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漫谈|马尔克斯与《百年孤独》

 雪后晚晴 2023-05-21 发布于浙江
今天无意中发现图书馆借阅排行第一的是《百年孤独》。不得不感慨《百年孤独》无穷的魅力啊!

恰巧的是,我前几天在那位看《荷马史诗》的同学里收到了杨照的《马尔克斯与他的<百年孤独>》的还书,我怀着强烈的兴趣看完了这本书。

书中介绍了拉美的历史,马尔克斯生长的环境,海明威、福克纳对他的影响、其写作的主题等等。

这本书使我对当时的世界政局、拉丁美洲历史与文化、马尔克斯还有《百年孤独》都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让我回到那个痴迷《百年孤独》的寒冷冬日。

我无数次写下书中那句: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没有归路,春天总是一去不返,就连最疯狂执着的爱情终究也是过眼云烟。
高中的一个周日,我在学校门口的书摊里买下一本《百年孤独》。好几年,它都和另一本《基督山伯爵》一直被放在书架上吃灰。

那几年,我看到的关于《百年孤独》的评价并不太好,比如同学就只和我提到书中的乱伦。

当我真正的打开这本书,就被书内的魔幻世界吸引住了。那些带来神奇玩意的吉普赛人,死去后又返还来的老人,打了无数场战争最后却被抹掉历史的布恩迪亚上校,升天的美人儿雷梅黛丝,活到了不知岁数的家族祖母,最后生出的猪尾巴的孩子……

那是一本恢弘的家族史书,我从来没有想过如何写下一篇长文去谈论此书,它的叙事脉络我无法把握、理清,同时我又如此地为书中人物、故事着迷。
那些个魔幻的故事,我还能记起它的许多情节,但最能冲击我的是书中的结尾。

这个百年家族的老祖母乌尔苏拉,她从年轻时,就担心自己会生出长出猪尾巴的孩子。她活了很久很久,作为这个家族的秩序者而存在,不停地收拾儿子以及孙辈们留下来的烂摊子,一直撑着这个家族。

而当她活到不知年纪的岁月,再死掉后,这家族里仅剩的,不知道彼此关系的两个人——姨妈与外甥,发生了一场疯狂的情欲,一场出轨和乱伦。他们生下一个带着猪尾巴的孩子,姨妈在生产中去世,而外甥——这个家族中最后的一个人将被蚂蚁吞噬。

家族里最后的一个人看到了羊皮卷上写下的命运。这个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在被红蚂蚁吃掉。这是多么强烈的宿命感啊,多么悲怆的绝望。

最后,这个家族不再存在,而马孔多这个地方也被一阵风卷走。这是马尔克斯可以想到的拉美的结局,这个不断被压榨、奴役,这个看不到未来,无限循环的地方,这或许是它最好的命运。
这个家族不可忽视的一个人布恩迪亚上校。

“奥雷里亚诺,马孔多在下雨。”

为什么这一句话未引起无限的悲伤呢?这句话彰明了布恩迪亚的孤独,他爱上了的小女孩早已死去,他发动一场又一场徒劳无果的战争,无数的女人被送到他的吊床上,他有十八个或许更多的私生子,他成为一个有着权力的独裁者,但他的孤独是无止境的。

最后他成了一个传说中的杜撰的人物,再次回到自己小房子里做小金鱼。融掉再做,再做融掉,无止境地循环。
杨照的这本书里提到了,作家马尔克斯生长环境里的两种时间。一个是外祖父的。外祖父是经历过长期内战后退役的老兵,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属于政府。政府承诺给他们一笔很高的无法支付的退休金。

外祖父的时间是线性的,他的时间用战争记录,没有战争后,就是停滞和无止尽地等待,等待一笔永远也不会到来的退休金。

而外祖母的时间是一种有着奇特幽灵的轮回。死掉的人会变成幽灵同样地存在人间,这是一个人与幽灵共存的世界。这是一种永恒,永恒中穿插着死亡,所以以循环的方式存在。

所以在《百年孤独》里,死去的人还会再回来,还会与活着的人对话。当乱伦发生时,老祖母的骨头会在地里咯咯作响……
“千变万化的人心,纹丝不动的是命运。”

当我最早接触到宿命论者这个词时,以为这是一种悲观的人生态度。

命运是既定的,无法改变的,所以只能接受。但最早的宿命论者应该可以追溯到希腊的悲剧,那部著名的命运悲剧《俄狄浦斯王》。

无论人如何反抗,都恰好逢迎了预言,所以命运依旧会到来。但是主人公们仍旧反抗命运,反抗绝望,在命运与绝望中始终保持自己的尊严。

但人生不就是如此吗?宿命论者不是消极地应对人生,而是努力地勇敢地前行,最终坦然地接受这是命运。

信手写到这里,我想起了那个说《百年孤独》被虚捧了的考研英语老师。如果不能欣赏这本富有魔力的书,我想,那一定不是这本书的遗憾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