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行之“隔一治法、隔二治法”

 李俊玺书画 2023-05-22 发布于山东

1、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藏准此。

【诠解】

本条是以整体观念论述疾病的治疗法则。人体五脏六腑之间存在着生克制化的关系,在正常时有相互资生的一面,发病时又有相互克制的一面。如一脏有病,并不局限本脏,还可以影响其他的脏腑发病,而且有一定的传变规律。为此,我们治病时,就不能只看见已病的脏腑,还应注意未病之脏腑。那么,怎样去辨知未病的脏腑,以防止疾病的传变?张仲景提出了脏腑经络疾病传变的规律,就解决了这一问题。如见肝之病,便知肝病最易传之于脾。所以,在治病时当先实脾,而先治未病之脾,以防止疾病传脾,这样考虑问题是上工的水平。但是,如果在四季脾旺的时候,而脾不受肝邪,即勿用补脾之法。另一说:凡是一年四季脾脏正气充实而不受邪侵的,则可不必拘泥治肝实脾之说,至于一般的中工,他们不解治肝实脾之理,而见到肝病,只知一味去治肝,不了解实脾的意义,就不能做到杜绝疾病传变的途径。只有知道疾病相传的规律,才能胸怀治未病的要略,才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以上为肝伤脾后肝实证的治疗规律。而肝虚证又分三种治法,即肝虚病要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夫酸味入肝,可补肝之体,此其一。焦苦入心,使心气旺,而有助于肝,此其二。益用甘味之药,则有实脾以制肾的思想,而使肾水弱则心火旺;心火旺则肺气亦衰,而肝木不受其制,则肝旺而自愈,此其三。这种治肝补脾的方法,而具有微妙的哲理在内。归纳起来讲,肝虚用酸补之,此为正治法;助用焦苦,补心气,“子能令母实”,此为隔一治法;甘药入脾,益脾所以胜肾,而使火旺以刑金,则使肺金不伤肝木,此为隔二的治法。(土生金,补脾即补肺也。金旺不更克木乎?土克水“隔二”,远 ;土生金“隔一”,近。若依此,当不利于肝也!- 半翁20230521)凡临床治病,以此为例,必须明确上述的三治方法,才能提高医疗水平。

最后,作者引用了《内经》之文,指出对虚实之证如果不是这样的治法,那就难免虚证而反用泻法,实证而反用补法,成为治疗之逆。而应当是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才是虚实两证的正确治疗方法。肝病如此,心、肺、脾、肾等脏,以此类推,所以说:“余脏准此”。

------摘自《刘渡舟金匮要略诠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