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掏腰包办起阅报栏 老人坚持15年无人接班

 新用户8290RCYV 2023-05-22 发布于广东

  

  张洪恩将粘贴好的报纸挂上阅报栏

  成都青白江区退休老人张洪恩担心今后阅报栏有可能消失

  华西都市报记者曹一莎摄影张磊

  ●川化家属院的门卫说,不论刮风下雨,张洪恩都会准时更新报纸,每天至少吸引300人阅读

  ●张洪恩说,一个人应该在有生之年为社会做点什么,我没什么特长,就办报栏发挥点余热吧

  成都青白江区退休老人张洪恩自掏腰包订了18份报纸,创办街道免费阅报栏,每天准时更新报纸,还用红笔标注出“导读”。

  15年来,阅报栏如同一个窗口,给来来往往的人们带去信息、传播知识。但现在张洪恩已经75岁了,他感到体力难以支撑,担心今后无人接班,阅报栏有可能消失。

  自办阅报栏还给报纸做“导读”

  昨日上午10点,青白江区化工路社区青江东路川化家属院外,张洪恩将《华西都市报》、《参考消息》、《人民法院报》等报纸,一份份整整齐齐地贴在展板上,并在助手的帮助下,把展板挂上阅报栏。

  阅报栏共有17块展板,立在街边的人行道上,绵延20多米。张洪恩每天更新8块展板,报纸展出后,立刻有几位老人过来浏览,还有几位年轻人也围过来。没多久,阅报栏前就围了约50人,男女老少都有。

  75岁的张洪恩1996年从川化集团退休,目前是一名代理律师。他用自己的收入订了18份报纸,自办阅报栏。每天清晨5点45分左右,送报人送达报纸,张洪恩就会手拿红笔,边读报边勾画重点。

  “凡是国内要闻、国际大事,我都会勾出来,这样大家读起来就一目了然,节约时间。”他说。

  9点过,给10多份报纸做完“导读”,张洪恩就开始贴报。他用面粉自制了浆糊,一天要涂掉大半碗。

  自己掏腰包不愿收钱做广告

  张洪恩从川化集团退休时,家里订了6份报纸,他觉得看完的报纸丢掉太可惜,就自己花了几千元,做了一块木制的展板。后来,读报纸的人越来越多,张洪恩干脆每年掏出2000元退休金,增订了多种报纸办报栏。近两年,他又花钱雇了一个助手,负责帮忙挂展板,下雨时收起展板。

  前年,新都某塑料厂老板找到他,提出帮忙装修阅报栏,并每月出钱在上面张贴广告,结果被张洪恩一口回绝:“我办报栏是为了让大家提高文化水平、关心国家大事、普及法律知识,如果打广告,就失去了意义。”

  朱发福是川化家属院的门卫,每天都要在阅报栏前看新闻。他说,不论刮风下雨,张洪恩都会准时更新报纸,每天至少吸引300人阅读,不少人对他的无私奉献表示敬佩。

  有一次,因下暴雨,报纸迟到了1个多小时,有位心急的读者敲着报栏责骂。但事后得知张洪恩是义务为大家办报栏,回头又自责地向张洪恩赔不是。

  无人来接班担心阅报栏消失

  15年了,朱发福已习惯每天看张洪恩张贴的报纸。“要是张大爷创办的阅报栏不再挂了,我们还真有些不太习惯!”朱发福说,从阅报栏了解时事,已成了他每天都离不开的“精神快餐”。

  为了及时更新报纸,张洪恩15年没有出过远门。本来早在退休前,爱人就希望能让他陪着去西双版纳旅游,没料到,这个心愿一直搁了10多年。

  “为了办报栏,爱人没少跟我吵,后来觉得我又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做报栏也算是老有所乐,就不再反对了。”张洪恩说,“一个人应该在有生之年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我没什么特长,就办报栏发挥点余热吧。”

  “但是我已经75岁了,一个人搬不动展板,我担心再过两年……”说起将来,张洪恩显得有些伤感。他说,办报栏需要耐心和毅力,到现在为止,他还没找到一个合适的接班人,也没人主动提出要帮他办下去,“现在只能做一天算一天,估计等到哪天我干不动了,这些报栏就只有消失了……”

来源:华西都市报 责任编辑:王 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