗河逐渐形成大型洞穴系统,裂隙交叉处形成溶洞大厅,这些溶洞经过地下暗河的溶 蚀搬运,逐渐崩塌,当洞顶崩塌后就形成了天窗。②在不断的崩塌、溶蚀和搬运作用下,洞顶 彻底崩塌,形成小寨天坑。(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找到文中有关塌陷型天坑形成的阐述加以分析推理 即可。

5.①严谨。如用“一般来说”“基本上”等词语,体现了科普文语言的严谨。②准确。用具体准确 的数字描述事物,体现了科普文语言的准确。③生动形象。如将形成天坑的地层比作“三明 治”,生动形象。④通俗易懂。文中多次通过举例子、列数字等方法使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通 俗易懂。(每点1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语言特色的能力。科普文语言一般有准确、严谨、生动形象、通俗易 懂等特点,找出文中具体例子加以分析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