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鉴 | 连阡接陌的菏泽牡丹

 zzm1008图书馆 2023-05-22 发布于上海

今年4月举办的第32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将赏花与节会活动深度融合,策划了10条“花样菏泽·花式赏花”主题旅游线路产品,邀请海内外宾朋畅游牡丹花海、品味魅力菏泽。

中国牡丹的栽培历史,形成了以黄河中下游为主要栽培中心、其他地区为次栽培中心或重要栽培地的格局。牡丹的栽培中心随着朝代更迭和历史变迁不断变换,但主要栽培中心始终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转移过程为:洛阳(隋)—长安(唐)—洛阳(五代、宋)—亳州、曹州(明)—曹州(清)。

曹州即今天的山东省菏泽市,也就是现今牡丹的主要产地之一,其牡丹种植有数百年历史。

宋代曹州出了许多文学大家,如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先驱之一的王禹偁就是巨野人,他曾写有《芍药诗》一首,通过描写牡丹凋落芍药盛开,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宋代的巨野人士晁补之才思飘逸,文章温润典雅、富有文采,与黄庭坚、张耒、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其诗作中的牡丹诗也很有特色。

曹州与亳州皆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7)引入牡丹,也同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达到繁盛。两地之间相互交换牡丹品种,“曹花多移自亳”(清·余鹏年《曹州牡丹谱》);亳州也引进入不少曹州名品,如《亳州牡丹史》中记载了一种“金玉交辉”的品种,说是“曹州所出,为第一品”,又有“忍济红”“萍实红”两种,也产于曹州。《曹南牡丹谱》亦云:“至明曹南牡丹甲于海内。”此外,明代《五杂俎》中称:“曹州一士人家,牡丹有种至四十亩者……多到一、二千株,少者数百株。”

曹州牡丹花大、色艳、型美、味浓,是观赏牡丹的上品,花期自四月中旬开始,到五月上旬止。明清以来,官民营造牡丹园在菏泽已成风气,大的几十亩,小的几亩。如今,菏泽拥有曹州牡丹园、百花园、古今园、中国牡丹园等10余个牡丹观赏园区,现有牡丹品种几百个,每年谷雨前后,牡丹连阡接陌,艳若蒸霞,蔚为壮观。

此外,菏泽牡丹在民国时期就作为商品销至广州,年逾3万株。如今,菏泽牡丹培育实现了太空育种、大棚种植、温室催花,并广泛发掘其药用、食用、健身、美容多种价值,打造形成菏泽市的支柱产业。

(本文首发于《中国文化报》2023年5月16日4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